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核桃
专注于呼和浩特本土的吃喝玩乐生活资讯,只推荐走心的内容。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青核桃

印象青城 | 呼和浩特有个八拜村,关于它的动人传说你知道吗?

青核桃  · 公众号  · 内蒙古  · 2017-02-07 11:58

正文

  在呼和浩特东南郊区,大黑河南岸,有一个名为“八拜”的村庄,其东与黄合少乡毗连,西与桃花乡为邻,南和章盖乡接壤,北至大黑河,总面积为66.6平方公里。就在这个60多平方公里的村庄里,装着满满的故事和至今无法解开的谜团。先不说村名由何而来,光“八拜”这两字就有4种不同解释。


八拜村的美丽风光(资料图片)


与村名有关的传说


一说村庄,总要先问问村名,再看看村名的来历,村名的来历有两三个版本已经是很多了。可说起八拜村,先不说村名由何而来,祖辈有些什么名堂,光“八拜”这两字就有4种不同解释,为什么?因为“八拜”二字无法翻译成汉语,人们也不懂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有可能是蒙古语,也有可能是汉语,于是后人们便开始天马行空,展开想象对号入座,传说也就多了起来。


第一种说法,也是较为官方的说法。《呼和浩特市地名志》记载:八拜有一汉代古城遗址,按当地蒙古语或地方语,称古城遗址为“八拜”。从书中的记载来看,因为这座遗址被叫做“八拜”,所以村名也被称作八拜村。第二种说法,和村里的两处水源有关。据村委会委员梁崇祯介绍:村里一直流传着“活泉”的传说,相传以前这里的泉水很旺盛,取水也容易,而且泉水味道发甜,喝了明目醒神,还能治病,村民们都拿上大大小小的容器去盛水。也正因如此,村民都称这里的泉水为“神水”,便在泉边筑起庙,逢年过节“四头八拜”,祭拜这造福百姓的神水,也就有了“八拜”的村名。其实村里还有占地三百多亩的八拜湖,因为村庄地理位置特殊,水资源丰富,这神泉就是代表,可是后来水位下降,人们便无缘见到传说中的湖水和神泉了。


第三种说法,和人名有关的。梁崇祯说:“八拜是人名,是成吉思汗四个胞弟之一哈布图哈撒尔第十七代孙子。1655年,八拜率兵在黄水地区与葛尔丹作战负重伤,在退兵途中死亡,其部将将其灵柩运往丰州城时,车陷黑河南岸泥沼,按蒙古族习俗就地安葬,故得村名八拜。”虽然有这样的说法,但在村里,人们却从未找到过这座墓葬,当然也就无从考证真伪。第四种说法,和康熙皇帝有关。据说康熙皇帝在此向天地拜了八拜,于是有了这个村名。


和皇帝有关的村民


村名到底由何而来,尚无定论,也可暂时放下不去谈论,既然说它是个村庄,一定先有人前来居住,逐渐扩大规模,这样才能形成村落,而无论村名缘何,也都是村民给起的、叫的、称呼的。既然村名说法众多,我们就先看看村民从何而来。


据《呼和浩特回族史料》记载: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300多名新疆回族士兵和香妃族人护送香妃进京后,归来时路过土默川,看到这里风光秀丽,于是恋恋不舍,不愿再受千里跋涉之苦,就请求乾隆皇帝赐给他们“一马之地”(跑马一趟所圈之地),从此留居在归化城南的八拜回族营,现在呼和浩特姓马的回民家族,有的就是当年护送香妃入京的回族人后裔。居住在八拜村的回族人,后来陆续迁到旧城北门外定居经商,从此旧城北门外逐渐成为呼和浩特回族人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


因为回族的到来,八拜建起了八拜清真寺,也一度被人称为“回回营子”。有了第一批居民,就会有接下来的二批、三批,更何况,这里的回族后来都迁走了,必定有新的村民不断入住才能形成现在的村庄。


对于村民的说法,村里一位退休的老教师杨秉智讲了这样一个传说。道光五年(1825年),有一位名叫“僧格林沁”的晚清名将,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沿袭科尔沁郡王爵,历任御前大臣、都统等职务,在1865年5月,在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被捻军围击,战死于山东曹州高楼寨。这位大将军麾下有一个清朝派遣的卫兵,专门负责保护大将军本人,一路跟随这位将军征战,直至将军战死,这位无名的卫兵奋不顾身地将尸体抢回来,放在马上驮回京城,因此受到同治皇帝的嘉奖。传说这个无名卫兵就是八拜村中蒙古族的后裔,所以同治皇帝封了他郡王,并在现在的八拜村给了他一块封地。


古城遗址实为原阳古城


前文说道,八拜村里有座汉代的古城遗址,既然是古城遗址,那么自然有考古探索,于是记者联系了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得知,原来八拜村的这座遗址被称作“原阳古城遗址”,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南10千米的八拜村,该城与云中古城同龄,开始用作赵国骑兵训练基地,汉朝时改为原阳县,因此而名。


据载:这座汉代古城,呈凸字形,北城墙高3米余,东南城墙较低,西城门堆土高大,城周5里左右,城为战国赵原阳邑。传说赵武灵王变胡服、习骑射于此。秦汉为原阳县。


村委会委员梁崇祯说,现在的古城遗址已经没了踪影,但四周还有残旧的城墙,中间种植着农作物。外人完全看不出这是古城遗址,除非是对古城遗址有印象的人,还能凭着记忆隐隐约约看出点遗址的模样。


香妃的铜锤和康熙的“八拜”


传说因为护送香妃的任务,才让八拜村出现,也才有了村民,而有关香妃的故事,在村里还有更多。村民陈国旺说:“相传乾隆年间,有着天然体香的香妃娘娘带着自己的族人一同前往北京。族人护送待香妃平安到达北京后,乾隆皇帝就赐给香妃亲族一把铜锤,有了这把铜锤,就代表香妃的这些族人全部是皇帝认可的皇亲国戚。香妃的族人拿到这把铜锤以后,就开始了返乡之旅。过程中,路过呼和浩特八拜村,见这里风光如画,于是上奏乾隆皇帝,请求在此定居下来。乾隆皇帝下旨赐给他们一马之地,让他们在八拜定居。后来有人说,这把乾隆皇帝亲赐的铜锤还一直在香妃的亲族手中保存,被带到后来移居的归化城中,并在新建的清真寺里保存,直到战乱才遗失,不知所踪。”

香妃画像(资料图片)


在村民口中,除了香妃的故事,还有康熙皇帝八拜天地的故事,一样讲的绘声绘色。陈国旺继续说道:“说到康熙皇帝,这个故事还是流传比较广的,因为在八拜村的东北方向,有两座名叫‘三富’的村庄,可其实这两个村庄原本叫做‘三困’或‘三空’,也和康熙皇帝八拜的故事有关系。传说,康熙皇帝率兵攻打葛尔丹时,首先在三富村安营扎寨,此时被敌军围困情况危急,率兵突击后得以保存实力,后在这里停下休息,因为太过劳累,康熙皇帝倒头就睡。梦中见到一个白胡子老头乘着黑云飘至眼前,并跪下诉苦,说这场战争害了不少无辜百姓和士兵的性命,这些黑云就是他们的魂魄。若皇帝肯亲自跪拜八次谢罪,便可免去灾祸。说罢,康熙皇帝突然惊醒,看到八拜村周围黑云围绕,心生忌惮,于是慌忙原地跪下,向四面八方拜了八次。拜过之后,黑云尽散,透出葱葱绿树和朵朵野花,康熙皇帝不由感叹。此地便留下‘八拜’这个名字。”


虽说传说不能佐证历史,但如若康熙时就有了村名,乾隆时就有了村民。这样联系倒也是妙趣横生。

  

▍内容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呼和浩特晚报

▍图文编辑:核桃小新

版权问题以及业务合作,请拨打电话17704806959

— END —

公交拉手送祝福 | 这些人的心愿即将呈现,第二期火热征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