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几经推迟,终于于今年7月召开。早在今年4月底,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便已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集体学习,其后一行三会纷纷落实多项措施防范金融风险。由于今年底恰逢十九大召开,届时会对金融系统的改革做出更为详尽的人士安排,因此,在笔者看来,年中召开五年一度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重在对过去五年中国金融工作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并为未来五年金融改革指明方向,而这其中,协调监管或将成为本次金融工作会议的重点。
其实,近年来对于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声音一直此起彼伏,讨论颇多。早在“十三五发展规划”文件中便明确提及未来五年要“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各界之所以对金融监管框架改革报以较高期待,主要源于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新变化,例如,近年来钱荒、股灾、债灾的接连出现,说明现有监管体系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有所疏漏的,而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使得P2P多次成为监管重灾区等等。具体来看,笔者认为,协调监管需要增强主要源于以下几点现实冲突:
一是混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冲突。根据央行最新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近年来中国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跨行业合作密切,中国步入“大资管时代”,截至2016年末,各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60多万亿元。然而,现有金融监管体系严重落后于金融发展现状,“一行三会”由于缺乏协调同统筹,金融市场机械分裂,使得监管真空区与监管套利的现象普遍存在。而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已为我们提供经验教训,当时次贷产品横跨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产品设计,监管落后恰恰是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二是现实危机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冲突。早在2015年中,中国金融市场便爆发了股灾,短短一年市值蒸发25万亿。当时证监会为防风险,大力清理配资,但对于银行、信托、保险等其他金融行业究竟有多少资金进入、市场杠杆水平如何并不清楚。其后引发的股市大幅下滑以及连锁反应更让各监管部门手足无措,并加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与救助成本。而去年底和今年上半年,金融去杠杆背景下,市场担心银行理财委外对债券市场的冲击与违约潮,加大恐慌;此外,此前2013年中钱荒的出现亦是由于央行与金融机构之间沟通不畅,一度导致银行间隔夜利率一度飙升至接近30%,显现出分业监管的漏洞。
三是当前各部门利益之间协调的冲突。当前“一行”与“三会”之间、“三会”内部之间往往存在着目标不一致,导致监管效率低下。从行政级别来说,目前“一行三会”都是部级机构,彼此互不隶属,任务不同。而由于不存在隶属关系,在核心职能存在冲突和矛盾之际,协调便会异常困难,导致金融风险积聚。一般而言,央行由于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更加强调防范金融风险,而三会往往更加注重行业的发展,这就导致在监管力度和方向方面有时存在分歧。
四是更加开放的国际化战略与现有监管体系滞后的冲突。近年来,央行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发展,去年由于美联储加息、英国脱欧以及特朗普胜选等黑天鹅事件,导致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压力空前,使得央行暂缓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但在今年人民币汇率稳定背景下,开启债券通,放宽资金汇出的管制以及A股加入MSCI等都标志着未来金融开放之路仍是选择。在此背景下,国内金融监管也需要更加适应开放的国际化战略,同时借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国家在金融监管方面的最新成就,更加注重宏观审慎管理,促进监管协调的完善。
五是央行缺少事前监管但又要承担最后贷款者的现实冲突。目前一行三会的框架下,央行只能获得零散化的信息碎片的局面,这往往会导致金融风险的积聚,所谓权责不明,会增加了救助成本。当然,硬币的另一面是,如果央行同时作为监管机构又为机构买单,又难免会加大道德风险。因此,尽管现有金融监管机制并不完善,但如果只是简单机构重组合并,也会出现新的问题,从现实角度来说,在现有框架下,成立一个协调监管机构,并坐实其权责,并提高其决策地位或许更为现实。
六是互联网等金融业态创新与现行机构监管模式的冲突。面对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P2P等领域金融风险层出不穷。其实,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是一种平台服务,其在信息、数据、产品、服务、渠道可对接很多金融业务,并非单一机构对应。因此,现有的机构监管模式需要完善,更加注重功能监管,并加强在交叉领域的监管。
总之,金融危机以来的最新国际金融改革实践以及中国金融市场的几次风险爆发,以及多项现实冲突都凸显了进一步推动金融监管体系完善的必要性。近来有媒体报道称此次五年一度的中央金融会议将会讨论设立金融监管协调办公室,负责与银行、证券、保险监管机构的协调,并由央行行长兼任该办公室主任一职,尽管上述改革方案尚待证实,但暗示了此次会议有关协调监管的讨论将是重中之重,此外作为十九大之前召开的规模较高的金融工作专项会议,预计更多有关未来五年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如何引导资金脱虚入实等问题也将是会议热点。
作者为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