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GISer last
GISer last 公众号 主要以分享互联网数据资源为主。也分享过GIS、FME等技术教程方法。我个人对于大数据资源、可视化制作、地图制图等方面有很大兴趣,也会分享个人的一些应用和教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GISer last

【农业工程学报2024】基于MGWR 模型的江苏省耕地细碎度空间格局与驱动因素分析

GISer last  · 公众号  ·  · 2024-11-06 21:22

正文

本推文来源:

GIS理论与土地利用

摘 要:耕地细碎化通常被认为会降低农业生产效率,进而威胁粮食安全。认知耕地细碎度格局及驱动因素是科学治理 耕地细碎化的重要前提。该研究以江苏省为研究区,从斑块密度指数、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面积多样性指数、斑块 结合度指数4 个维度评估县级耕地细碎度,并基于K-means 方法分析不同维度耕地细碎度的聚类特征。在此基础上,该 文应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GWR),从地形部位、土壤性状、城 市化水平、利用强度、耕地保护力度5 个维度探究了江苏省各县区细碎度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耕地呈现 南北差异,具体表现为斑块密度度与形状指数北低南高,面积多样性指数北高南低,结合度指数西高东低。4 个维度的 县级耕地细碎度指标表现出3 类聚类特征:A 类(高连片-小田块类型)和B 类(低连片-小田块类型)县区位于省南部, 均表现出斑块密度大、形状不规则,面积多样性较高的特征,其中A 类县区比B 类县区具有更高的耕地连片性;C 类 (高连片-大田块类型)县区的斑块密度较低,形状规则,面积多样性低且耕地连片度高,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地区。 此外,不同类型区域耕地细碎度的驱动因素表现出空间异质性特征,面向不同地区应采取差异化的细碎化治理策略。南 部县区(A 类和B 类)的耕地细碎度主要受自然因素驱动,而中部和北部县区(C 类)的耕地细碎度则受到更为复杂的 综合因素影响,包括耕地分配制度、经济发展情况等。该研究的结果可为江苏省优化耕地细碎度治理模式,进而发展耕 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