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追本号有些日子了,大概有一个问题,一直很想问我:为什么总是叫自己
独立文案
而不是比较接地气的
freelancer
或者
free
?
趁着 2018 年刚刚开篇,我来聊聊这个事。
我是 2008 年 8 月 16 日从北京移居到上海的,今年是我来上海的第十个年头,在这十年里,加上这一次,这是我职业生涯里,第三次做自由职业(虽然我也很不喜欢自由职业这个词)。
前两次做自由职业,我也是用 freelancer 来称呼自己,以及向别人介绍自己的。
当时,我也觉得
freelancer 这个叫法特别洋气。这个用 free 开头的单词,听起来既散漫,又浪漫。不再受雇于任何一家公司,没人可以管我了,简直可以无法无天。
但是第一次做 freelancer,大概只做了半年不到,我就撑不下去了。为什么?且听我娓娓道来。
一,
freelancer 想
赚点
钱,太容易;想按时收到钱,做梦。
广告公司给 freelancer 的结款速度,永远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多少有志 freelancer,最后是因为不能及时收到钱,而不得不滚回去上班?这个数字,我并不想知道。
我就记得,奥美(上海)有一笔款,拖了我好几个月,我隔三差五去催,催到最后,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但后来我转念一想,不对啊这事,明明不好意思的应该是奥美才对,于是我又去催了一次,然后那边对接的一个 PM 告诉我:财务还在走流程,快了,你再等等。
我当时脾气还挺柔软的,不像现在这么硬核,心想再给他们一点时间去修正自己的错误,于是又等了一个月。事实证明,我越柔软得像一个柿子,人家就越无视我这个柔软的柿子。一个多月了,依然没有任何要付款的意思。
当时还没微博呢,也没有微信,自己的博客流量也不够,想写篇文章把情绪带一带都没可能。一气之下,我就把 MSN 签名改成了一句粗口,问候了一下奥美财务的母亲。
结果,我这句性暴力签名竟然被一个奥美的女高管看到了,她也没联系我,而是立刻找了下面人来问话,问清楚之后,当天就让人把钱一分不少付给了我。
二,freelancer
接到的活儿,只能叫活儿,不能叫工作。
实话是,freelancer 接到的活儿,基本都是广告公司的大文案们看不上的,不要做的,比如,给产品起名,写邀请函......但 TVC 脚本、海报,这种相对高级一点的工作,在内部瞬间就被瓜分掉了,哪里轮得到你做。可为了吃饭,我还是得接。
这种纯为了钱而营养成分为零的活儿,也就是俗称的「
行活儿
」,做多了是会伤内力的,说明白点,就是除了得到钱,你的思考、创作功力都不会有更大的进步,你看似写了那么多文案,其实都只是凭之前在公司上班积累的手感在写,写的东西都是无谓的重复,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
三,freelancer 十有八九罹患寂寞癌,且一查出来都已经是晚期。
我当时年轻,不懂自己和自己进行有意义的相处,每天在家,就是坐电脑前面,和康熙来了、大学生了没这一类台湾无脑综艺长相厮守。虽然节目挺闹腾的,但看完了就倍感失落,觉得特别没劲,连一起吐槽的人都没有,久而久之,我就患上了寂寞癌。虽然那会儿我儿子已经一岁多了,但他只会咿呀咿呀,完全没法和我展开男人之间的对话。最终,我被寂寞掀翻在地,灵魂无法直立。
然后,刚好有一个小而美的知名公司在找人去主理文案,找到了我,谈好工资,我就屁颠屁颠地去了。
我的第一次 freelancer 「从业」经历,大概就是很多 freelancer 没能把 freelancer 坚持做下去的原因 -
钱赚得不多,干活没动力,精神寂寞空虚
。
第二次做 freelancer,是七年前的事了。
那段时间发生的故事,也就是我给 Apple 写文案的那段经历,都写在了本号创立之初的几篇文章里。你若有兴趣了解的话,可以慢慢往前翻。
从文案的角度看,一直为 Apple 做翻创(翻译加创意),除了让自己的英语语感变得更好一点,其实这份工作对一个文案的功力提升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在 Apple 做文案,跟别人说起来倍儿有面子,但,真话是,在这家公司里,你就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你翻的那些文案,之所以会引起广泛关注,会被大面积讨论,真不是因为你的文字水平有多高,而是因为......是 Apple 的文案。所以,在我做 Apple 的工作时,我也跟自己说:别太把幻觉当真,如果不是 Apple 作死,连网站上的一句中文文案都要找中国人来写,你根本没有机会从一个普通 iPhone 用户变成一个为 Apple 翻文案的人。
因为我对创作这件事始终怀有热情,一直妄想着做一个用文字引领思潮的人,所以我终结了自己的第二次 freelancer 生涯,重新回到广告公司,做回文案。
第二次做 freelancer,我最直接的收获当然是:钱,以及日后可以用来装饰履历的工作经历。间接的收获是:我明确了自己真正的兴趣仍然是创作,用我的文字。创作很难,但我觉得有意思,而且我相信,这是一种天赋,如果不去善用它,我就是一个傻 ×。
回到广告行业,回到熟悉的氛围里,再次做回一个文案的本分 - 披星戴月地想,然后写,看作品一件件出街。
其实在「
自律给我自由
」之前的三年里,我写过很多文字,但唯独只有这六个字真正地火了。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之前我自认为很多不错的作品,没有像
「
自律给我自由
」一样感染那么多普通人,不是因为它们不好,而是因为那些作品都不是我的感同身受。
2015 年冬天,属于我的一年一度的抑郁季又来了。只不过,今年的抑郁来得更强烈一点,最终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症。我一直失眠,但又拒绝吃药,因为怕被药物控制,我是天生痛恨被控制的人。所以就靠每天跑步来给自己治病,因为多巴胺确实能让自己情绪保持高涨,跑完步,整个人就莫名地愉悦。但这种靠「自虐」获得的愉悦,真不是发自肺腑的。
2016 年的春节过后,一段超负荷的工作,让我的情绪又失控了。很明显的一种情绪就是,我觉得我对做广告一点热情都没有了,在工作中,我得不到快乐,每天都在怀疑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意义。除了赚钱,我到底给别人带来了什么?而此前,我一直告诉自己的话是:做广告,写文案,很有意义,好的广告会影响别人的思考,会改变人的行为。
但现在,做广告,写文案,正在毁灭我的热情。
那段时间,看到
比我年纪小的年轻人们在会议室里头脑风暴,为一个 idea 争得面红耳赤,而我却一个字都听不进去,只想从集体中脱离出来。
我觉得该为自己换一种工作状态了,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和跑步一样,倾听身体的声音,找到自己的配速和步频,慢慢思考,慢慢写字。
于是,我又从广告公司离开,开始第三轮自由职业。
因为没有固定收入,很自然就会有一种不安全感,这种警惕让我每天都在焦虑中度过,时不时就打开银行 app 查一下账户的余额,算算这点钱还够将生计维持多久,
变成了习惯性小动作。
这种焦虑无处安放的状态,之前两次自由职业的时候,也有,但好像除了焦虑就是焦虑,负能量越攒越多。反倒是这一次,在这种状态中,我却得到了一件东西,确切地说,是重新获得了一种能力:敏 感。
敏感,我自认为是一个文案必须具备的特质。文案,这是一个需要你用文字和人的灵魂沟通的工作,让身体感官保持敏锐,以便时刻能洞察人心,挖掘共情,是文案除了修文炼字之外,最需要坚持做的自我保养。倘若哪一天你的感知力开始变得迟钝,大概就是你需要退休的时候了。
这一年多来,在工作时,自己和自己相处得愉快,从畏惧孤独到享受孤独,让我可以真真切切地感知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可以自由掌控时间,不存在同时在几个项目中来回切换的狼狈,通常一段时间内,少则几天,多则一两个月,我只会做一个项目。这样,我就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功课,让思考更深入,然后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等灵感降临。
时间仓促的项目绝不会接,钱再多也不接,接了肯定做不好,为了钱而挤压时间,最直接的后果肯定就是出品很烂。而把达不到自我标准的作品给人家,我觉得是非常丢人的事情。
过去的这一年,感知神经的复苏,让我又重新找到了创作的冲动,而这种热爱和钱没有一点关系,它就是我每天睁开眼就要做的事情。
这一次,我决定不再用 freelancer 定义自己,而是
独 立 文 案
。因为 freelancer 这个叫法太大众了,太主流了,别人一听也就没有兴趣了,觉得你也不过就是 freelancer 大军里的一员,为了钱,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但我不是。
我的理解是,独立文案,应该是一个自带驱动力的文字创作人。这种驱动力,具体的表现是,我每天的生活看似是流水账般的生活,实则是我尽可能地在提高单位时间的使用效率,把自己当做一个时钟来塑造,拒绝一切无意义的瞎扯淡和社交,规律作息。
所以,之前做 freelancer 时,没工作就看综艺过日子的状态,不会再在我身上重演。虽然也会浪费时间,做点不动脑子的事情,比如看一集美剧什么的,但这种时候特别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完全没什么事可做的时候,我就会自己和自己头脑风暴,想公众号该写点什么,如果实在没什么可写的,就干脆不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