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凯迪网络
中国政经数据第一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评论  ·  从DeepSeek看中国创新丨人民锐见 ·  22 小时前  
新京报评论  ·  “白龙马”被表彰:只要救人就值得铭记 | ... ·  昨天  
求是网  ·  延续八闽文脉 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 ·  2 天前  
CHINADAILY  ·  Sports丨Is Santos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凯迪网络

嘲讽中年人“油腻”的作家难道不“猥琐”?

凯迪网络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11-10 16:02

正文


这些年,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孩子,几乎被一网打尽,不是“坏”,就是“恶臭”,再就是“熊”,这不,又出了个“油腻”加“猥琐”。


01


最近,一名曾经深受 都市白领追捧的中年作家,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的文章,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文中,作者罗列了所谓“油腻的中年猥琐男”之种种,譬如,发福挺着大肚子、谢顶,不爱学习,懒散好色、满嘴黄段子,鄙视年轻人、喜欢教育年轻人,动辄忆往昔,还脏兮兮、说话嘴角白沫子进进出出……“中年猥琐男”的形象,实在不堪入目。此文甫出,便引来一片叫好声,“油腻”一词,也迅速成为网络热词。


这篇文章的“涟漪效应”远不止于此。紧接着,网络上出现了题为《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恶俗女》的文章,逐一例举“中年恶俗女”装嫩、大模大样穿着睡衣倒垃圾、做头发的目的是为了听小哥赞美……旋即,网络上又出现了《当代恶臭男孩实录》《当代恶臭女孩实录》,矛头直指年轻男女的追求物欲、轻浮、虚夸、自私。

这几篇文章从表达方式、语言特色,到所要述说的内容,均高度契合当今“网红”文章的一切要素,诸如诙谐幽默、调侃自嘲以及庄谐反转,等等。而最令其引发社会普遍关注的,还在于其将一个时期以来代际冲突以及代际“战争”升级。

代际冲突以及代际“战争”,可以说古已有之,“弑父情结”甚至成为亘古不变的文学艺术主题。进入网络时代,尤其是近年来,在我们这里,代际冲突以及代际“战争”,似乎愈发严重。


02


从“80后”“90后”的确认,到“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的归纳;从对中年人保温杯泡枸杞的嘲讽,到此前不久一名老人在电梯里吸烟被劝阻而引发其激动猝死事件的唏嘘,再到“熊孩子”的是是非非……这些年,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孩子,几乎被一网打尽,不是“坏”,就是“恶臭”,再就是“熊”,这不,又出了个“油腻”加“猥琐”。


我们不否认,在每一个特定年龄段的人群中,都会有一些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的人。 孩子有如何克服顽皮、健康成长的问题,青年有如何走出青春期迷惘、确定未来走向的问题,中年人有如何不故步自封、永葆青春活力的问题,老年人有如何克服生理、心理上的障碍,愉快度过晚年的问题。


我们若换个角度看待人生阶段,则完全可以得出另外一种结论:“熊孩子”天真活泼,并非朽木不可雕;而青春期的活力、青春的绚烂,又会招来多少艳羡的目光;中年人的丰富经验以及在社会上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样难以视而不见;而每个人都难免要步入老境,老人理应获得充分的尊重、礼遇。

现在的问题是,一些人总是喜欢把存在于相关群体中的问题无限放大,把局部当成整体,且站在某一特定群体的角度去攻击他人。 这就造成了不同群体的人们之间互相看不惯、看不顺眼,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互相开战、群打乱斗一锅粥的局面。你认为中年胖男人“油腻”“猥琐”,我就倒打你“中年恶俗女”一耙;轮得上你“恶臭女孩”叫好吗?你又是个什么东西?这又关你“恶臭男孩”何事?先照照你自己……

与其说这是代际之间的冲突、“战争”,不如说这是身处特定年龄段的一部分人压抑不住、克服不了自身的焦虑、浮躁而蛮力外施于人的结果。前述“油腻”文,即为典型一例。

仅以该文所极力贬低的“发胖”而论,显然就透视出了其论人论事的肤浅。中年发胖,属大多数人都无从规避的生理现象,我们怎么能因为我们自身、我们的父辈“发胖”了,就投以鄙视的目光,还贬称之为“油腻”?现代作家朱自清笔下有着“肥胖的身子”的父亲的身影,感动了多少人!同样是对待“发胖”,我们看到的是故作清高的浅薄、不近情理的洁癖与父子情深、心心相映的区别。


03


实则, 我们每一个人很难做到对于社会上的喧嚣、浮躁之声刀枪不入,很难做到在急剧变化的时代风潮面前始终心静如水。 如何缓解我们内心的紧张、焦虑与不安?挑起代际冲突以及“战争”、把枪口对外、以攻讦别人的短处为能事,或许能获得一时的快感,带来内心片刻的满足,但这并不能解决我们自身遭遇到的人生难题,并不能令我们的内心充满力量。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当学会欣赏身边不同年龄段的人,这实际上就是在欣赏我们自己——我们一路走过来的孩童时期、青年阶段,我们还要一路走过去的中年时期、老年阶段。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感、方向感,找不到认同感、自我价值的实现感,问题不在别人,而恰恰在我们自己。代际“战争”烽火不断,一片废墟之上,又如何构建心灵的家园?

不只是代际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不同领域、行业的人们之间,包括家庭成员之间、夫妻之间,都应有一种和解、理解意识,都应有一种彼此尊重、包容意识,都应时刻心有戚戚、与人为善。

那些占据了言语高地与拥有更大话语权的人士,更应检点自律,要懂得感恩、感激,懂得宽厚、慈悲。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刻意挑起敏感话题,撕裂原本已很脆弱的代际关系、社会阶层关系,言谈作文应具有更多的建设性而非相反。


ReadMore

《水浒传》:晁盖劫取生辰纲之后的怪事儿...

金庸小说里,有了江湖信物就能号令天下?

“携程亲子园事件”之后的“甩锅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