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够四口之家吃一年
抗战前的百元大钞能买多少东西?
重庆可以买四千斤大米
武汉的汉口可以买三百多斤猪肉
上海巡警的十个月收入
北京的一家四口一年的伙食费
民国初期纸币发行中的无政府状态相当明显,国家货币和地方货币并存。
直到政府下令改革,终于开始统一发行纸币。
▲
雪姨说依萍要两百块是大口气,也不足为奇了
抗战到内战:纸比钱贵
国民党政府大量印刷统一流通的法币,从1945年到1948年,民国政府发行法币5500多亿,比战前多了近400倍。
1945年7月,1美元等于法币3500元,和发行时对比,9年半时间贬值1000倍。
1948年1月,黑市又涨到1美元等于法币48万余元,两年半又贬值14万多倍。
1948年8月初,1美元更涨到兑法币1000万元。
有记载称,郑州有个商人到银行取款,因与出纳员发生口角,出纳员有意刁难,全部付给小钞。
该商人无法携带,一气之下,将小钞全部拉到废纸收购站,按废纸处理,谁料出卖之款竟比取回款额还多数倍........
金圆券.....打扰了
为了扭转情况平稳物价,政府在1948年推行币制改革,法币、黄金、白银、外国货币都被要求强制兑换成金圆券。但是,已经已经烂到骨子里的国民政府并不能力挽狂澜。
不到一年后,一百元金圆券就只能买千分之二点四五粒米了。
史料记载的上海发工资的场景 ▼
中国人民银行,很行
1950年前后第一套人民币逐渐被推广到全国并成为唯一合法货币。
在云南大理,大米8分一斤,面粉1毛2分一,青菜1分八九斤, 大白菜1分10斤, 苹果5分一斤, 红薯3分1斤。
二锅头白酒每瓶1.0元,茅台酒每瓶3.5元,看电影每场5分-1毛, 牙膏0.25元, 单位浴室洗澡1次5分,理发0.15元。
那时候一个人每月拿30多元的工资,就可以养家糊口,过着质量不高的温饱生活,只能马马虎虎的填饱肚子。
第三套人民币,百元大钞退隐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到六十年代初,各种物资、尤其是食物奇缺,一百元仅仅能买到五十个油饼。
第三套人民币没有壹佰元面值纸钞发行,10张拾元在当时能买到一百多斤的猪肉或鸡蛋、近七百斤的大米,或者两千斤的蔬菜。
北京市物价水平
精制面粉每斤1角8分4,普通大米每斤1角1分
花生油每斤8角5分,猪肉每斤7角7分
鸡蛋每斤6角5分,大白菜每斤4分
棉布每尺2角8分,洗衣肥皂每条3角3分
一对新婚夫妇在60年代结婚请客吃饭的账本 ▼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100元可以买70斤猪肉
1987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起,陆续发行第四套人民币,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开始使用百元大钞。
不过随着经济发展和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100块就只能买20斤猪肉了。好在人民的收入一直在增长,比通货膨胀跑得快。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
百元大概可以换成70斤猪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