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射箭后画靶,并不是学术不端!因为箭和靶都是真实的,这更是一种快速出成果的方法论。
文献告诉你搞科研是这样的:发现问题→寻找工具与方法→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但真实过程可能是这样的:已有工具与方法→看看这个方法能干啥→根据研究内容找个问题。
调整顺序之后便形成了正儿八经的学术故事。
科研问题就是靶子,而解决问题的研究内容就是射箭。
你是先画靶后射箭还是先射箭后画靶,最终在论文中为大家呈现的结果都是正中靶心!都是可以证明你的射箭水平非常优秀!
以数值模拟为例:
相信搞过数值模拟的同学都清楚,模型参数一定是经过反反复复调整、试算才能得到符合规律、符合预期的模拟结果。
那么,为什么要选这个参数?
你肯定不会说我是试出来的。对于如何解释参数来源这个问题,负责任的同学或者想继续在学术圈发展的同学会想方设法找文献支撑、找经验数据、甚至自己动手做实验获取数据;有的同学干脆不提参数怎么来的,打算稀里糊涂蒙混过关;更有甚者那可就是学术不端了…
先射箭,意味着先对研究方法、工具甚至研究内容进行测试,如果测试可行,那就基本上不存在后期做不出来的问题,
整个推进过程会很顺利,难点就在于找一个问题给“安上”,把学术故事讲圆。
相比之下,先画靶,把Flag立起来,能不能射中,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中间会遇到什么问题、耽误多少时间,都说不准,不确定性可太大了。
想要快点发论文,这个方法论一定要掌握,具体操作教程如下:
掌握课题组靠谱的研究工具与方法
摸清课题组有什么家底?
仪器设备、计算软件、理论积累、试验积累等都属于靠谱的工具与方法。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查看近三年课题组大论文和小论文,看看师兄师姐是利用哪些工具和方法开展研究并发论文的。
比如,课题组有一台仪器设备,近几年已经产出了好几篇论文,那这就是绝对靠谱的发论文神器!
测试该工具或方法可行性
锁定目标工具或方法后,那就着手测试方法可行性。
最简单最靠谱的方法就是跟在师兄师姐屁股后边抓紧学!抓紧蹭!尽快继承他们手里的这些工具与方法,甚至是理论、模型、代码等。
什么?你说师兄师姐不愿意带你?
教你两招必杀技:
一是主动示好,主动帮师兄师姐做试验、跑模型,多套套近乎,买点小零食;
二是借助导师的力量,给导师画画饼,把你发顶刊的宏伟蓝图给导师描绘一下,并表示“达到目标必须要师兄师姐提供帮助,希望导师您给与支持”。
寻找问题,“安到”对应研究内容上
针对这些研究内容,如何找到对应的科学问题呢?请记住以下三招,足够你用了。
1.从师兄师姐的研究中找方向,把他们的问题进一步细化。
直接参考借鉴(抄!)
师兄师姐的研究方向,他们利用课题组的资源开展了试验、数值模拟等研究,你也可以照抄他们的套路,只不过要把他们研究的A问题细化成A1、A1、A3,从这些细化问题中总能找到你需要的那个理由。
例如:
他们研究“西红柿炒鸡蛋如何才能更好吃”这个课题,你就可以把它细化成“西红柿炒鸡蛋选什么样的鸡蛋才能更好吃?”、“西红柿炒鸡蛋选什么样的西红柿才能更好吃”、“西红柿炒鸡蛋加什么配料才能更好吃?”等。
2.更换研究对象找问题。
研究工具、研究方法保持不变,把研究对象从A换成B,按照相同的套路完全可以再打一遍。你需要做的就是阐述清楚B对象的研究意义,可以找几篇关于B对象的综述性文献,研究意义自然就有了。
3. 根据原理找问题。
课题组某仪器基于A原理可以研究很多科学问题,更是会对应更加广泛的实际工程背景。因此,先熟悉仪器的基本原理,通过基本原理再回溯到实际的工程问题。当然,这种方法需要你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原理有所了解。
希望大家读研灵活一点,不一定非得按照传统的研究步骤来,你也完全可以“先射箭再画靶”,早出成果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