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读库
法治新媒体阅读管家,传递常识,启迪法治。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每日向用户推送优质法律类文章1至4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  ·  《这就是法官》之刑事法官的一天 ·  20 小时前  
Kevin在纽约  ·  我在北京看了一场哪吒,你觉得哪吒好看吗? ... ·  22 小时前  
最高人民法院  ·  一片“参”情暖人心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读库

法治的担当:读《法治无禁区》有感

法律读库  · 公众号  · 法律  · 2020-10-11 10:13

正文

作者:袁菁(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检察院)


还记得当初听到 “你办的其实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时的震撼和自心底里生发出来的认同。而现在,刘哲检察官再次延伸出 “我们办的不仅是别人的人生,也是公众的价值观,是人民对法治的期待” 这样的话语。

乍一听,你是否和我一样,觉得这句话有些宽泛,甚至空套?相信当你读完这本《法治无禁区》之后,也会和我一样,只有赞赏和敬佩。

《法治无禁区》是刘哲检察官继《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检察再出发》之后出版的第三本随笔集。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依次为法治格局观、认罪认罚无禁区、司法与算法。

虽是随笔,却无处不展现司法改革的宏大视野,虽有随性,却无时不彰显法律人的严谨与务实。他不再局限于对检察实践的微观感受,而是跳出微圈,以法律人应有的担当去思考与探索法治的大格局。

在法治格局观里 ,他从司法改革的全局视野去引导法律人自身司法格局的拓展;他从社会公众对检察的需求侧去思索检察格局的重塑;他从每一个司法行为积聚产生的社会网络效应去传递司法善意。

在认罪认罚无禁区里 ,他探究认罪认罚的”罪与罚“,对实践中争议较大的难题给出自己的答案。

当然,他并没有局限于对这一制度的法律解读,而是将它扩展到认罪认罚制度的本质——传递善意的金桥。

在司法与算法里 ,他提出了对办案系统2.0的思索与解决路径,通过详细介绍自己设计并已运行良好的刑事公诉出庭能力培养信息化平台论述公诉人需要的进化论。他看到了算法对司法的帮助与局限,所以会给出更为理性的思考。

书的最后,他还提到一些改革的深水区,涉及方方面面,看得出作为一名检察人,他对法治的虔诚和期待。

作为基层院一名普通的检察官,我通读全书后,受益匪浅,书中的论述对我的惯常思维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冲击之后是理念的更新和行为的再担当。

跳出自身,拓展全局的司法观。

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推行为例,如果我们只站在自身的角度,只看到自己的付出和自己的格局,而不能将自身置身于整个司法体系当中,那么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这项司法改革的真正价值。

确实,这项制度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工作量,我们需要多次提审,需要持续教育、感化、说服犯罪嫌疑人,需要与辩护人多次沟通协商,还要委托社会调查、风险评估等等,似乎我们在牺牲自己的办案效率。

但如果我们跳出自身,去追根溯源,去努力探究立法背后的深层含义,你会发现:

这项制度的推行,是在通过优化配置司法资源,来推动庭审实质化,实现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从而以民众看得见的公正和效率去维护司法公平,去实现司法正义,给社会、给公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司法环境。而良好的司法环境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基石,是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的重要保证。

当你拓展了自身的司法格局,当你有了全局的司法观,再去办理案件时,你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你会为自己的付出感到自豪,因为你会从自己的付出中看到迷途知返,看到真诚悔罪,看到痛改前非,看到善意有爱。

主动提升,行使神圣的司法权力。

还记得当看到“办理认罪认罚案件,人民检察院一般应当提出确定刑量刑建议”时的不理解和看到“对于认罪认罚案件,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时,一般应当采纳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议”时的疑虑,量刑建议不是我们的强项,立法为何要如此规定?

原来,量刑建议的让渡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推行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立法将量刑权赋予检察官,以此换来检察官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过程中的主导与方便,最终为的是提高审判效率和整体的诉讼效率,最终为的仍然是司法的公信力。

我们要做的是要主动提升自己的量刑能力,抓住我们在量刑领域更大的话语权,打造我们的司法权威,鼓励真诚、激发良善,呼唤人性之善,创造和谐共生。

传递善意,向社会播撒美好。

刘哲检察官说:“认罪认罚是传递善意的金桥”,因为认罪认罚的双方是真诚的双方,一方发自内心的真诚悔罪,一方发自内心的希望被告人能够重新复归社会。而我认为,我们不仅仅要在认罪认罚案件中传递善意,而是要在每一个司法行为中传递传递善意、激发真诚。司法是要惩恶扬善的,只有通过我们的司法善意去促使恶向善的回归,才能获得国家的长治久安。

可能一个案子的力量很小,不足以撼动沉积的恶,但如果一个又一个案子,当个案与个案串联,当个案影响个案, 当我们一次一次的司法行为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时,千百次、上万次的司法行为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形成整个社会的潜意识,相信最终会产生善的重塑,而善良、正直、勇敢、创造是我们正需要的美好

法治是明亮的灯塔,法治是纯澈的星空,作为司法者,能够用切实的行动去增添温暖,涂抹亮色,是我们的许诺与担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