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Sir电影
曾经,爱电影的人都关注了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3号厅检票员工  ·  一次上了3部9分片!! ·  4 天前  
桃桃淘电影  ·  分享图片 ·  5 天前  
桃桃淘电影  ·  西尔莎·罗南,谜一样的双眼|赏色 ·  5 天前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双选会专刊 | 参会单位:浙江大丰文化有限公司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Sir电影

请别再为这种表演花一分钱

Sir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9-14 23:06

正文

互联网最不缺的,就是


从撕名到撕利,从撕一个人到一群人乃至一个行业。


好烦。


但有一种撕,Sir绝不反感。


事情是这样——


前阵子,离Sir上班不远的广州动物园,官方宣布永久终止马戏表演。



动物园工作人员表示,广州动物园将改变传统动物园“橱窗式”展示动物的固有观念,根据野生动物生活习性,还原动物生态环境。


网友纷纷点赞。


然而调查发现,9月1号后,园内的马戏团仍在对外售票并进行动物表演。


怎么回事?


马戏团团长和动物园“撕”了,一方想清场,一方不走人。

团长表示:表演我们还是继续,和动物园没谈妥的我们继续谈,谈到有个说法为止。

园方则回应:目前马戏团的演出属违法经营,请广大游客不要购票入场参观

争议尚未尘埃落定,但我们欢迎这种争议。因为它把目光投向被圈养和利益绑架的动物园动物,喋喋不休地追问,我们与动物的边界,到底在哪?


岂止野生动物作为道具用于商业活动该禁止,连动物园该不该存在,目前也在“撕”。


这有什么好撕的?


看完这段被“忽视”的事实,再回答不迟。


《我们该关了动物园吗 ?》

BBC Horizon: Should We Close Our Zoos?



没错,关了那“该死的”动物园


作为活了一个多世纪,早已融入我们生活的大型场所,动物园几乎遍布大小城市。


它承载无数家庭美好记忆,创造了经济价值,于动物保育、研究也有意义。


问题是,以上光鲜,只是它的A面。


动物园的B面,远比你想象的残忍。


先说每座动物园最大的“明星”——


大象



在过去,如果一座动物园没有大象,这是不可饶恕的。


没人去看。


动物园超90%动物,都是圈养,但大象,是最不适合圈养的动物之一


通过纪录片的镜头,我们看到两头圈养于动物园的大象都病了,分别患上不同程度的关节炎和慢性足部疾病。



原因无他,走动距离少,同时也没走在合适材质上(是泥土草地不是水泥地)。


尤其到了冬天,大象只能窝在空间更狭窄的室内。


所以,当你看到动物园的大象表现得迟钝、冷漠,不要笑它懒洋洋,这其实是一种极度的悲伤和沮丧


就和我们一样。


除此之外,游客在动物园中向大象喂食蛋糕等非自然食物,也让圈养大象比野生大象要肥胖。


压力肥胖,是圈养大象短命的两大诱因。


一则数据,圈养出生的雌性亚洲象,平均能活十九年,而那些在缅甸伐木场每天被奴役劳作的大象,却能活到约四十岁



既然会让大象寿命减半,为什么还将其圈养在动物园。


很简单,因为人类爱看。


问题来了——


动物园,到底是该优先考虑人的喜好,还是动物的习性


先别回答,继续往下看。


Sir抛个专业名词:规癖行为


是动物异常行为之一,又称为刻板症、古板症,以固定模式 或频率反复出现且没有明显生物学功能的行为。


简而言之,就是不正常、重复性强、无明确目的的行为


比如你经常能在动物园常见的。



研究表明,80%的动物,在圈养状态下会出现规癖行为。在野外很难见到。


北极熊,则是最容易产生规癖行为的物种之一。



北极熊


北极熊活动需求范围,是陆生哺乳动物中最大的,有的甚至超过25万平方千米。


北极熊是独居动物,你很难看到两只北极熊在一起。


但在动物园中,经常出现二十多只北极熊共同生活在一个大笼子。


拥挤的环境严重损害了北极熊的行为能力。


Sir曾经提过一部纪录片,《黑鲸》,那部片里,一只“乖巧”的虎鲸,突然“发疯”杀害了驯鲸员。


当时就有人提出,会不会是因为圈养,导致虎鲸失控?要知道,海洋里的虎鲸,每天要游160千米。


动物园的北极熊也伤过人。



一名德国女子突然跳进北极熊馆内熊进食的区域,4头北极熊中的一头游近她并袭击她。她的手、臂、脚和背部被熊严重咬伤,但没有生命危险。


甚至,近几年北极熊伤人事件频发,一大原因,据说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融化,依赖浮冰捕捉食物的北极熊不得不上岸,进入人类生活区觅食。


再一个问题——


就“战斗力”来说,北极熊绝对是生物链中的顶级捕食者,但和人类比起,谁才是更强势的一方?


还是先别回答,继续往下看。


北白犀


有没发现,今天,越来越多动物园,管自己叫动物保护中心,但《我们该关了的动物园吗?》告诉我们,这种说法其实经不住考验。


不可否认,许多动物园成功培育数量不少的濒危动物,但这些被圈养的动物,个数再多,也很难在野外独自保持稳定数量。


多数珍贵动物放生阶段就以失败告终。


动物园繁殖计划中,最受争议的就是北白犀



由于人类对犀牛角的旺盛需求,几十年来,野生北白犀早已灭绝。


几个月前还尚存的三只白犀牛,被偷猎者近距离射杀,只为了得到珍贵的犀牛角。


也就是说,北白犀的未来只能依赖动物园人工饲养,繁殖。


当真可行?


纳比雷是一头北白犀,是世上仅存的五头白北犀之一。

纳比雷已经到了生育年龄,但她生不了了。


因为圈养。


圈养会让公白北犀没有交配冲动,而没有交配行为的雌白北犀,会慢慢丧失生育能力。


1975年,北白犀第一次被带到捷克皇宫镇动物园,圈养期间,只有四只小牛出生,多年来,动物园为了增加北白犀的繁殖几率,绞尽脑汁。


人工授精?失败。


送回野外?失败。


工作人员慢慢绝望地发现,圈养种群的发展历史,也是物种缓慢灭绝的历史。


2015年,动物园两头圈养犀牛去世,世界仅存三头北白犀……



目前阻止北白犀在地球全面灭绝的唯一希望,在实验室——通过保存能分化成各种细胞的北白犀干细胞,“制造”出更多北白犀。


所以,今天动物园存在的意义,还剩下什么?


展示动物生活习性?快速发展的电视、电影,已经可以完全代替这部分功能。


教导大众热爱动物?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在动物园参观大象会使人转变为自然环境保护者。


拯救濒危灭绝动物?北白犀的例子告诉我们,越来越难。


所以,再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我们该关了动物园吗?


不好意思,这部纪录片并没有给我们一个笃定的答案。


但Sir以为,这恰恰是它的价值。

今天我们面对任何议题,常见的,是群情汹涌,高举高打的感情对骂;罕见的,是有科学支持,事实依据的理性对话。


还记得当年湖南卫视《奇妙的朋友》引起的争议吗?



把一只幼年倭猩猩从父母、同伴围绕的环境带走,穿上“人类衣裳”,将其暴露于到处都是摄像机的陌生环境,再找几个大明星亲亲抱抱,这就是你的交友方式?你会这样和朋友相处?


相比之下,Sir认同《寄生兽》这段话。


不同生物之间,时而互相利用,时而相互残杀

但是,绝不可能相互理解

要用自身的价值标准去理解另一种生物,原本就是行不通的

所谓的体恤其他生物,我觉得就是人类的自我满足罢了

也许其他生物都不是人类的朋友

但是,即使我们不了解它们,它们也是值得我们去尊重的共存者



想要保护其他生物正是因为人类本身太过寂寞了

想要保护环境也是因为人类不想毁灭

这一切都是人类的自我满足罢了

不过我觉得没什么不好的,这就是一切

用人类的标准去蔑视人类是毫无意义的



说到底,比起口口声声的爱与和平,Sir宁愿相信我们和动物之间的相处,是有攻有守,各取所需的交易。


前者的关怀,仔细打量,难免泛着表演的做作,而在后者的冷静里,你看到真正平等的尊重。


保护动物,绝不是把动物园关闭就能完事。

这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救援”。


对象是动物,也是人类自己。


《我们该关了动物园吗 ?》就告诉我们——


于动物园:把动物福利放在首位,而不是人;丰富动物生存环境,扩大活动空间;减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动物园应该各有所长。我们不需要随便一座动物园,都要集齐斑马、长颈鹿、大象、犀牛等所有动物。


而对我们每个人:不要随意在动物园中给动物投食,也不要为了得到反应向动物投石;认清真相,反思行为,是我们为了发展,大大改变自然环境,才加速破坏动物栖息地。


最后,切实地参与动物保护之中,而不是指望科技进步,奢求动物园培育来收拾残局。


当然,像这种“动物园”,还是趁早倒闭。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爱奇艺上有


编辑助理,伍迪爱伦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