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后,苏轼死罪饶过,活罪难免,被贬谪黄州。贬官期间,侍妾朝云为其生下一个男孩儿,苏轼专门为此子创作一首《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首诗是作者痛定思痛后的反思之作,是心伤后无奈的呻吟和呐喊。自己因聪明而仕途坎坷,相反那些愚蠢鲁莽的人却位列高官,无灾无难,所以他不希望新生的儿子太聪明了,只希望孩子平平安安。苏轼借此抒发了心中的愤慨和无奈。
聪明是好事还是坏事?小时候做梦都希望自己是神童,生儿育女后期盼孩子聪明。当有了人生阅历之后,读懂了《洗儿诗》之后,我却真的不希望自己和孩子聪明了,觉得该诗可以串改为《聪明误》:
生而为人盼聪明,鲜见聪明有大成。
自古功成靠勤拙,勿因聪明误终生。
就绝大多数人而言,有所成就不是因为聪明,而是因为勤奋肯下功夫,几乎所有的收获都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而不是仅仅凭小聪明。人的智力有差别,但成功与否却绝大多数不是因为智力差别,而在于付出的多少,在于有没有下苦功夫。
很多四五十岁以后的人们回顾从前的时候,往往发现自己发小中,真正有成就的往往不是那些从头到脚透着灵气的孩子,不是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的孩子。相反,那些资质平平成就中游且稳定的孩子往往“成事”了。
自己从小就不属于勤奋刻苦的那类人,很少能下苦功夫读书学习,一知半解囫囵吞枣的毛病一直没有解决,所以一直以来也就是半吊子水平,什么都懂点但都不过是皮毛功夫,爱好广泛却不够执着深入,所以还是一事无成,身无长技,也算是被“聪明”误了。
所以,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聪明的危害,认识到勤奋补拙的重要性。也愿意向所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传播这一认识,愿大家勤奋执着于某一学问、某一技术,以有所成,造福于自身,造福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