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志红
武志红,中国资深心理咨询师,作家,著有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等,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厦门等地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壹心理  ·  恋爱中失去自我的人,怎么找到安全感? ·  15 小时前  
武志红  ·  你内心深处,有什么未解开的心结 ·  昨天  
简单心理  ·  实用吵架指南17条:你不必只是生气 ·  2 天前  
武志红  ·  为什么在关系中,你总爱伤害自己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志红

702分状元“堕落”现状曝光,曾被嘲不务正业,给清华北大丢脸……

武志红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5-02-23 12:3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讲述了名叫石悦(女流)的清华建筑系本科、北大城市规划研究生的毕业生,毕业后选择成为游戏主播的职业经历。她从小被期望成为顶尖学霸,但毕业后选择了一个不被众人理解的工作。文章探讨了关于孩子期待、人生选择、自我意识和坚持的重要性,强调了在找到热爱和擅长的领域的同时,也需要克服一切的自律和坚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孩子期待与人生选择

很多家庭对孩子有考个好大学的期待,但人生除了高考还有很多重要的选择。文章以女流为例,探讨了如何在成为顶尖学霸后做出自己的职业选择。

关键观点2: 女流的职业转变

女流从学霸到游戏主播的转变引起了争议。她对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领域有了重新思考,决定走上游戏行业这条道路。

关键观点3: 叛逆与自我意识觉醒

叛逆是成长的一部分,是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流的决定被贴上“叛逆”的标签,但实际上这是她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坚持。

关键观点4: 坚持大于热爱

在女流的职业经历中,作者强调了除了找到热爱和擅长的领域外,持久的专注和坚持也是成功的关键。任何领域都需要重复性的坚持和努力。

关键观点5: 教育启示

文章提出了对教育的启示,即在培养孩子找到热爱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自律和坚持。正确的开始和持续的努力是成长的关键。


正文

作者 | 小树妈妈

来源 | 小树妈妈

ID | tree2025



大家对孩子的期待是什么?

我想除了健康快乐,很多家庭也会说考个好大学吧。

如果孩子成了省状元,考上了清北,之后的人生该怎么走呢?

没有所谓的“稳定体面”的工作,你能接受吗?

前阵子我就看了这么一个姑娘的故事。

她叫石悦,网名叫女流。

高考成绩702分,内蒙古理科高考状元,清华建筑系本科,北大城市规划研究生。


“别人家”的孩子,标签贴满,妥妥的大学霸。

而她毕业后的职业是游戏主播。

一群人嘲笑她高开低走,给清华北大丢脸。

还有很多人批评她“对不起父母和学校的培养”。


可在她看来,这是 “一场迟到的叛逆和救赎”。

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但人生也有很多比高考更重要的东西。

她在成为状元之后的思考,其实也是很多普通家庭孩子,早就该意识到的事儿。


考卷可以满分
人生却没有满分答卷



对于女流来说,读书时期,做一张让所有人满意的考卷,是她最拿手的事情。


可工作后,成为一名职业游戏主播;

这事一度不敢让亲戚朋友知道,似乎成了她人生唯一一张不满分的答卷。

在女流的讲述中,从小到大,只要进入学习状态,她就要力争上游。


初一时班主任,跟妈妈随便的一句“小学学霸,也未必初中保持优秀。”


为此,她暗自较劲,给自己学魔怔了,就连放学路上回家,都念叨学习。

她心里一直想的是“我不能比别人差。”

因为成绩好,女流还被当成“全校的希望”;

高考前,不管是学校老师还是教导主任,都会拍拍她说:“加油,好好考。”



于是,让所有人满意,考最好的学校,在女流心里,成为了一种职责和使命。


所以,当她考出省状元的好成绩时,很自然就报考了老师推荐的清北建筑系。


只是,高考有标准答案,人生这张考卷,却从来没有满分答案。


进入清华的女流发现,自己并不喜欢,也不擅长所学的专业。


老师让把一棵杨树画得有体积感,女流脑子里想的都是坐标系;

因为没有绘画和艺术基础,她只觉得“痛苦”。


然而,再看看身边的同学,上课时洋溢着幸福的表情,才意识到,原来喜欢一件事是这样的;

那她自己喜欢什么呢,却并不知道。


这也是我想说的,在女流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很典型的 “好学生思维”。


有一段形容很贴切: 好学生心态的人,很容易陷入取悦他人和寻求认可的漩涡,养成“他人评价即是自我”的认知。


记得,有一位同样是高考状元的孩子,曾绝望的说过:


“如果学习、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但也不是因为这些好,我就开心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头。”

想来,当一个人总想获得他人口中的满分评价,那结果很可能是牺牲了自我的感受;

最终走上一条委屈自己,也不适配的路。



叛逆来得晚一些
但人总有“叛逆”的那一天



采访中女流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的叛逆来得特别晚,但人总有叛逆的一天。”


按照好学生思维活了二十几年的女流,在毕业那天,做出了一个所谓“离经叛道”的决定。

在看到同学们对行业的热爱后,女流第一次直面人生的兴趣和擅长。

她发现,读书时就喜欢玩游戏,上传的一些视频也收获了小小的肯定。


所以,当同学都在找专业相关工作时,女流却决定进入游戏行业。



然而,“清北学霸”成为游戏主播,一时间掀起了很大的争议。

过去让所有人满意的女流,这次被大家认为“太丢脸”。


在女流的认知里,她将这种行为,称之为“叛逆”。


可什么又是叛逆呢?


也许是我们大人,对孩子不听话、不懂事的一种刻板定义;

也许是一个人,不符合世俗的预知和期待,就会被贴上“反叛”的标签。


但实际上, 无论多大年龄,成长某一刻的“叛逆”,又何尝不是“生而为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脱口秀演员思文在演讲中,有一段对“叛逆”的解读很有道理:

一个人懂得叛逆的那一天,才是他真正的成人礼。

叛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自我主权的真正宣告。

你可以大声告诉所有人,从今天起,不想再为任何人的期待活着了。


实际上的确如此,女流在选择游戏行业的那一刻,即使遭到无数人的质疑和反对;

可她终于活出了自己,那么这样的人生就很值得过。



想来,这也是为什么孩子青春期叛逆,我们更应该理性看待的原因。

那说明他们开始有了主见,不再顺从,尊重自己的感受,真实的自我生长了出来。


就像女流采访中说的:“以前我能忽略个人的感受,去做很多事,但现在可能是错的。 那我可不可以,任性地只是我想要,而不是思考。”



坚持大于热爱
所有事都会从量变到质变



看完女流的职业经历,我还有两个很深的感触:

一个是, 让孩子找到热爱并擅长的领域, 更利于他们的发展,也更容易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另一个,也是很多人忽略的,就是任何领域,包括大家认为门槛相对较低的直播行业,依然离不开 持久的专注和坚持。


在外界的评判中,他们只看到清北高材生一个匆忙的决定。

但对于女流来说,却是她深思熟虑后的一个慎重选择。


在进入游戏行业前,女流就做了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起初她的视频没有人关注,女流就将学习中“死磕”的精神,放到游戏里;

潜心研究行业需要的技能,还坚持阅读学习。


早期直播中的女流

她从小话不多,也不善交际,为了能更好的与粉丝互动,活跃氛围,还花了很长时间去练习和克服。


就像女流常告诉求职的年轻人:

重复性的坚持去做一件事,一定会有量变到质变,学习是永恒的主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