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美国大学早申请已经接近尾声,录取结果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今年又有几位中国孩子被哈佛耶鲁提前录取?整体早申请录取结果又是如何?又有哪些潜在影响因素?为此外滩
君找到了国际教育数据平台宜校网联合创始人丁亮博士,请他从不同角度,对今年的早申请结果进行解读,并给家长们一些参考建议。
注:文末附有早申请部分录取数据,本文所有数据源自宜校网,未经授权不得引用。
文丨丁亮 编辑丨李臻
(1)录取数量均衡稳定,但未来竞争更加费心费神费钱
我们先来看八所藤校录取。
藤校有八所,作为美国乃至世界顶尖大学的代表,其内部也有“鄙视链”。
按照录取难度,八所藤校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档次:
-
大藤:
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俗称哈耶普
-
小藤一档:
宾夕法尼亚,哥伦比亚,达特茅斯
-
小藤二档:
康奈尔,布朗
下表统计了2017-2018和2018-2019申请季早录取大藤校在国内外录取的中国籍孩子的数量。
最近两年,三所大藤在国内早录取总数分别为10人和9人,在国外分别早录取了7人和9人,国内外中国籍孩子总和是17人和18人,平均每所大藤大概也就录取5-6人。到了常规录取阶段,还有平均5-6人的录取,这样,每所大藤平均录取也就10人左右。
简单比较下最近两年的录取数据,应该说大藤录取中国籍孩子的数量基本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趋势。每年早录取,在国内,每所大藤大概2-4个,在国外,也是2-3个,所以每年早录取,一所大藤也就5-7个。
从录取数量来说,这个数字已经非常低了,未来应该不会进一步降低。每到录取发榜时节,媒体文章通常冠以“越来越难”“录取率不断下降”之类的标题来吸引眼球,录取难度逐年上升固然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基于宜校长期的跟踪和客观数据,应该说,最近这两三年,美本高端学校录取中国孩子,数量基本形成稳定均衡了。
下表就是最近几年早录取阶段,美国各名校(大藤、小藤、类藤校)录取中国籍孩子,包括国内和海外高中读书的,大致数量区间:
与此同时,美本申请人数经过10年高速增长,增速已经显著减缓,逐渐达到稳定状态。
录取人数和申请人数都进入了稳定区间,录取比例也就达到了均衡状态。
但是,
录取比例稳定不代表录取难度稳定。
在申请美国名校这件事上,中国市场有着各种渠道,传播着海量信息,有各种服务商,提供提升咨询服务,从最初简单包装,到后来要做活动上夏校,再到现在要有高含金量活动,还要访校面试,甚至还有Legacy,捐助,校董等特殊因素,中国家长、学校和机构把美国名校录取的门门道道,已经研究的没有什么大秘密了。
大家的信息越来越充分,相关规划越来越早开始,背景提升项目越来越有个性化差异化和竞争性。过去托福考个110是很不错的成绩,今天仍然是很好的成绩,但是能考出这个成绩的不乏初中生甚至小学高年级学生了,由此可见
竞争水涨船高。家长们在鸡娃奔向名校的路上更费心,费神,费钱了。
2)美高蚕食效应影响实实在在,但各校呈不同态势
三四年前,藤校录取的中国学生中陆续开始出现美高读书的孩子。大家普遍认为,中国学生是放在一个池子里竞争的,美高似乎比国内高中更有竞争力,因此大家纷纷担忧以美高为代表的海外高中会对国内中学有蚕食效应。
回过头来看,美高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但是,美高如何影响蚕食国内的录取,各校的态势不一样。
大藤哈耶普,在没有美高的时候,招的中国学生自然基本都是国内读书的孩子,美高风潮开始以后,国内的录取数量开始被蚕食,不过,
过去的这两年,国内和美国的录取数据都比较平稳,
美高没有进一步蚕食国内高中的录取。
录取难度类似大藤的麻省理工,去年6个早录取,2个国内,4个美高,今年6个录取全是美高。麻省理工的情况是总盘子没有增加,把名额都给了美高,对于国内学生来说,美高效应直接冲击到了国内录取机会。
今年录取的6个美高中国学生据说全是女生,其实这个结果也不难理解,这种理工科名校为了平衡性别,会更青睐女生,而中国女生中不乏成绩好表达好活动好性格好的,普遍比理工竞赛中国男生来的“讨喜”。
小藤校中的哥伦比亚和宾大,美高比去年数量显著上升,但是国内录取也没有同幅度下降,也就是说这两个学校录取总盘子大了,尽管增量主要来自美高,但是并没有伤害到国内的机会。
同是小藤校的康奈尔,以及排名相当高的芝加哥大学,录取数在名校中是最多的两家,今年也保持了数量的稳定,美高相对于国内的录取,比例较小,可见这两校美高效应不明显。
过去两年中国学生名校早录取数量
3)高分不录、低分高录案例增加
今年8月SAT重复用题,高分学生显著增加,导致成绩信号作用失真。
从学校角度来说,
标化成绩如果信号作用减弱,就会更看重其他因素。
其中,和学生的直接接触面谈成了近一两年来的新趋势。
目前,无论是综合大学还是文理学院,无论是顶尖大学还是排名较低的大学,走访中国学校,做宣讲,直接接触学生,已经成了常态。
多了一个渠道,就多了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如果能够在对谈面试中给招生官留下深刻印象,对标化的宽容度可以超出我们一般的预期。
在标化高分如林的今天,藤校如康奈尔也会录取SAT1450这样成绩的学生,在宜校历史数据的录取分布上,是处于左侧末端的,按照统计学原理,概率应该是很低的,但是今年这种例子不少见。
而要能够在这种直接交流中表现突出,
需要学生的成长和经历,要真,要有个性,有自己的思考,需要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强。同时,文书材料要逻辑一致,注重细节。
这样才能相互映衬,即使低分也能高录,做不到这些,即使高分,也会不录。
4)中美关系对录取的影响感受到了,但还不强烈普遍
中美关系的复杂态势,想必是所有走在留美大道上的学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美国政府对于中国学生在高科技领域的学习和交流,越来越警惕,越来越有限制。
从本科申请来看,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我们能感受到的影响,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
名校录取的人文社会艺术或者纯理科专业相比航空航天,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等更敏感的工科学科是要比以前多些。
不过,我们也看到,理工科牛校,麻省理工,加州理工,还有卡内基梅隆,伊利诺伊,录取中国学生的总数量并没有减少。
大家也知道,中国学生的申请专业,很多时候走的曲线救国路线,申请的时候说要读的专业和最后进大学选择的专业往往不一致,况且美国大学专业选择相对自由,即使是分学院录取,也可以进校以后内部申请转专业。
所以,我们认为,中美关系对于美本申请录取专业的影响并不强烈普遍。从录取总数来说,至少今年还没有影响,从专业来说,有些许影响,但不明显。
宜校认为,美国对中国学生学习高科技的限制,更多的会体现在博士生和学者交流层面,毕竟本科阶段的学习离高科技还有距离。
(1)想上大藤中学重要吗?
简单回答,非常重要。
我们把今年获得大藤早录取的国内学校汇总起来,列表如下。
这个表格,只要扫一眼,但凡对国内教育有所关注的,都会领会其中透露出信号:先把2015年才成立的UWC常熟放在一边,其他学校都是北上广和江苏这几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省市的顶级学校中的顶级。
北师大附属实验,北京四中一直以来就是北京地区出国高中的前两名。上海中学,上外附中是上海最顶尖的学校,华南师大附中是广州最好的中学,南外是南京乃至江苏省教育的一块招牌
这个结果是偶然吗?显然不是。那大藤校们又是如何把中国的情况摸的这么清楚呢?
-
其一,
藤校的招生官有各自负责聚焦的地区,每年申请提交前的工作就是走访自己负责地区的学校,同时也是对中学考查调研;
-
其二,
藤校中国申请者大规模冲击藤校已经有超过10年历史了,学校会对招进来的学生跟踪考查,经年的验证,大藤校们对于什么中学输送的学生质量好后劲足,也有了充分认知;
-
其三,
大藤校里中国员工,教授以及学生多的是,相关信息很容易就会得到交流。
在美国,常年稳定对藤校输送学生的中学叫feeder school,这是历史长久积淀下的结果。而国内的藤校输送校,经过十几年的积淀,也基本成型了。可以说,北上广深南京的顶级学校+WLSA复旦和UWC常熟,就是目前大藤在中国的主要feeder school。
再看看中国孩子获得大藤录取的海外学校,都是美国顶级私立学校+UWC系列。在中学来源这个因素上,可以看出,无论国内国外,大藤都是青睐顶尖学校的背景的。例如:
-
The Hill School
-
Mater Dei High
-
Manlius-Pebble Hill
-
Thacher School
-
Deerfield Academy
-
UWC系列:哥斯达黎加,荷兰
(2)想爬大藤,是不是一定要送孩子低龄留学读美高?
家长常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既然要冲击美国藤校,是不是去美国上学更有优势,更有机会?
下图我们比较了2018-2019申请季在国内和国外上学的中国籍孩子获得的大藤早录取数。
2018-2019中国籍学生大藤早录取数
可以看出,两边数据基本持平,并没有强烈证据显示,海外上学的孩子就一定比国内上学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大藤的青睐。
有观点认为,相比国内学生,出去读美高的人数少很多,然而藤校录取数量却差不多,从这点来看美高录取藤校的机会要大。
我们认为,美高录取名校的也是顶级美高,顶级美高的录取本身就是一个筛选的过程,所以即便基数不同,也
并不意味着去读美高会降低“爬藤”的难度系数。
大藤和其他顶尖美国大学录取,除了一些特殊因素以外,主要考量就是:
-
英语水平,
-
学习成绩,
-
标化成绩,
-
深入可验证的特长成就,
-
领导力/性格特征。
有能力冲击大藤的孩子,学习成绩,标化成绩的基本门槛都不是问题,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
英语水平,国内尽管没有国外的语言环境,但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纯国内培养出来的孩子,英语水平完全不亚于国外上学的,再深入了解下,这些孩子通常都有着高学历甚至是海归父母,从小就是英文原著,各种课外英语培训没少参加,暑假就到美国夏令营。
相反,如果去了美高,整天和中国学生在一起,大家都讲中文,英语环境能有多好,其实是要打问号的。
再谈课外活动,美高的课外活动确实比一般中国学校多,但是大藤看的是深入可验证的优秀,
不仅仅是泛泛参加,想要有深入可验证的特长成就,无论哪一国,通常需要有外部资源的帮助加持,
而在国内,中国家长可调动的资源通常比国外多,所以也就不见得国外就一定有优势。
至于领导力,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孩子来说,国外校园施展的空间还是小于本土文化环境的。
当然,国外学校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社会责任感,人文艺术美学等领域的培养,相比于国内的学校,还是有其独特优势。
所以,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性格不一样,优势不一样,在国外好还是国内好,没有标准答案,大藤的录取数据也验证了这点。
(3)想要爬藤,是不是一定要让孩子上国际部?
再看一下
今年获得大藤早录取的国内中学,绝大多数都不是国际部!
是不是国际部的国际课程就不好?也不是!今年独占鳌头的UWC常熟就是采用IB课程体系。
就和想爬藤是国内读书还是海外读书的问题一样,我们看的是孩子成长的本质考量:
-
英语水平,
-
学习成绩,
-
标化成绩
,
-
深入可验证的特长成就
,
-
领导力/性格特征。
北上广顶级中学本部的学生,从小是怎样的厮杀一路竞争上来的,奔波在海淀黄庄或是杨浦闵行坑班陪听陪读的家长太有体会了!他们学习能力/智商是毋庸置疑的。
英语水平,哪怕是国际班国际课程,靠学校是绝对不够的,都要课外补,还要家长言传身教,不断的去国外,所以对于牛蛙牛父母来说,体制内学校不构成英语学习的大障碍。
以上表格里的这些国内中学,其实已经不完全是传统体制内填鸭式应试教育了,在课程设置,引入外部高端教育资源,课外活动开展等各方面已经开明不少。
再加上,目前就算是牛蛙牛父母,要想爬藤,光靠学校那些活动来提升背景也是不够的,几乎都是聘用外部顾问团队打造背景提升方案。
所以,是不是国际部就一定更好,也是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本质还是上面提到的关键因素!
(4)早申被拒了,接下来怎么办?
如果今年在申请,早申请被defer了,或者被拒了,不用太灰心,其实每年能够在早录取解决战斗的只是一少部分人,大部分同学需要坚持到常规申请。
如果defer,不是被拒,而是和常规录取放到一起决定,仍然有机会。
这段时间,有新的活动竞赛获奖,新的标化成绩,新的推荐,甚至是表忠心的信,都可以补充提交给学校。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
如果被拒,调整下心情,全力投入到ED2和RD的战斗中去。名校的录取,特别是大藤的录取,偶然因素很多,被拒往往真的不是不够优秀,而是正好那年学校把录取给了更合适的学生。
也许是今年学校乐队正好缺个小提琴,也许是以前男生录的太多需要性别平衡……美国好学校不是只有一所,一所关上了大门,其他还有好多所等着你去开门。
如果是未来申请的,那就多了解情况,早规划,早准备。
孩子学习成绩好的,也要多关注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
孩子学习潜力似乎发挥到最大了,也不要太勉强,那就发展个性特色,找孩子的闪光点,加以深入提升。
在美高读书的,多加强融入,关注文化语言冲突,多利用美高平台资源。
在国内读书的,多加强英语学习,关注思辨能力培养,多利用国内外校内外高端资源。
…………
总之,哪里都有利有弊,利就利用好,弊尽量避免。我们的目标,不是为爬藤而爬藤,为名校而名校。名校是手段,不是终极目标。
我们的终极目标,我的观点,是把孩子培养成,有健康体魄,有独立人格,有思辨能力,热爱生活,关注社区,精神世界充盈,物质生活丰富,能够用知识、能力和智慧实现自己价值的人。
附:以下为2018-2019部分大学早申请录取数据(不完全统计)
1、皆为国内中学中国籍学生录取数据 ;
2、最新数据截止12月19日 ;
3、有更新数据欢迎大家给我们留言;
4、红色为美高/外籍学校数据,供参考。不统计在大陆中学数据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