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锡在半导体和新能源领域的重要性,分析了锡的供需平衡、产能周期、价格走势等。文章指出锡是半导体最相关的元素之一,受益于高科技和高效能发展趋势。同时,文章还提到了锡价受半导体景气度、印尼和缅甸供给等因素的影响,产能周期下行,但新能源领域需求持续增长。文章最后给出了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锡的重要性及在半导体和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锡具有导电性好、熔点低、易于形成合金等特性,广泛应用于焊接材料、半导体和光伏领域。受益于新质生产力强调的高科技和高效能发展,锡需求持续增长。
关键观点2: 锡价受多种因素影响
锡价受半导体景气度、印尼和缅甸供给、产能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历次锡价大牛市往往与半导体牛市相关。
关键观点3: 产能周期下行,增量具有不确定性
全球锡矿产量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减量确定,增量稀散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预计缅甸和印尼的锡矿产量将出现同比减少。
关键观点4: 新能源领域需求持续增长
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驱动下,新能源领域对锡的需求持续增长。预计全球汽车领域和光伏领域的锡需求量将实现较高增长。
关键观点5: 供需平衡分析及投资建议
未来几年锡的供需将持续供不应求,价格上行可期。文章给出了相应的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
正文
行业观点
锡:半导体最相关,新质生产力受益元素。锡具有导电性好、熔点低、易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等特性,主要应用于焊接材料,是与半导体相关程度最高的金属品种;锡在光伏焊带中亦有重要用途。因而锡将受益于新质生产力强调的“高科技”和“高效能”发展。
锡价复盘:半导体景气度决定基价,印尼、缅甸供给决定溢价。我们复盘近20年锡价发现历次锡价大牛市,往往是半导体牛市。由于缅甸、印尼的供应波动较大,因而锡价会出现与半导体景气度相背离的情况。
产能周期下行:减量确定,增量稀散且具备较大不确定性。2023年全球锡矿产量为29万吨,主要集中在中国(23%)、缅甸(19%)、印度尼西亚(18%)、秘鲁(8%)等国家和地区,CR4为68%。1)减量确定。缅甸方面:佤邦2023年4月开始停产锡矿,2024年2月起全邦锡精矿统一按30%税率收取实物税;我们假设年内缅甸佤邦不复产,我们预测2024年缅甸锡矿进口量将同比-56%。印尼方面,由于发布新规、总统选举和反腐等因素影响,RKAB发放延迟导致印尼锡锭出口和锡矿开采均受严重影响。我们预计2024年缅甸和印尼带来的合计减量达到3.5万金属吨。2)增量稀散且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国内增量项目主要为银漫矿业二期、高峰矿和铜坑矿等,我们预计2026年国内矿产锡产量为7.9万吨,3年CAGR为4%。海外方面:Mpama South项目将贡献近期海外最大增量,叠加Minsur恢复性生产。远期增量方面,UIS、Syrymbet Tin Project等项目投产期集中于2025-2026年,项目增量均未达到1万吨且仍具备较大不确定性。我们预测2024年海外矿产锡产量同比-11%;到2026年海外矿产锡产量为23.6万金属吨,3年CAGR为2%。
新质生产力元素:AI赋能半导体复苏,光伏+新能源车持续发力。根据ITA2022年焊锡全球需求占比为50%,其次为锡化工等领域;而PCB作为焊锡的直接下游,需求由通信设备、电脑、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等驱动。半导体方面: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和国内半导体销量均出现显著回暖,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的半导体库存先后进入补库阶段或者底部区间,且生产水平亦步入回升通道。而AI浪潮的兴起,将通过AI手机、PC和服务器产量的高增进一步提升半导体领域的锡的用量。我们测算2026年全球集成电路领域需求领域需求有望达到16.61万吨,2023-2026年CAGR为5.4%。新能源方面,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驱动下,2026年全球汽车领域耗锡量为4.12万吨,3年CAGR为9%;光伏领域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焊带上,我们测算2026年全球光伏领域焊锡用量高达4.99万吨,3年CAGR高达21%。
供需平衡分析:持续供不应求,价格上行可期。我们假设再生锡产量缓慢增长,因此2026年全球精炼锡产量有望达到39.64万吨,3年CAGR为2%。需求方面假设马口铁和锡化工领域缓慢增长,测算得2026年全球精炼锡需求为40.84万吨,3年CAGR为5%。2024-2026年锡将持续供不应求,缺口分别为-0.96/-1.02/-1.19万吨。
库存见顶后加速去化,开工历史高位,锡价向上弹性可期。
截止2024年8月初全球锡锭库存较峰值(24年5月)去化幅度为28%,目前已经逼近2023年同期水平;24年7月末锡锭开工率为66%,处于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由于矿端偏紧,锡精矿加工费持续低位。库存加速去化,供应高开工,矿端紧张,锡价向上弹性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