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对于不少市场判断者来说,包括媒体在内,一份可供参考的第三方数据报告需要具有哪些要素?或者如何判断来源?第三方数据机构的参与者也向新浪科技发表了看法。
首先是样本,从统计学角度来说,越是接近全部的样本数据,越是能够趋于真实的反应内在情况。
第三方数据机构极光向新浪科技解释称,一般情况下,行业内的第三方数据报告来源有几个途径:一是调研数据,一般样本量比较小,而且会受到调研方法的影响;二是企业公开或者私下透露的数据,包括各个渠道透露的数据,这类数据真实性不可验证;三是运营商数据,随着运营商对数据管理越来越严格,以及数据加密技术的普及,这一块数据的质量也并不可靠;四是自有监测平台的数据。
对于上述四种数据来源,极光方面认为第四种更具可行性和可用性。还表示自身数据报告的出台,主要通过第四种,称作为推送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合法获得移动端数据,极光方面还进一步透露称,目前自己手中有月活6亿、覆盖50亿和移动终端的数据来源。
比拼数据源的数量,也是第三方数据机构通常自证资质的方式。另一家第三方数据机构TalkingData向在数据来源方面,向新浪科技表达了与极光类似的观点,并公开了自己的数据来源:首先是是跟10万款应用、8万游戏做了SDK的数据合作的服务,从这些合作方去收集一部分数据源。另外还有线下的商超布点也会收集一些数据。
实际上,去年10月,中国国内两大主要导航地图厂商也爆发了“谁是第一”的口水仗,当时双方各晒数据报告,争吵升级,而其后高德方面则不断喊话表示希望通过“嵌入第三方代码”的方式一比高下。
虽然高德百度的口水仗最后无疾而终,但TalkingData市场智能部高级总监陶京琪认为“嵌入第三方代码”的方式,确实是解决“谁才是天下第一”的有效方法。
她告诉新浪科技:“每一家数据机构都有自己号称的全流量监测数据,但如果这种数据只是厂商自己公布的数据,客观公正性就会打上折扣。然而如果你通过第三方数据机构SDK布代码的方式,进行你的全流量监测,那肯定是更客观公正的。”
此外,还有第三方数据分析师认为,一些封闭生态内的下载排行情况,社区行为分析报告,以及国字号报告等,都是较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报告。
“比如iOS里的应用下载和排名情况,可以作为参考维度,即便存在刷榜情况,但众所周知AppStore的刷榜风险和代价很大。还有微博微信等一些用户行为的报告,比如换机品牌和频率等,没有比这些社区更加直观的舆情数据了。最后还有类似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这些就几乎可以当做权威可信报告去参考应用了。”上述分析师说。
他最后还强调,因为整个信用机制的问题,中国在第三方数据报告上还存在不少挑战,“然而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选择做对的事情,长远来看会受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