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球知识局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英国社会学家麦克·布洛维逝世,享年78岁 ·  2 天前  
蓝钻故事  ·  年少不懂苏东坡,读懂人已到中年 ·  昨天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当乡村不是“他者”:法国20世纪农民作家群像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球知识局

上海,又要搞世界级大项目了!

地球知识局  · 公众号  ·  · 2024-04-18 20:00

正文





文字 | 马拉内罗的机械师

校稿 | 朝乾  地图 | 果果  编辑 | 蛾



本周末 (4月19-21日) F1中国大奖赛 将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中国观众将在家门口目睹中国车手 周冠宇 的表现,这是历史性的一刻!



F1全称“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和奥运会、世界杯并称为世界三大体育赛事。F1是速度、技巧和魅力的巅峰,汇集全球最精湛的车手、最顶尖的制造商,角逐于全球最具挑战性的赛道。


周冠宇 从2021年11月开始征战F1,是F1历史上第一位中国车手。由于中国大奖赛因疫情中断了4年,直到今年才恢复,所以这是小周首次在主场比赛。



由于F1规则比较复杂,本文将为刚入坑或准备入坑的小伙伴们提供基础的 观赛指南





F1共有10支车队参赛,每支车队两名车手。在车手背后,有一个庞大的机械师、工程师和策略师团队提供全方位支持。


F1之所以叫方程式赛车,是因为所有参赛的车辆,必须按照统一的技术规格去设计和生产,就像解方程式一样严谨。在相同的技术规格内,每支车队都要全力挖掘赛车的性能。


国际汽联颁布的2024赛季技术规格,

长达178页,规定得明明白白▼


F1技术规格每年都会有小改动,每隔几年会有大改。每次大改,总会打破原有的强弱格局,迎来一次大洗牌。比如2014年赛车引擎改为混动,奔驰车队连续8年获得车队冠军;2022年规则大改后,红牛车队连续霸榜;下一次规则大改是在2026年。


F1赛季全年举办,在全球20多条赛道上比赛。不同的赛道,条件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每支车队在练习赛期间调校赛车,以适应赛道条件。




虽然有20名车手参赛,但只有前10名能获得积分,积分按名次递减。全年积分最多的车手获得车手冠军,积分最多的车队获得车队冠军(又叫制造商冠军),积分多少还会直接影响车队的年终分红。




中国大奖赛是2024赛季24个分站赛中的第5站。



一场完整的F1比赛通常分三天来进行,从周五到周日,形成一个比赛周末。比赛内容包括练习赛、排位赛和正赛。


另外,包括中国大奖赛在内的一些分站赛,还引入了一种新的比赛—— 冲刺赛 。冲刺赛仅为正赛赛程的三分之一,但角逐同样剧烈,因为前八位车手能获得奖励积分。


一般来说,周五、周六是 练习赛 的时间,目的是帮助车手熟悉赛道,帮助车队调校赛车。如果有冲刺赛,也通常会安排在周六。


周六下午是分秒必争的 排位赛 ,以确定正赛中的起跑排位顺序。跑完一圈速度最快的车手将从最前面的杆位 (Pole Position) 发车。


周日下午举行 正赛 ,随着五盏红灯熄灭,是时候考验车手的反应速度了,优秀车手的起跑速度仅为零点几秒。


五盏红灯依次亮起,然后灯灭起跑▼


正赛里程在300公里左右,由于赛道长度不同,通常要跑50-70圈。



速度只是F1的一方面,车手们还会上演惊险刺激的超车攻防战。一旦领先车手注意力分散,后车就会趁机进入前车尾流之中。尾流指赛车后部的扰动空气区域,可使后车获得更快速度,靠近并超越前车。


随着一辆辆赛车冲过挥舞的方格旗,比赛成绩定格。伴随着颁奖典礼的国歌和香槟,比赛周末落下帷幕。






F1引擎是当今最先进、最高效的汽车动力系统,不仅能让赛车飙到每小时370公里的极速,还能让赛车携带110公斤燃油跑完约300公里的正赛。


这套引擎叫做“ 动力单元 ”(Power Unit),是由内燃机、热能电动发电机组(MGU-H)、动能电动发电机组(MGU-K)、涡轮增压器、电池组、控制电子装置以及排气共同构成的。




如此复杂的动力单元,并非每支车队都有能力单独研发,只有法拉利、奔驰和阿尔卑车队能用上自家的引擎。本田虽不组队参赛,却为多支车队提供引擎。


决定赛车速度的另一大关键,是空气动力学套件,包括鼻翼、尾翼、侧箱、底板、扰流板、尾部扩散器等等。




影响赛车表现的空气因素,一是风阻,二是下压力。风阻越小,赛车跑起来就越快越省油,而空气动力学套件可以优化车辆周围的空气流动,减少风阻。


相比于风阻,下压力更为关键。如果缺乏下压力,车手过弯时必须让速度降下来;如果赛车能牢牢抓住地面,就能以较高速度通过弯道。


F1车手过弯,采取外-内-外的走线,

以较大转弯半径准确切中弯心▼


在以前,赛车的下压力主要由鼻翼和尾翼提供,其形状相当于把飞机机翼倒过来,机翼能产生升力,鼻翼、尾翼就能产生下压力。


但鼻翼、尾翼产生下压力越大,风阻也随着越大。既要风阻小,又要下压力强,似乎是一道两难的送命题。为此,F1在2022年规则大改,由 赛车底板 提供大部分下压力,有望解决这一难题。




赛车的尾翼是可以调整角度的,叫做 DRS (减阻系统) ,超车时很有用。当两辆赛车位于规定的DRS路段 (不太需要下压力的直道) ,且后车和前车的时间差在一秒以内时,后车就可以打开DRS,瞬间减少风阻 (同时也减少下压力) ,超越前车。



F1的轮胎叫做“ 热熔胎 ”,在达到一定的温度后,表面会融化,呈凝胶状态,就能给车辆提供极佳的抓地力。


每场比赛中有三种可选择的轮胎,分别为软胎、中性胎和硬胎。如果比赛当天下雨,还可选择半雨胎和全雨胎。其中,软胎抓地力最好,但寿命最短,硬胎抓地力虽不理想,但寿命最长,而中性胎间于二者之间。



每场比赛中,赛车至少要使用两种轮胎,也就是说,至少要进站换一次轮胎。选什么胎,在什么时间点进站,是F1比赛的重要看点。进站换胎非常考验车队技师的手速,一次超慢的进站换胎,会成为被群嘲的名场面。


进站换胎虽然会消耗时间,但车手可以依靠新胎优势超越前车,这是很常见的比赛策略。


F1作为一项极限运动,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比如赛车故障、赛车发生剐蹭,碰撞,产生大量碎片,危及驾驶安全。


这时,安全车就会出动,所有赛车都必须在安全车的带领下缓慢行驶、不得超车,以方便工作人员清理赛道。等清理完后,比赛恢复进行。


安全车:谁都别抢,乖乖排队!▼


因此,安全车期间是进站换胎的绝佳时机,但也有许多倒霉的车手刚换完胎就碰上安全车,优势便荡然无存。


所以,比赛成绩是由车手素质、赛车性能以及诸多不确定因素共同决定的。





10支车队中,目前 红牛车队 (Red Bull Racing) 的成绩最好,两名车手是荷兰人维斯塔潘 (Max Verstappen) 和墨西哥人佩雷斯 (Sergio Pérez) 。维斯塔潘是目前最有实力的车手之一,已获得三连冠,也是今年车手冠军的最有力竞争者。




法拉利车队 (Scuderia Ferrari) 是F1历史最悠久、战绩最辉煌的车队,参加过自1950 年以来的每一届比赛,赢得过16次车队冠军,15次车手冠军。


本世纪初,车王舒马赫缔造了鼎盛的法拉利王朝


然而,法拉利自2008年以后就再没获得过赛季冠军。车队的各种整活,诞生了无数的网络热梗。但自从去年瓦塞尔 (Frédéric Vasseur) 上任领队以来,车队逐渐复兴,成为红牛车队最有力的挑战者。


两名车手为摩纳哥人勒克莱尔 (Charles Leclerc) 和西班牙人赛恩斯 (Carlos Sainz Jr.)




奔驰车队 (Mercedes-AMG) 是混动时代 (2014-2021) 的王者,但进入地面效应时代 (2022-) 以后,由于底板经常不能提供稳定的下压力,导致赛车出现前后俯仰的“海豚跳”,影响车手发挥,成绩有所下滑。


两位车手都是英国人:七冠王汉密尔顿 (Lewis Hamilton) 和“大眼仔”拉塞尔 (George Russell) 。今年2月初,汉密尔顿宣布将在明年加入法拉利,引发了赛场内的地震。




英国车队迈凯伦 (McLaren Racing) 是继法拉利之后第二古老的现役车队和第二成功的车队,两名车手为英国人诺里斯 (Lando Norris) 和澳大利亚人皮亚斯特里 (Oscar Piastri)




阿斯顿马丁车队 (Aston Martin) 是近年取得较大进步的一支英国车队,老板是加拿大富豪老斯托尔 (Lawrence Stroll) ,两名车手分别是车队少爷小斯托尔 (Lance Stroll) ,以及最资深的现役车手“头哥”阿隆索 (Fernando Alonso)




以上五大车队都有希望争夺分站赛冠军,后面五支车队就要为获得积分而战了。


其中,周冠宇所在的索博车队 (Sauber Motorsport) 实力并不强,无法给小周提供一辆有竞争力的赛车,这也是限制他取得更好成绩的重要原因。另一位车手芬兰人博塔斯 (Valtteri Bottas) ,曾经是汉密尔顿的搭档,目前和小周的成绩差距并不大。


到2026年,奥迪集团将 全资收购 索博车队,届时将改名奥迪车队。




阿尔卑车队 (Alpine) 隶属于法国雷诺集团,两名车手也都是法国人:加斯利 (Pierre Gasly) 和奥康 (Esteban Ocon) 。阿尔卑虽然使用自家的动力单元,但其性能全场最差。这个赛季,阿尔卑很有可能 积分垫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