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造就品牌,品牌赢得信任。
中铁六局始终践行“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理念,优质地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凭借着专业技术优势,已逐步在业内树立起铁路、公路、盾构、市政、房建、运营维管、海外“七大品牌”,“七大品牌”优势也成为了企业做强实力、做优质量、做大规模的有力支撑。中铁六局各工程公司不仅是支撑“七大品牌”优势的成员单位,各自也有独特专业优势和拳头产品,为了推动企业品牌优势逐步转化为企业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中铁六局公众号陆续展示工程公司市场认可度高、美誉度强、影响力大的品牌故事,去年我们推出融媒体作品17期,打造了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推得开”的企业专业品牌。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继续推出《六局品牌》,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劲动能。
大道通衢向未来。
多年来,中铁六局太原公司
紧跟国家市政工程发展规划,在市政道路、桥梁、涵洞、景观园林、隧道及大型公共设施等方面多点发力,
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凭借着成熟的转体工法,攻克了一系列施工建设难题,打造更加快速、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为我国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贡献卓越力量。
太古供热项目开创全国远距离长输供暖项目先河,吴城小镇生态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刷新了全球最长的竹制水上栈道建设纪录,新店街互通式立交工程打造了立体交通的“新样本”……
多项工程斩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一大批荣誉,太原公司逐步展现出在市政施工领域的强劲实力,
一大批高品质市政工程,
点燃了城市绿色智能发展的引擎。
2016年11月,山西省太原市迎来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暖冬”。太原公司承建的太古供热项目(古交兴能电厂至太原供热主管线及中继能源站工程)运行供热,供热面积占太原市区总供热面积的1/3以上。太原第一热电厂机组和1640万平方米分散燃煤锅炉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自此,太原实现了清洁型供热全覆盖,每年减少标煤消耗27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45万吨,该工程成为了太原市环境治理、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的样板工程。
太古供热项目横跨太原城区和古交市,
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地形最复杂的大温差长输集中供热项目,
供热面积7600万平方米。
全长70公里
,
高差260米,
长输管道6次穿越汾河、3次穿越高速公路、2次穿过引黄管线、横穿8座桥梁,囊括了目前供热管线所有高难度敷设方式,成为了
供热管线铺设难点的“百科集锦”
。太原公司承建了5.93公里的隧道、2.6公里的钢桁架管廊以及13.6公里的双供双回管道安装任务。
开工以来,太原公司凭借精湛施工经验,
工程创下六个“之最”
:供热规模世界最大、输送距离国内最长、供热隧道世界最长、管网高差国内最大、供热管道规格国内最大、能源站换热能力国内最强;
实现了6个“首次(创)”
:首创大温差长输供热技术体系,首次构建六级泵循环加压输送系统,首次提出锚杆、内衬相结合的传力结构,首次研发出大位移直管压力平衡膨胀节,首次研制出隧道供热管道专用双头轨道车,首次提出阵列式无应力配管技术。工程顺利推进,百姓离美好洁净城市更进一步。
施工中,太原公司首次采用锚杆、内衬相结合的传力结构,解决了隧道内供热管道温升和水压产生巨大水平力,传导影响隧道复杂围岩的难题;首次研制出隧道供热管道专用双头轨道车,解决了在狭窄隧道空间里运输、布管和安装大直径供热管道的施工难题,实现了隧道内大直径供热管道运输和布管高度集成一体化机械作业,大幅提升施工效率。
同时,项目践行绿色施工,严格落实工地围挡、现场覆盖、出入车辆冲洗、工地湿法作业、渣土车辆密封运输以及现场地面硬化等“六个100%”;隧道内采用压入式通风技术和射流风机接力诱导排风系统,保证洞内施工与运行环境空气质量。
因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太原公司承建的太古供热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科技成果分别在山西省、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省部级工法9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9项。
2022年1月,工程荣获第十九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投入运营以来,太古供热项目已安全平稳地运行了7个采暖季,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对全面实现“双碳”目标、落实节能减排政策以及推动清洁供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彰显了太原公司市政品牌施工实力。
2020年5月28日,太原公司承建的吴城小镇生态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二期项目水上栈道工程首战告捷,
全球最长的竹制水上栈道
在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建成,成为“九江市十大新地标”,
不仅是水源保护、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湿地观光、文化展示、休闲体验的旅游目的地。
吴城小镇生态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是太原公司开启EPC工程总承包新模式下的首件工程,其中的单项工程水上栈道位于九江市永修县永吴公路大湖池段,栈道全长4879.7米、宽3米。太原公司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在古建园林施工领域取得长足突破,以高速度和高品质在鄱阳湖畔打造精品工程。
施工中,为保护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太原公司釆用了生态环保材质,使用重组竹板66320块修建水上栈道。同时,针对吴城每年汛期水位上涨淹没水上公路的实际情况,栈道整体采用防水不锈钢材质,有效保证了涨水期间栈道的安全质量。水上栈道的建成,不仅打破了全球竹制栈道长度记录,同时
打破了全球最长扶手、工期最短等多项记录。
同时,太原公司创新运用BIM技术仿真预演真实工程,以协助建筑生命周期为轴进行全方位工作规划,助力项目施工开展,为打造永不落幕的国际观鸟胜地,绘就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持续发力。
开工以来,太原公司克服了三面环水、设计难度大、工期紧任务重等诸多施工难题,创造了“三个月完成观鸟点、两个月完成外立面改造”的吴城速度,为“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活动的成功举办和吴城镇申报4A级景区奠定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太原公司还在吴城候鸟小镇打造了3个仿真观鸟点、环岛修建了全长5.8公路的环镇公路,并对吴城古镇的建筑外立面进行翻修改造,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项目建成后,游客可漫步人行观光栈道之上,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尽览鄱阳湖大湖池湿地风光之美。
新时代呼唤大交通,大交通助力大发展。近年来,立交桥、高架桥、快速路等现代交通体系的“标配”元素在各大城市间建起投运。太原公司凭借着专业出色的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能力,
先后承建了济南市北园大街高架桥梁工程、国道104济南零点立交至燕山立交高架桥工程、太原市北中环涧河路跨铁路转体立交桥、太原市新店街跨越铁路公路五层转体立交桥等民生项目,
致力于打造更加快速、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为我国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贡献卓越力量。
2018年11月16日,随着最后一片预制梁架设完毕,太原公司承建的太原市新店街跨越铁路公路五层转体立交桥工程166片预制梁架设全部顺利完成,为全线开通打下坚实基础。
新店街五层立交建设工程,是太原市重点市政工程。太原公司承建的第三标段,主要施工内容为在城区北部新店街与恒山路交汇处的铁路枢纽地带修建起一座五层交互式立交桥,梁体分为现浇梁、预制梁、钢箱梁三种,包含28处上跨架梁、2处下穿框构、20处顶管顶涵涉铁施工,
工期之紧、任务之巨、施工难度之大在近年来太原市同类市政工程当中屈指可数。
施工中,项目部面临三大难关:
施工干扰大,
施工区域临近17条既有铁路线和3条在建铁路线,地下、地面和空中呈三层结构穿行,基本每8分钟就有一趟列车穿过,对施工干扰突出,安全风险极高。
五层立交桥结构体系大,
五层立交桥体纵贯东西,桥梁相互缠绕,桥墩如树林一般密布,最高处距地面仅18米,施工区域狭窄,交叉施工干扰严重。
施工组织难度大,
工程涵盖了桥梁、顶管、顶框构、涵洞及管廊等五类施工内容,工艺工序复杂繁多,且要求在9个月内完成,施工组织难度可想而知。
在新店街高架的西侧转体桥施工中,项目部需要先顺着铁路线进行桥梁拼装,拼装完成之后进行封锁施工,封锁90分钟,进行桥梁转体。转体后桥梁拼接完成,再跨过四条铁路线。密密麻麻如同树林般的桥梁墩柱,上百吨的预制梁在有限的空间内“穿针引线”,7800多吨的钢箱桥梁在铁路上挪移转体……项目部克服了场地和技术限制,历经半年时间,28处上跨桥梁,20处顶管涉铁施工以及166片预制梁架设顺利完成。
同时,项目部成立科研攻关管理团队,研发了《大跨钢梁顶升》《框构桥及防护套管同步顶进》《大节段曲线钢箱梁吊装》等多项科研创新成果,在交互式立交桥施工技术研究中,科研团队反复对比国内外同类型施工经验,结合现场实际,确定了先施工桥梁,再施工地下通道,先架设下层钢箱梁,再吊装上层钢箱梁的组织方案,有效解决了钢箱梁拼装场地无法满足施工需要的难题,为后续施工顺利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大道通衢贯八方,新店街工程建成后,打通城区北部东西向快速通道,不仅成为了太原市快速发展的经济线和民生线,更成为了太原市立体交通“新地标”,同时也是太原公司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新名片。
2017年4月6日,经过近3个小时的紧张施工,太原公司承建的朔州市开发路恢河大桥上跨北同蒲铁路工程首次6片箱梁圆满架设成功,标志着朔州市恢河大桥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全线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太原公司承建的朔州市开发路恢河大桥工程是朔州市实施南拓东进城市发展战略的枢纽工程、民生工程,是连通朔州老城区和南部新城的咽喉所在。工程起于朔州市开发南路和南环路交叉口,上跨恢河和北同蒲电气化铁路,与铁路斜交。施工过程中,先后进行了引桥、主桥和道路连接线建设,
其中主桥跨铁部分箱梁架设为山西省单机架设40米长、重180吨箱梁的首例。
大桥全长240米,整体与现有北同蒲铁路斜交,工程共分为跨铁和非跨铁两部分,分阶段施工。其中跨铁部分桩基50根,墩柱48个,盖梁14片,40米简支箱梁60片。
跨铁箱梁吊装作业分次采用德国制造的重达1250吨和1000吨的两台超大型履带式起重机同时架设作业,
全部60片箱梁需在15个施工封锁点内全部完成。
由于履带式起重机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项目部在履带式起重机作业区内换填了3米厚卵石土,浇筑了50厘米厚的混凝土,
保证了临近既有铁路线安全
。超大型履带式起重机主臂长78米,起升高度16米,作业半径达34米,在仅有7200平方米的狭窄空间内由两台履带式起重机同步作业,风险极大。为保证施工安全,通过精心计算和现场试吊,确定了2台起重机的精确位置和作业穿插空间,保证吊装任务圆满完成。
开工以来,项目部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通过自主创新,攻克多个技术难题,共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山西省省级工法1项。
2020年12月,该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以高速度和高安全性架起朔州市南北沟通交流的发展枢纽,彰显了太原公司跨铁路架桥的品牌与实力。
2021年4月16日,太原公司承建的山西太原滨河自行车专用道南内环至长风街段彩色沥青铺设全面完工,建成后,自行车道就宛若河畔水墨画中一抹绚烂,静静镶嵌于绿水中,
太原市民骑行欣赏汾河两岸美景,工程成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