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集思会读书
最给力的图书推送,让阅读更简单; 官网:www.kindlepush.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对话海蓝博士:父母的爱,是孩子一生的底气 ·  20 小时前  
壹读  ·  今天,无数人想问一个问题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集思会读书

读书会 | 盛世妖术与权力幻觉

集思会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8-05-13 11:59

正文


149


这本书围绕“1768年席卷中国的妖术大恐慌”或称之为“叫魂案”展开论述。当然在我看来这个案子只是一个引子,作者真正要讲述的是在当时大庆完成刚的官员运作体系以及清王朝在哪个年代的背景。 从时间上说,1768年一月份出现的德清石匠吴东明案,算是开始。


4月 萧山巨成和尚案、白铁匠案

5月 苏州张乞丐剪辫案 胥口镇净庄和尚案

6月 书生韩沛显剪发案。

7月 乞丐蔡庭章剪辫案。

8月 乞婆剪侍女衣角案

10月初 觉性和尚案。


案件的范围也由江南地区的浙江、江苏等区域一直扩张到山东、湖广、北京、安徽、河南、陕西及福建等地方,波及范围从南延伸到北


张鹏鹏 :感觉以外国人的视角观察本国历史并深入研究很有意思,一开始就在讲故事,还是很好读的。


hedgehog :我看有人说逻辑乱,但在我看的前五章我感觉挺好,先抛出案例,再一层层深挖


雷彬 :没看完确实有些感觉不理解,很多事情放到现在就很容易戳破,当时真的那么好骗么


谭小米 :前面看的时候以为作者是要讨论这个案件的成因、社会问题、社会影响啥的,后来发现是讲权力斗争。


1

叫魂的背景


149

说下当时的社会背景,乾隆统治下的大清王超被认为传统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然而在盛世之下是一个个暗涌的漩涡.


这里有三点分析:一是日益抬高的生活成本及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二是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心与地缘,江南地区与贫瘠山区之间;三是由前两方面原因带来的人口的流动方向的变迁:即由内向外,由中上层向下层。



对方正在输入 :满汉文化冲突也是一部分原因


跳跃男孩 :但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又不会让资本主义良好发展,上层建筑又反过来会影响经济基础。


张鹏鹏 :看到在最富庶的江南地区的周围仍然很多人饿肚子,突破了一下既有概念。


149 :其实我觉得但是得清朝有很多地方和现在城市有些相似,人口暴增,越是生活在高度商业化、市场化、信息流通极快的社会,越能感受到生存的压力、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以及对社会阶层向下流动的恐慌。 这个描述有木有很熟悉。


跳跃男孩 :我感觉研究历史会给我们的发展有一定的启发,因为好多事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刨及根本其性质又雷同


孙静珊 :社会阶层向下层流动,一些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注定要被淘汰


张鹏鹏 :还有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对自己统治政权地位的恐惧和巩固,从经济政治到意识思想。


思密姚 :官员为了避免因失职被惩罚,又会选择掩盖未被发现的社会问题


149 :总结下当时的社会背景:


1.迷信与信仰:民间之所以有“叫魂”恐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民间有身心二元的古老信仰。灵魂与肉身的可分离性使得中国人相信灵魂可以被别有用心的掌握妖术的“术士”施以超自然的力量而偷走


2.对和尚、道士、陌生人的戒备


如果从这点上来看,也许就能更全面地理解为什么叫魂案中妖术施行者通常是和尚,道士或乞丐了。民间百姓对于他们的反扑显得齐心协力,“妖道淫僧”的惯常解释就是一个说明


Christine :当没有社区内联系纽带的、本来就不招待见的外来者被怀疑拥有可以害人的“法力”的时候,当地人就变得歇斯底里了。尤其是当地人忽然拥有了上层“默认赋予的权力”,就争相举报


149 :而且社会的紧张和焦虑加剧了这种歇斯底里


思密姚 :这些道士和尚不少都是流入下层的人,他们流入外地。出于天生的对外来者的不信任,加之部分赤贫者的乞讨近乎抢夺,人们对赤贫者的责任感在下降,甚至产生恶意。所以当出现妖术谣言的时候,首先被怀疑的就是这些外来的底层的人



2

为何会有迷信


149

简单讨论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会有迷信这种情况(脱离这本书来看,另外此处的迷信不等同宗教)


hedgehog :知识的贫瘠导致很多事理解不了,迷信的事儿就是他们的精神依托


思密姚 :我觉得部分是出于对未知的恐惧。


刀锋的风 :一部分人的心理得不到宣泄,所以拿迷信说事,蛊惑人心罢了


:宗教也是寻求安全避护的手段


149 :之前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给你们分享一下:“人之所以会迷信,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社会体制不能随相应的行为做出的反馈,好人得不到好报,恶人得不到恶报”。当然这只是一方面。


小扬 :有迷信,我觉得是有不切实际想法或焦虑,凭自己的本事很难实验,因此托之于鬼神,比如送子观音,喝完改变婴儿性别,占卜前程。


Christine :迷信,我觉得是一种对于无法掌控自身命运的无力感,才转为相信那些鬼神吧。


:恐惧源于未知,迷信是不是就是自己放弃理解未知的事物而找的自我安慰。再加上人们的从众心理,迷信的东西才可以传播开来。


149 :求助于社会没有希望,异能依托于一些不存在的方式了


赖达祎 :迷信可能是我们没有进行理性的训练之前,思维本身的一种运作方式的体现吧。也是想通过某些手段对某些事情做出解释,或者改变。但是这种方式是缺乏根据的。


张鹏鹏 :我觉得这只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探索,探索对了道路就是新发现就是科学。探索错了道路就是迷信就是谬误。


hedgehog :对于因果的执着吧,对于发生的事情总想找到对应原因,而无法解释的一些事儿就交给了迷信


雷彬 :迷信就是我希望我通过我相信这个事情,从而实现我希望通过它实现的事情。就比如上面说的,观音送子,如果我求了观音,结果不灵,我就会换一个灵(可以实现我的想法)的迷信



3

乾隆的对叫魂的处理分析


149

乾隆对叫魂处理,首先暴露出了清王朝的极其不自信,清朝的皇帝越是强调其统治地位的合法性,越暴露出统治者对统治的不自信,这注定这个王朝是排外的。而历史也证明这种排外最终会加速这个王朝的坍塌


lee :乾隆的做法是,让犯人押到北京,由军机大臣直接审问,这样的做法我感觉就像是我们现在打官司不服法官的判决,进行上诉一样,所以有很多案犯都翻供了。


孙静珊 :满清是一个外来民族,清统治者既需要保留他们自己的民族特性,又得跟汉人儒家文化结合,所以这两者之间的分寸不好拿捏


149 :还有一点就是乾隆担心的,所谓叫魂活动可能带来的社会动荡感到恐惧(比如剪发的象征性意义)


Christine :因为跟头发有关,当年因为削发令死了很多人,很多人宁可断头都不愿削发,有许多轰轰烈烈的运动


曦钺 :毕竟不是汉族人建立的王朝,想要证明其合法性。


张鹏鹏 :所以现在强调文化自信是很有必要的,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才是内心强大的根源


雷彬 :按理说,(王朝60年是一个瓶颈)统治过近百年左右的王朝,应该是挺稳定的,更何况盛事,为什么就出了这么多不稳定因素呢,为什么忽然有剪发的事情出现,这些事情出现在康熙朝更合适


149 :最后一个,从乾隆这别考虑,他对现存官僚体系感到不满(“竟染外省习气,有失满洲旧风”,即满族官僚的汉化),所以决定认真对待叫魂,予以严格清剿。


从上面说的几点,乾隆对这件事是一个小事化大的策略。


小妖 :提到汉化和腐败化的问题,主要是江南问题


Christine :其实所谓的汉化,也是一些汉族官员历来的为官之风.官员的懈怠和效率低不就是乾隆认为的“江南之风”吗。当皇帝不知道的时候逐级隐瞒,当皇帝知道了又争相邀功,虽然也有不为所动装模作样的,也有转移视线去抓其他教派信徒的,也有用人数赌安全的。官场恶习:谨慎地隐匿情报,小心地自我保护,隐瞒真相以掩护人际关系,百促不动以墨守常规程序


小舟 :这叫魂事件契机,处理得当反而可以加强统治


气球 :快看完了,刚刚去爬了楼,其实这本书给我带来的触动还是很大,接着楼主最后一个说吧,对现有官僚体制的不满,确实如此,弘历一直觉得目前的官僚已经丧失了以前的激情和动力,本身他就多疑,当他发现身边信任的群臣都在欺骗他,他必定勃然大怒,然后究其原因,一网打尽。


我是觉得当时的官僚体制实在是太奇葩了,本身就消息不灵通,各种延迟,还要奏报,然后逼着各个地方官员给说法,没办法就造假,然后逼供,只要达到皇帝想要的结果,不择手段。


小妖 :没办法,他们一手建立起来的金字塔结构,皇帝在顶端,从历史的发展趋势来说,达到了封建统治的顶峰。



4

涉世官员对皇帝的态度


149

地方官员对皇帝的做法一般是这么一个套路:首先息事宁人,然后再补救。保证不震动皇帝,以免影响自己未来的仕途。出了事情后,面对皇帝的苛责,官员们的反应我总结一下大概是这么三种。


首先一种是按照皇帝的说法,彻查案件。


其次是,转移话题,把皇帝的注意力从叫魂这件事情上转移。


最后,也是大多数官员选择的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磨洋工。


谭小米 :感觉有个父子三个都是大官的,一早就洞察了皇帝的想法,假装配合,最后无功无过,还是做自己的官,很高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