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知名的女性平台,是我最喜欢的自媒体之一。
它的主人是一位通透的美女,她笔下的文字带着灵气,透着滴水穿石的张力。
时刻关注她的我,发现她每隔一段时间总要去陌生的城市组织一些女性读书会,然后线下分享。
从她分享的照片与视频来看,来参加读书会的女子几乎全是清一色的美女。
当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眼、小嘴、丰胸、肥臀的网红美,而是个个看起来举止知性、气质优雅。
西汉经学家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者能医愚。”
细嚼方知,这一味治愚的药便是读书养心了。
何况一群知书达理的女子,灵魂清透了,读书只会让她们美上加美。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相由心生”,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相貌是由心灵决定的。
而心灵除了随着心念善恶,大部份滋养来源于阅读及世事修炼。
以貌取人,虽然不足取。但一个读了很多书的女人,日久天长,美好必定会长在“脸”上。即使素面朝天,也会因为流溢的书卷味显得与众不同。
身边有一位看起来不大合群的女子,瘦瘦小小的,每天独来独往,几乎不和“圈内人”来往。
在那些喜欢热闹的同事看来,她的生活未免有些冷清,为人过于孤僻。
某次,她却被眼尖的同事在某杂志的彩页上发现了她登上川西高原海拨6168米的雀儿山主峰的照片。
据了解,由于攀登难度很大,成功登顶的屈指可数。她背着包,和一群男人站在雪山上,英姿飒爽。
许多人张大了嘴巴,这个平时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女子,身上居然蕴藏着那么大的能量,比一般的寻常男人还勇敢及有耐力。
原来她散去那么多无用的社交,只是将时间用在自己喜欢的爱好上。
不管是小长假还是长假,她总会换上旅行鞋,背上背包,去沙漠感受太阳的热情,去海边沐浴大海的浩瀚,或者去丛林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与原始。
记得严歌苓在《护士万红》里写到万红身上有一种宁静的热情、痴狂的专注,看起来随和,却永远给人一种独来独往的局外感。
我感觉她的身上就具备这样的特质——对旅行和户外有着无比的热情和专注,看似置身俗世之外,却是隐身其间的高手。
我曾看过她在空间的签名:
“山川河流都在脚下,让阳光照进心灵,让新鲜空气在胸腔回流,逢水朔溪、攀岩走壁,迎来身体和心灵的放松,旅行养心,低成本、高回报,收获海量幸福。”
在她的世界里,生活如此充实美好,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有位智者说过:“外表越安静的人,情感越是丰富 。”
正如我们不知海底有多少暗潮汹涌一般,也不清楚她的心海里到底潜藏着多少劲流,我们只能从她有滋有味的日子里,细细品味着静水深流的人生况味。
多做有趣的事,少见无谓的人。
养心是一门技术活,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聪明的女人,总在闲暇时读书养心,茶余饭后或夜深人静,一册在手,书中找乐,闻诗经之清雅,嗅红楼之深意。
书能解忧,更能疗饥。
隔着时空,看黛玉饮泣葬花,观李白月下饮酒,陪庄周梦蝶,和木心对话。在文字里肆意穿行,摒弃浮躁,沉淀心情。
郑成功说过:“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意思是说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读书,这样才能达到涵养心灵的作用。
当然,除了读书,旅行养心,音乐也养心。
清风明月夜,闲暇午后时。
一杯香茗、半盏苓粥,或饮一壶四物汤,再有一幢临水而居的房子,周遭长满开花的树甚好。
当然境由心造,一间十平方的小屋足矣,一个人选择一首好的曲子,倘佯在美好的旋律中,在音乐里赏月、观景,听风过耳,凭雨敲窗。
偶尔焦虑了,来一曲木心的《即兴判断》,在音乐里泄愤,也是一个好主意。
文友清清酷爱音乐,尤其酷爱古琴。
她说,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日今时,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旋律,最能让人心得以安宁沉静。
它是一种禅乐艺术,借蚕丝传递一波三折,一曲三叹的情感意蕴以表达动人心弦的琴韵。
这种乐趣由心向生,通达心灵,随着旋律响起而宁静,感受生活的美好。
她说,热爱音乐的人,一定热爱生活。
很多人追求幸福,穷极一生。
却不知心安即是归处。
想要幸福,先要获得心的安宁。这世上总有一片美好的风景能让你安静和向往。
其实,中医里的养生归纳了:“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才养心。”
这里面的心,表示除了心脏之外,还有一个“神”,身体的元神在这里,人的精神、思维都由此而生。
唐代诗人王维养兰花成癖成瘾,并且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汗曼录》里曾记载:“王维以黄磁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莳以沙石则茂,沃以汤养则芳。”
他开创瓷盆养兰的先列,付出了很多耐心与精力。
养心也是一样。
假以时日,注重了对心灵滋养,总能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因。为善于养心的女人,通常洗尽铅华、沉淀浮躁。
毕竟一个人热爱读书能增加深度,音乐能舒展情绪,旅行能增强阅历。酝酿了时间的光泽,整个人都能泛出香味。
那香味是文字、旋律和风景,它们的养料被人吸收后,从内心折射出熠熠光辉。
善于养心的女人,总是心有琴弦,雅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