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聊聊生命科学产业那些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人类简史》人性的底层逻辑及其与文明发展的悖论 ·  昨天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人类简史》人性的底层逻辑及其与文明发展的悖论 ·  昨天  
国家外汇管理局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贵是原罪?从农夫山泉到生命科学行业培养基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 公众号  ·  · 2024-12-03 13:35

正文

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生命科学产业观察公众号的第1202-1期文章
作者: 周彦宽
来源:生物销售

01

假如生物行业已被电商平台攻陷


和我一样,钟睒睒平时挺低调,近期也在刷存在感。钟在炮轰字节和拼夕,骂字节算法管理无良,骂拼夕电商平台作恶。

而这一点,咱就和钟首富不一样,咱从来不指名道姓的批判,主打吃瓜胡侃。

今日份第一瓜,聊聊“算法无良,电商作恶”。

有感慨: 幸好,电商平台没能攻陷生物行业。

假如被攻陷,同行们现在就要天天盯在“生命科学版拼夕夕”平台上拼低价,往死里卷。

那时,我亲爱的经销商兄弟们,再也不用在各种“寻货群”问:谁有货,谁有优势,谁价格最低。

都在电商平台开店,价格都写在平台上,按价格大小排序就行。客户想买货时,价格最低者,中!

究其根本:

1. 产品:
产品信息包括质量和价格,质量信息难以量化、难以全面和真实地展示,而价格信息是量化的、公开透明的、一目了然的。

2. 平台:
平台需要引流,而类似“全网最低价”的口号,更能吸引人。因为,价格是最容易比较和展示的,上一点已经说过了。

设想一下,平台怎么展示、评价和比较产品质量信息?挺难的。

你就想吧:生物试剂领域,即便是有平台愿意投入资源,评比各家产品好坏,公开实验测试数据,你就能完全get到所需产品质量信息?就能毫无顾虑?

可以肯定的是: 无论展示效果怎样,绝对没有价格信息直观

所谓,价格是第一产品信息。

如果平台只会撺掇价格竞争,靠低价撮合交易,就会破坏市场生态,无异作恶。这就难怪钟首富骂算法骂平台。

02

高端,不是靠硬吹


话说回来,生命科学行业,现在没被电商攻陷,但还是陷入了“价格战”。只是没有拼夕夕惨烈。

价格战的参战方们,也是无奈之举。谁还不想卖个高价?

关键,高价卖不出去呀;偶尔,忽悠高价卖出去一个,没多久,就会被韭菜客户找上门来骂。

从此,深刻理解了一句话:贵是原罪!以致后来,大家都从「贱」如流。

核心问题:同样的产品,怎样才能卖上高价,又不被骂呢?

大家都想到了:那就打造品牌,在营销上下功夫呗。一起再来看钟老板的操作。

第一波操作,主打矿泉水,区隔开纯净水。同样是卖瓶装水,人家能找到切割出新品类,打造新概念。甚至,据说还有平行对照实验(下图),形象生动。


这样不就可以卖高价了么,纯净水卖2块,矿泉水可以卖3块。农夫山泉,简直就是,不打价格战的典范。

营销传奇一直在江湖上流传——直到今年,有了新操作,农夫出了绿瓶纯净水,也来抢低端市场,卷入价格战。

只能说:市场在变,还妄图靠营销包装,多挣品牌溢价的钱,难!

现在行业内出现两种极端:要么低价抢市场,只会卷价格战;要么硬抬高价格,以为靠花里胡哨地营销包装技能就能走高端路线。

前者,大家批判地已经够多了;后者,所提不多,这是一大误区。

你看,营销水平娴熟如农夫钟老板,市场一变,还是被迫卷入价格战。

说到底,还是因为,农夫的「高端产品」-矿泉水,并不高端,没有硬核科技和竞争壁垒。没有科学证据能证明:矿泉水比纯净水更健康。

无论品牌包装有多精美,只能撑一时,最终拼地还是产品力。

况且,大众消费市场To C的营销套路,本来就不太适用于生命科学服务行业To B的业务。产品不行,硬装高端、卖高价,那就小红书上等着挨骂吧。


03

我贵我有理


上面讲的,农夫原来的红瓶走高端,市场有变,开始出绿瓶抢低端。这一幕熟不熟?

行业内一瞥,满眼皆是。丰富产品组合嘛,或新增一个价格档次的产品,或干脆新创子品牌。

举一例,国际大品牌,1640/DMEM等经典培养基,原来都是进口的,100元/瓶;近年来,说是生产本土化、国产化,同样的产品,50元/瓶。

这不就是变相丰富产品线嘛。好手段。原来走高端路线,总不能赤膊下场卷价格吧。通过这种方式,高端、中低端都有了,既有里子,也有面子。

只是疑问:100块的,和50块的能有什么区别?不能问,问就是有区别,原料和生产环境等都不同。

但,实际使用效果有好坏之分么,说得清孰好孰坏么?

多数人是,看得惯「贵的」,看不惯「毫无理由硬贵的」,更看不惯「把人当傻子忽悠的」。

再举一例,国产品牌...算了,还是自己看吧。

无论哪种形式的拓展产品组合,定价都是关键所在。上面说过了,价格是第一产品信息。

当定价时,很多人对于「品牌溢价」一词,可能有所误解。

应知,理性客户的正常逻辑:


客户收益>品牌溢价

即,(高价产品价值-低价产品价值)>(高价产品价格-低价产品价格)


同理,可以继续延伸。可带入具体场景,比如:你向客户推荐试用你的产品时,客户是如何决策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