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高血压在射血分数保留(HFpEF)和射血分数轻度减低(HFmrEF)的心力衰竭患者中非常常见。收缩压升高已被证实与不良心血管结局密切相关。同时,脉压升高也是这些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关键预测因子。尽管现有指南建议将心力衰竭患者的收缩压控制在130 mmHg以下,但这些建议主要基于高血压一般人群的数据,目前针对HFpEF和HFmrEF患者的具体研究仍显不足。近期,JACC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旨在探讨收缩压和脉压在HFpEF和HFmrEF患者中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如何优化这一人群的治疗策略。一起来看看吧!
高血压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中非常常见,患病率估计在60%至89%之间。已知收缩压(SBP)升高会导致这些患者的不良心血管(CV)结局。现有指南建议将心力衰竭患者的收缩压维持在130 mmHg以下,但这些推荐主要基于一般高血压人群的证据,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具体数据有限。此外,尽管先前在临床试验中测试了几种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包括射血分数轻度减低(HFmrEF)/HFpEF患者,仍没有专门针对这一人群设定收缩压目标的研究。
脉压(PP),即收缩压与舒张压(DBP)之间的差值,也是心血管事件和发生新心力衰竭的关键预测因子。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收缩压和脉压的升高都被认为是主动脉僵硬度增加的标志。在HFpEF中,中心主动脉的僵硬度显著升高,这对左心室所承受的脉动负荷和壁应力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室和动脉的僵硬度会加剧,这一过程在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CKD)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合并症的作用下进一步加速。这些变化导致收缩压和脉压的波动增大,从而增加了心室的后负荷。
总体而言,由于中心主动脉阻抗的增加引发的异常心室-血管相互作用,或称为后负荷不匹配,被认为是HFpEF发展的关键机制,而收缩压和脉压升高则作为这一过程的客观且易于获取的标志。由于收缩压和脉压与HFmrEF和HFpEF患者心力衰竭进展风险独立相关,针对这两个参数的治疗可能提供更全面的心血管益处。然而,尽管关于收缩压和脉压在这一人群中的预后意义有大量的证据,但这两个参数的最佳范围仍然不确定。
本研究结合了4项临床试验的事后分析:
-
I-PRESERVE(厄贝沙坦在HFpEF中的临床试验);
-
TOPCAT-Americas(醛固酮拮抗剂治疗心功能保留的心力衰竭);
-
PARAGON-HF(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HFpEF总体结局的前瞻性比较);
-
DELIVER(达格列净改善HFpEF患者生活的评价)
旨在评估基线收缩压和脉压对HFpEF和HFmrEF患者心血管结局的影响。
I-PRESERVE、TOPCAT-Americas、PARAGON-HF和DELIVER是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分别测试了厄贝沙坦、螺内酯、沙库巴曲/缬沙坦和达格列净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这些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0%(在DELIVER中)或≥45%(在其他试验中)。
使用限制立方样条分析了连续基线收缩压和脉压与主要终点(首次心力衰竭住院或心血管死亡)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评估了不同收缩压组别(<120,120-129,130-139,≥140 mmHg)和脉压四分位数对主要终点的预后影响。
共纳入16,950名患者(平均年龄71±9岁,49%为男性,平均收缩压131±15 mmHg,平均脉压55±14 mmHg)。
收缩压与主要终点之间呈J形关系,120-130 mmHg的收缩压组风险最低。
脉压也呈现相似的模式,50-60 mmHg的脉压组风险最低。
最高收缩压组(参考组:120-129 mmHg)和脉压四分位组(参考组:50-60 mmHg)均与主要终点的风险增加相关,尤其是收缩压≥140 mmHg组和脉压>70 mmHg组。
收缩压和脉压的交互作用没有显示出显著的临床影响。
图1.校正后的全收缩压范围内结局发生率:A.首次心力衰竭住院或心血管死亡,B.首次心力衰竭住院,C.心血管死亡,D.全因死亡,E.复合肾脏结局
在HFmrEF和HFpEF患者中,基线收缩压和脉压与心血管结局密切相关。
较低的收缩压和脉压水平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尤其是在收缩压控制在120-130 mmHg和脉压控制在50-60 mmHg时。
这些发现强调了精确血压管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