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君临
君临专注于为投资者提供富有洞察力的宏观经济、行业趋势和企业价值分析,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好的分析师观点聚合平台。在投资领域,我们相信方向比努力重要,眼界格局决定成就大小,在这里,我们为你把脉金钱流动的路线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首席商业评论  ·  辛巴对战小杨哥,胜者为王,败寇亦伤 ·  6 天前  
财新网  ·  最新封面报道|华为怎样复制问界 ·  6 天前  
中储棉信息中心  ·  纺织观察|纺企补库起色不大 疆棉报价非常混乱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君临

网约车新政棒喝,单车火爆融资,共享生意的未来在哪里?

君临  · 公众号  · 财经  · 2016-10-10 20:07

正文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关注我们

文 | 君临团队(公众号:junlin_1980)


在欧洲旅行,远距离观察国内的风云变幻,别有一番滋味。

北京上海发布的网约车执行细节,京籍京牌,沪籍沪牌,极其严苛的门槛,将两个月前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几乎全盘推翻,让人不胜唏嘘。

看似很意外,其实细细琢磨,就会发现,一切都有其逻辑。

首先,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同日发布网约车执行细节,一定是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首肯的,就像国庆期间的房地产限购政策一样,看起来是地方政府的各自发布,其实都是中央在统一布局。

其次,四个一线城市,严格程度并不一致。京沪最严,广深对户籍则要宽松一些。这里的逻辑并不是京沪更排外,而是另有不得已的苦衷。

京沪两地,在中央批复的政府规划中,对人口总量有着严格限制。比如北京,2020年要求总人口控制在2300万,中心城区要求疏散200万人。上海则是无论2020年,还是2040年,总人口都要求控制在2500万人。

也就是说,对于京沪两地政府来说,总人口指标不但没有增加的可能性,而且还要求向外疏散。为了城市的发展,吸引高素质人才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为了满足总量控制要求,疏散低素质人口,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路径。不管实际能不能做到,政策制定上就必须以此为目标去努力。

那么你想,对于网约车来说,京沪一旦完全放开,结果会是什么呢?

必定会有大量低层次人口涌入京沪,谋取生计,而这和两地的人口管理政策是完全相反的。

既然这样,又怎么可能放开呢?但是,你一定会疑问,这不就又打脸了中央的网约车指导意见了吗?

私以为,在这件事上,中央的态度其实是清晰的。

中国这么大,不同城市的出行方式肯定不可能一样,必须因地制宜。以城市的规模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档:

第一档,京沪

城市人口在2000万以上,主流方式应该是地铁+公交车+步行。其他都是不鼓励的,网约车也要排除在主流之外。所以在细则中,门槛抬的极高,作为补充出行手段。

第二档,其他一二线城市

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地铁+公交+汽车。注意,在这个档次的城市,由于地铁密度不够大,汽车、网约车等出行方式都是被鼓励的,至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第三档,其他三四线城市,甚至县镇

主流方式是汽车+自行车。网约车同样也是不限制的。

由此可以明白,在中央眼里,网约车合法化不等于全国任何地方都值得被鼓励,京沪严禁外地户籍从事网约车也不等于全国都要实行一样的政策。所谓京沪新政,等于要扼杀创业创新,是舆论的过度解读了。

旅行在欧洲,就会发现,至少在网约车这件事上,中国政府的态度已经是足够开明的了。

至今网约车在欧洲还是被大多数政府禁止的,今年6月,德国高级法院裁定,优步不能在德国提供服务。同月,法国刑事法院也判优步违法,判决书中说:“优步对当地交通部门造成了‘持久的破坏’,由此引发的出租车司机的暴力抗议已经扰乱社会秩序。”


因uber引发的骚乱

在意大利、西班牙和匈牙利,优步都被法院判决为违法出租车服务,在比利时和荷兰,官司仍在进行中。即使在东方的日本,网约车也是举步维艰。

在这些地方,网约车被抵制,主要是由于传统出租车行业工会势力的强大,他们对政府部门施加强大的政治压力,导致了创新的被扼杀。

出租车司机罢工游行

但在中国,虽然也有传统出租车公司及其利益同盟的阻挠,实事求是的说,他们的力量还不足以上达天庭,影响中央的决策运作。也因此,中国决策层的政策出台,往往能够超然于小团体的利益之外,有着更长远的大局考量。

同时,也因为中国的体制,是唯上的,地方政府即使有着种种的税收、就业率等因素考虑,却绝不敢罔顾中央,不讲政治,私自禁止网约车。这和欧洲各地的明文禁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趣的是,欧洲虽然禁止网约车,却对共享单车青睐有加。

目前全球最发达的共享单车市场就在欧洲,比如法国的里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和丹麦的哥本哈根等,自行车出行都是一种主流的生活方式。通过互联网和芯片技术的升级之后,单车共享网络已经在欧洲数十个城市出现,颇有星火燎原之势。


巴塞罗公共自行车


德国汉堡公共自行车


法国里昂公共自行车

共享单车在欧洲,是一件政府和民间都热衷的事情,与之不同的是,在我国,似乎一边是兴致冲冲的风投基金,动不动就扔进去千万级的美金,另一边则是狐疑的民众,到处是体验不佳的吐槽。

这里面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

或许就跟网约车一样,出现了需求的错位。没错,我国是自行车大国,光保有量就高达3.7亿辆。但它们都在什么地方呢?主要在三四线的小城镇。


为什么自行车在欧洲受到欢迎,而在美国、日本则寸草不生?为什么欧洲青睐小型车,美国青睐皮卡,我国则是SUV最受欢迎?这一切都和当地的社会环境结构有着紧密的关系。

就单车这种出行方式来看,全球的超大城市几乎都已绝迹,在纽约、东京、香港、伦敦,你绝不会看到自行车蔚为壮观的场景。为什么呢?因为在大城市里,人行道狭窄而拥挤,车行道疯狂而废气滚滚,留给自行车舒适骑行的乐趣并不多。

难道只能在大学校园里生存吗,那片天地的商业想象空间实在有限。

还记得很多年以前,有一个传说价值千金的故事,几个推销员来到寺庙里,要把梳子推销给和尚们,用尽花言巧语,有的说梳子可以梳理杂念,有的与主持们建立起利益同盟,联合向香客推销梳子。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梳子仍旧在寺庙里卖不动,开光商品中占主流的也是佛珠手镯之类,没有梳子什么事。

在一个商业不匹配的市场里,酷与理想,并没有什么意义。



——END——



研报解读 | 分析师访谈

宏观大势 | 行业研究 | 企业分析

利益声明:
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未持有文中提及公司股票,提供的信息和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联系我们:
加君临微信:ansonad,备注“真实姓名+机构+行业”;
商务合作:加微信junlintianxia97,备注合作意向;
转载白名单:公众号对话框内输入“白名单”,自动跳转后阅读规则;
文章投稿:[email protected]


互联网证券分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