2024年已进入中段,论今年全球市场中亮眼的繁星,“美股七大科技巨头”一定是其中最闪耀的几颗。
英伟达股价甚至获走出2年超10倍,10年超100倍的惊人表现。
与成长股投资的不确定性相辅相成的,正是其动人心魄的收益。
面对改变世界的“技术爆炸”时,又该如何把握这样的机会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近引入出版了《投资大师》一书,
深度介绍了17位投资大师,这些投资大师都在很长时间内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取得了优异的投资业绩。
作者约翰•特雷恩是一位知名财经作家,著述甚丰,在《华尔街日报》、《福布斯》《纽约时报》等财经媒体上发表了数百篇专栏文章。
《
投资大师
》
约翰·特雷恩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这17位投资大师分别是沃伦·巴菲特,保罗·卡伯特,菲利普·卡雷特,菲利普·费雪,本杰明·格雷厄姆,马克·莱特鲍恩,彼得·林奇,约翰·内夫,T·罗·普莱斯,理查德·雷恩沃特,朱利安·罗伯逊,吉姆·罗杰斯,乔治·索罗斯,迈克尔·斯坦哈特,约翰·邓普顿,拉尔夫·旺格,罗伯特·威尔逊。
书中呈现了这些大师的思考过程,他们是如何推理的?他们从哪里获得信息?
这些信息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事实,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
他们选择股票的标准是什么?他们买过哪些什么股票,为什么?
特别是作者以“成长股先生”普莱斯(T.Rowe Price )作为开篇第一章,借成长股投资大师普莱斯的选股技巧和投资方法,希望予投资者以指引、启发。
如同本杰明•格雷厄姆一样,“普莱斯投资方法”同样以普莱斯的名字命名,这套方法早年在华尔街广为流传,也正是普莱斯使得“成长股”一词成为投资领域的流行语。
他所创立的普信公司(T.Rowe Price Group)至今仍是美国投资圈响当当一块牌子。
普莱斯醉心于投资,他最大的兴趣就在于如何获得一流的业绩,而非让自己大发横财。
“如果我们能为客户创造良好的收益,我们就会被眷顾。”他总是喜欢这么说。
经人大出版社授权合作,六里投资报刊发该书精彩内容;
将向24小时内留言点赞数最多的三名用户、并额外抽取一名留言质量较高的用户,赠送这本定价118元的《投资大师》。
以下内容摘自《投资大师》一书——
确信技术爆炸是真实的
并且它们正在改变世界
普莱斯认为,投资成长股,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确信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生物科技、电信技术以及其他高科技所带来的技术爆炸是真实的,它们正在改变世界。
换句话说,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机会。这一点毫无疑问并且不是最难掌握的真理!
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把握这样的机会。
普莱斯的投资理论就是找到“成长的沃土”并长期持有成长股,这样一来,投资者就能取得良好的业绩。
他所认定的成长型企业的特征是“长期盈利增长,在每一轮主要的业务周期中每股盈利都能创新高——
这意味着,该企业在未来的业务周期中也有可能创造更高的盈利”。
可口可乐(截至作者创作本书,巴菲特持仓最高的股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是符合这些特征的企业,同样具备这些特征的企业还包括默克、沃尔玛以及德州仪器。
普莱斯认为既然行业和企业都有生命周期,那么投资一家企业的最佳时机就在早期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盈利增长最快而且风险最小。
随着企业进入成熟阶段,投资者的机会逐渐减少,风险却与日俱增。
成功地得出这一结论并运用于实战,让普莱斯成为他那个时代最负盛名的专业投资者。
普莱斯将两个家族账户的持股组合成了一个“成长股投资组合”,并提供了经过审计的持股和业绩数据,
其中一个账户创建于1934年,而另一个账户创建于1937年,并持续投资到1972年。
账户表现惊人。
1934年投入其中的每1000美元,通过分红再投资,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到1972年12月31日变成了271201美元;
但如果在二战结束后才开始投资,那么投资收益将缩水一半。
在忽略分红的情况下,整个投资组合从1950年到1972年增长了大约20倍,从1958年到1972年大约增长了4倍。
其中一些个股的表现也十分惊人。
例如,普莱斯买入并持有35年的百得公司股价从一开始的1.25美元飙升至1972年底的108美元;
持有34年的霍尼韦尔公司股价从3.75美元增长至138美元;
持有33年的3M公司股价从0.5美元飙升至85.625美元;
同样持有33年的美商实快电力公司股价则从0.75美元上涨至36.875美元;
持有32年的默克集团股价从0.375美元增长至89.125美元。
普莱斯是一个理智、机敏、经验丰富的人,他有着钢铁般的纪律和坚强的意志,但他并没有自称天才,相反,他声称自己的方法的优点之一就是非专业人士也可以成功地运用。
经过对这一切的反复思考,我得出的结论是,
在现实世界中,寻找优秀公司并长期持有的投资方法对经验丰富、有能力但研究装备并不十分精良的投资者来说比频繁买卖效果更好。
他不必事事关心,也不会总是左右为难。
“即使是那些缺乏训练和时间来管理其投资的业余投资者,也可以通过选择在成长的沃土中管理得最好的公司来实现财富增值。
买入并持有它们的股票直到这些股票明显地不再符合成长股的定义。”普莱斯说。
找到仍处于增长阶段的行业
并选择其中最有前途的公司
业余投资者真的能复制普莱斯的方法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普莱斯对成长型公司的要求:
1、基于透彻的市场研究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
2、没有你死我活的竞争。
3、没有受到严格的政府监管。
4、劳动力总成本低,员工工资高。
5、不低于10%的投资资本回报率、持续的高利润率和出色的每股盈利增长。
要选出符合这些条件的股票,普莱斯认为投资者需要经验和判断力,并且必须考虑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因素的影响。
以我个人的判断,这一切都在勤奋、经验丰富的非专业人士的能力范围内。
普莱斯认为,利用“成长的沃土”来实现资本增值有两个方面需要考虑:
找到一个仍处于增长阶段的行业,并选择该行业中最有前途的公司。
衡量行业成长性的两个最佳指标是:
产品销量(而非销售额)和利润。
在20世纪90年代,这两个指标会将你引向与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相关的股票,同时能让你远离那些压根没有盈利的企业。
通常想要通过成长股获利就不能投资服务提供商,而是要投资那些为服务提供商生产必要工具的企业——例如思科、英特尔和微软;
不要投资那些淘金者,而是要投资卖淘金盆给淘金者的公司。
同时你还必须盯紧投资回报,一个行业只有在产品销量和利润两方面都能持续提升的情况下才具有吸引力。
有很多研究报告定期公布哪些行业正在快速增长,投资者通常很容易知道那些闻名遐迩、令人兴奋的企业,但是往往不知道它们正在步入成熟期。
普莱斯指出,当一个行业最终成熟并开始走下坡路时,可能会产生“杠杆”效应:
利润下降的速度甚至比产品销量下降的速度还要快。
没有人能看清
未来三年的变化
普莱斯不相信对公司未来的具体预测。
“没有人能看清未来三年的变化,更不用提五年或十年了,”他说,
“竞争、新发明,这些林林总总的新情况可以在12个月内彻底改变局面。”
因此,华尔街流行的“估值模型”——逐年预测未来收益,然后进行折现从而计算出一个理论上的价格并与市值进行比较——是值得高度怀疑的。
普莱斯认为,只要公司的良好发展势头能够持续,投资者就应该始终坚持投资增长最快行业中的最好公司,
而不应该试图通过所谓精确的数学方法,从不可知的未来中创造出虚幻的确定性。
凭借这种方法就可以在20世纪90年代从软件、电子商务、生物遗传和电信领域发现超级成长股。
就这么简单,买入头部公司的股票而不是依靠复杂的图表与预测。
在考虑一项投资时,普莱斯总喜欢问:“投资人的投资回报率是多少?”
如果你以很高的市盈率(例如40倍)买入一只股票,那么你就只能取得2.5%的“收益率”,无论公司自身资本的回报率是多少。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股息收益率可能低于1%。
当然,你希望股息收益率能够上涨,但这类股票的股息收益率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相当于你从债券投资中获得的收益率水平(比如利率为9%的债券)。
正如普莱斯在名为《成长股估值原则》的一本小册子中所指出的,当债券收益率变得诱人并被当作股票投资的替代品时,说明高市盈率成长股的回报率已经低得令人难以置信。
确定具体价格
然后按某个规模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