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大蓝鲸」比喻成一场通关游戏的话
那张“3201”开头的身份证
只能算是一张基础「入门券」
如何检验自己是不是一个正宗的蓝鲸人?
楠总为你们设置了「8重关卡」看你过不过的了
你的身体里流淌的是不是老南京的血液!
且跟着楠总一路过关斩将吧!
昨天和今天,大家一定
又被热坏了
,闷成狗的天气让人浑身粘粘的空调开起,冰棒猛吃,依然嫌热。
却不知道…小时候,
一把蒲扇、一张竹床,过一个夏天
…没有空调,没有冰箱,风扇都很少用,但是依然过得很快乐…
那时候的夏天,西瓜都透着一股热气。那时候家里还没冰箱,接一盆冰凉的水,把西瓜放里边
泡半个钟头
。
或者就直接把西瓜
放进水井里冰镇,
绝对是“天然的冰箱”!午觉睡醒之后来上一块,爽!
那时候的夏天,
姥姥手里的蒲扇就是最好的驱蚊水
,伴随着阵阵凉意,进入甜美的梦乡。
实在被蚊子叮了,还有
水仙牌风油精
,只要闻一下,连瞌睡都一扫而光,清凉油至今还是万用神器!
那时候的夏天,我们没有空调,只有那台放在桌子上的小风扇,那种
会摇头的座扇
风力特强劲,超级畅销。
还有客厅或者堂屋都会装一扇
大吊扇
,呼呼生风,特别凉快。(直到今天还是担心会掉下来……)
那时候的夏天,白色老头
背心+竹子靠椅+纸扇
,基本上是每个爷爷都有的一套过夏天的标配。
一天的太阳暴晒,自来水管里流出来的都是热水,
傍晚冲个凉,正好
~~~
那时候的夏天,我们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
但是那年夏天的我们总是那么快乐……
看看现在,生活把你们惯成什么样子了!
不就30度嘛,动不动就喊热~
清凉一夏,我们进入第二关
澡堂,南京方言叫“泡澡”
小时候居住条件不好,家里没有热水器,到了冬天在家洗澡就不方便了,所以人们都会去澡堂里洗。
冬天的时候,父母带着你去澡堂子泡澡,有时候人太多,还要排队的。像老城南夫子庙附近的健康池、评事街上的建新浴室、中华路的老“三新池”、中华门外的瓮堂等等,都是老城南非常有名的池子,但是现在,像这种池子越来越少了,能保留下来的估计也没几家。
不大的门脸,斑驳的墙体,散发着潮气的存衣间,进入其中身边的周遭似乎都回到了80年代……
洗完澡,擦完背,雄赳赳气昂昂回到卧榻,不用招呼,浴室师傅立即会飞来两条又干又热的毛巾,让你擦干身上的水。
芭蕉扇、电风扇、五香茶干都是标配,洗完澡大人会躺下来聊天,有人高兴了还会唱两句京剧。现在,家家都有淋浴设备了,但找不到往日澡堂那个“味儿”了。
虽说现在居住条件改善,每家人家都有了独立的卫浴,也不用再像小时候跟着家人去单位或者澡堂子洗澡,但是有时候回忆起来,这也是老南京一去不复返的味道啊……
迎着热气,第三
关来啦!
有一种炫富,叫南京人吃早餐
而且是一年365天不重样!是不是看的有点头皮稀昏的了,但是没吃过泡饭的小杆子不足以谈人生。
因为泡饭,是蓝鲸人无法割舍的羁绊。
老南京人胃里面想念的就那一口泡饭的滋味,把隔夜的剩饭在热水里烧烧开,等水面冒泡,就可以出锅了。晚上的时候,加点青菜和猪油又成了一碗美滋滋的菜泡饭。夏天的时候,放点红豆绿豆,又变成了一锅清凉又解暑气的绿豆泡饭,十分多变。
老一辈的南京人都会用大泡坛在家腌制雪里蕻和酸豇豆、萝卜干。
吃的时候,先喝一大口泡饭,趁着还没下咽,赶紧加一块酸豇豆或者雪里蕻到嘴里。
酸酸辣辣的酸豇豆特别爽口,配上米粒的柔和软糯,“哗啦哗啦”,一碗泡饭五分钟下肚,冬天里的大满足!
早晨起来吃过泡饭配酸豇豆雪里蕻的!
恭喜您,再次进入下一关
20多年前,南京人基本年夜饭都是在家吃,不像现在人们嫌麻烦上酒店预订。那时的大团圆才是真的团圆,兄弟姐妹有很多,为了凑上大团圆,专门辞去手上各种事务,从五湖四海赶回家乡,就是为了一家人凑一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
那时候,长辈们都还在世,为了准备年夜饭差不多一周左右就要开始忙活了,甚至时间更长。尽管那时候的食材不像现在这样五花八门,每家每户的菜品也略有不同,但是最基本的12道菜是雷打不动的。
// 蛋饺 //
// 炸春卷 //
// 龙虾片 //
// 虎皮蛋烧肉 //
// 红烧鲤鱼、鲶鱼 //
// 熏鱼 //
// 风鸡 //
// 烤鸭盐水鸭 //
// 黄豆芽豆腐果 //
// 八宝饭 //
// 什锦菜 //
道道都是经典,口口都是情谊。
但还有一个压轴硬菜必不可少,那就是:炒米老母鸡汤。
鸡汤泡炒米的童年,你阿记得啊?年夜饭压轴菜一般都是一锅炖得香香的老母鸡汤,炖上大半天,好吃的秘籍是放炒米。这个炒米不是放在锅里的,而是放在碗里,用鸡汤冲开,炒米吃起来香香酥酥的,同时又吸掉了鸡汤的油腻,除去了点腥味。
吃过这11道菜
也喝过炒米老母鸡汤
恭喜您,进入下一关
南京人喜欢把“辫子车”称作为是电车
,长长的辫子搭载在发达的架空电线上,自从开通以来,是是80、90年代南京街头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长14米的铰链式公交车,车上有售票员阿姨让你买票,前后两节车厢之间用像手风琴一样的材料连接起来!除了“小辫子”,中间绞盘处的“香蕉椅”也很令人怀念哦,转弯的时候脚下还会动的!
在那时候,小孩子最喜欢的还是车厢最后那排的“景观位”,隔着大大的玻璃可以直接欣赏到窗外的风景,那是很多老乘客的“固定座位”,要抢才能坐得到的,记得挹江门小转盘的32路电车总是在那里掉辫子,这些都成了挥之不去的记忆。
乘着辫子车,让我们进入第六关
想当年~爷爷娶奶奶只用了半斗米,爸爸娶妈妈时只用了“三大件”,在70年代的时候,蓝鲸人结婚的
“三大件”就是熊猫牌缝纫机,大桥牌自行车,中山牌手表
。据小楠的母后回忆,能有这三大件,那说明家底相当殷实了。除了“三大件”,别的那些老字号品牌,你记得几个?
// 熊猫牌缝纫机 //
家里原来就有一台,有了它从此以后我多了不少小花裙和小汗衫,家里缝补床单被罩也变得异常轻松,记忆最深的还是咿咿呀呀小转轮发出的声响,虽然可惜在1986年停产了,不过它却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
// 大桥牌自行车 //
家里原来也有一辆,只不过小时候分不清牌子,坐在高高的杠子上,时间长了屁股就开始发麻,后来一查才知道,这个牌子是南京自行车总厂生产的,前身是在止马营48号的南京轻工机械修配厂,1973年6月26日成立的这个牌子。
// 钟山牌手表 //
南京家喻户晓的老品牌了,70年代的南京手表厂生产的。作为家庭生活大件,父承子、子又承子代代相传,如今很可惜这南京手表厂已不再生产钟山表,市面上的手表,大都被那些瑞士名表等国际大牌所取代。
// 青松牌电视机 //
记忆里,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国产电视机是中国家庭现代化的代名词,而对于月薪只有几十的家庭来说,买一台熊猫或者青松牌电视机,真的是不容易啊,不仅要用供应券还要抽签并排很长很长的队伍,这才有了和家人一起开心地看春晚的快乐时光。
// 蝙蝠牌电风扇 //
那时候没有空调啊,夏天有个电扇对于人们十分重要,那时候南京几乎每家都能看到这种带有红色蝙蝠标志的电风扇,它在80年代初,由南京长江制造厂制造的,轻轻一按开关,习习凉风送爽。
// 伯乐牌电风扇 //
伯乐集团前身为国营南京新联机械厂,上世纪八十年代“军转民”后生产伯乐牌冰箱,中国第一台家用空调和第一台双门冰箱,就是南京伯乐生产的,是家喻户晓的国内创新品牌。
// 玉环牌热水器 //
从有了它以后,我就很少去澡堂了。我国第一种可以烧燃气的“玉环牌”热水器,就是1979年南京热水器厂研制成功的。
// 红叶牌收音机 //
南京无线电厂出产的红叶牌收音机,风靡一时,小时候长辈出门逛公园遛鸟,随身必带的宝贝之一。印象最深的是收音机里传来铿锵有力的“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
// 芭蕾牌珍珠膏 //
小时候,会去妈妈镜子前偷偷在脸上擦上一些香香的。来自南京金芭蕾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芭蕾牌珍珠膏,有着80多年历史,它曾名躁海内外。
// 鼓楼牌肥皂 //
那时,肥皂它只是用来洗衣服而已...南京肥皂厂生产的鼓楼牌肥皂,每个老南京人都认它!
// 雪峰牌香烟 //
小时候最常听到的就是大人对售货员说“来一包雪峰”,那时候雪峰香烟在南京卖3毛5一盒,国营南京卷烟厂出产,味道凉凉的。
// 莫愁牌洗衣机 //
在那个搓衣板人人手洗的年代,花上500元买一台南京洗衣总厂生产的莫愁牌双缸洗衣机,是南京每个家庭主妇的终极梦想,有了它,全家人的衣物一下子全解决了。
// 工农兵牌棉毛衫棉毛裤 //
每年刚到初冬,妈妈就会督促换上棉毛衫棉毛裤了,穿的都是工农兵牌的,质地柔软摸起来手感很舒服,后来才知道原来它也是南京的老品牌,一看到它们全是幸福的童年回忆。
楠总也只是列举了局部的老品牌
全都认识也不要骄傲,毕竟也只是凤毛菱角
恭喜您,成功进入第七关
「
梳头油~~~~雪花膏
~~~~香粉胭脂新绒花
」
「
马头牌冰棒~~~
冰棒马头牌...
」
「
倒马子桶噢~~~
」
「高庄馒头侉烧饼,煎饼油条炸麻花
竹叶乌饭蒸儿糕、包子烧卖呛大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