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千帆育儿网
上海地区的育儿探讨(包括园托择校,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J小D  ·  我自用的早晚护肤清单+超详细流程分享 ·  10 小时前  
科学家庭育儿  ·  DeepSeek大火!海淀牛校现在“卷”成这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千帆育儿网

『推广』为什么少儿编程突然间火了?背后有什么“阴谋”吗?

千帆育儿网  · 公众号  · 育儿  · 2018-08-03 09:00

正文


“忽如一夜春风来,少儿编程百家开!”

这两年,家长们发现“编程热”席卷全球,似乎从各国政府、名企巨头,乃至世界各地的老师和家长们,都在推进“少儿编程”的教育。


这阵风是从英美吹来的。

早在2014年,英国就将编程编入教育大纲,所有英国的孩子从5岁起就必须学习编程。

而后的2016年,美国政府投入了40亿美元,在全美大力推广编程教育,现在全美有超过1200万孩子在学习编程。

我们发现:当中国的孩子还在挤破头学英语的时候,以英语为母语的两个主要国家却已经把编程作为他们的“第二外语”,开始为下一代布局。

在去年年底的GES未来教育大会上,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应邀发言。现场,他并没有推崇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没有展示自己国家全球领先的教育设备,反而跟在场的每一位嘉宾说:

编程学习应该和字母学习,一起开始。



而苹果的CEO库克更是说: 学习编程要比学习英语更重要。

他呼吁全世界的学校都应该将编程作为必修课程,因为编程是唯一一种可以与全世界交流的语言。作为全球顶级科技公司的CEO,库克的断言更是引起了普遍关注。


那么,少儿编程真的有那么好吗?还是英美放的烟雾弹?又或者只是一种新的噱头?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少儿编程”。

l  少儿编程到底要不要跟风学?

l  学了编程以后,对孩子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什么帮助呢?


Part.1

编程是一种思维方式


工作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逻辑清晰、办事干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快,而有些人却说话词不达意,做事颠三倒四,缺少创新能力。


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的差距。那些能够把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逐步拆分,再形成有规律的简单步骤的能力,就是编程思维。



讲个小故事:

我本人就是一名编程老师,近期上课时,一名C语言课程的学生向我展示了他的“研究成果”。


他看了一个叫做《世界青年说》的节目,向我吐槽为什么节目里的大学生这么笨。 因为只有小学三年级的他,都能答出那些大人答不出的题。

原来,节目里一位留学生拿出加拿大高三的一道数学题,是一个关于“牛仔决斗”的排列组合问题,就是这题难住了一桌世界各地的留学生。



这名学员随即拿出了他的解题过程,原来他将问题进行拆解,算出了每个牛仔的存活概率,并正确得到了最终答案:75%。



让我欣慰的不是他能够答对大学生都不会的题,而是孩子正在用编程解决他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这些,这正是传统课堂所缺失的部分。

所以,我觉得学编程的核心,不仅是学计算机语言,而是学一种思维方式。

就像我们学英语是为了交流,并不是为了当英语老师或翻译官。同样地,从小学编程并不是一定要长大后成为程序员或者开发者,除了学习和计算机交流,更多地是学习“编程思维”,以及如何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Part.2

编程能力,关系着孩子的升学潜力


而无论怎么说,少儿编程在国内兴起才没多久,始终也只是一项兴趣课程。

中国的家长对教育是很功利的,那么,学编程有没有这方面的因素呢?

答案是有的。

现在除了浙江将编程纳入高考科目外,像是北京、南京、广州等城市也陆续将编程列入中考特招项目。 几乎是在一两年内,编程就从一个默默无名的科目,一下子晋升成为各省市追捧的对象。




而且,虽然目前只有浙江把编程纳入高考,但我们发现高校对信息学人才的关注是非常高的。在涉及设限专业的选考科目里,信息学仅次于物理和化学的占比,远高于历史政治、生物地理的传统科目。

这里还有必要提一提中学生五大联赛之一的信息学奥赛NOIP。

这是一项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并列的奥林匹克学科竞赛,许多NOIP得奖的孩子因此会被更多知名中学、国内外重点大学免试或降分录取。



值得一提的是,与每年参赛人数达百万级的奥数竞赛相比,NOIP的竞赛人数每年还不足10万, 出口相对宽松,得奖率也比奥数高得多,但含金量却丝毫不逊色 。每年都有不少得奖的孩子获得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众多名校的保送资格。


只要获得相应奖项,都能获得各所大学相应的优惠政策


Part.3

从高考到大学,编程越来越重要


自从去年,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以后,从电视新闻到网络媒体,乃至相关政策和趋势,编程的出镜率都越来越高了。



就在刚刚过去不久的2018年高考里,全国各地的试卷都在不约而同地开始考察学生们的编程思维。


全国1卷的文科第8题

和全国2卷的理科第7题


全国3卷


作为风向标的北京卷


十分重视算法的江苏卷


不仅是数学,语文作文题也穿插了大数据的编程思维。


全国卷2的作文题目



如果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编程教育的问题,我们会发现: 青少儿编程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由非刚需向刚需转变,甚至还将影响到孩子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

教育部日前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我国高校共新增本科专业2311个。这些专业中, 排名前四的“爆款”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新工科专业,无一不以编程为基础。



尤其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占新增专业申请的高校数的1/3以上。而造成这一情况的最大原因就在于市场巨大的人才缺口。


据全球顶尖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大数据工作的岗位缺口将达到150万!不仅如此,大数据相关岗位薪水也非常可观。以数据岗位基础人才——数据分析师为例,具有2-3年工作经验的分析师,年薪已经达到了 30万~50万。



回想我们当年学习的物理化学、政治历史,乃至奥数和英语,却很少能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使用到, 但编程,完全可以发展成为让孩子们受益一生的技能。


Part.4

那么,孩子们该如何学习编程呢?



需要先声明我的观点:

编程虽然有诸多好处,但并不建议家长强制孩子学习。

因为编程包含庞大的数据运算与复杂的逻辑推理,尤其是在少儿启蒙阶段,需要专业老师循循善诱,从思维引导、创作需求和作品激励等多个方面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某些揠苗助长的学习方式,反而容易让孩子产生困惑,失去学习兴趣,那就得不偿失了。

现在的少儿编程教学,有着更生动的呈现方式,我们拿现在最热门少儿编程语言——scratch举例。

如果要让青色框里的小人走到蓝色框的圆圈里,该怎么走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