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中国家庭广为流传。在家长眼中,起跑线仅指学业,很少有人想过,下一代的道德起跑线也同样值得重视。
学业起跑线竞争激烈,人所共见。为了在竞争中让自己的孩子少吃一点亏,许多家长想到了一个法宝——给教师送礼。
殊不知,这种行径虽然可能给孩子带来一点暂时的“实惠”,却往往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投下难以消磨的阴影,让“不想腐”的道德底线在下一代小时候就已经受到侵蚀。
2014年,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出台,其中“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被明确列为应给予相应处分的十类行为之一。
但在日常生活中,有心人做过调查,结果颇为惊人:有半数以上的家长表示曾经给教师送过礼。
中华民族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但礼敬老师的心意与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的界限,在现实中却被太多的家长轻易越过。
许多家长辩解自己的行为时振振有词:“又不是要搞什么利益交换,何必小题大做?”“别人都送,不送不好。”……
如果教师礼品伸手就要,礼金来者不拒,孩子会从他们身上汲取怎样的“榜样力量”?
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孩子,而孩子模仿教师是极其自然的事。
孩子又是敏感的,他们看着自己的父母给教师送去了礼物,也许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但是因此收获了老师的一句肯定、一个笑脸、一点信任,他们就会感受到送礼的“美好”价值,由此形成对“送礼文化”的认同。
这样的不良风气无从遏止,教育部门作为处理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行为的主管部门难辞其咎。
在许多地方,向老师送礼虽已成为社会常态,但是几乎没有举报和处罚案例。查处教师暗中违规行为诚不易,“取证难”等现实情况确实存在。
如果一味以“医生一样收红包”一类理由来为教师找台阶,那么,教育部门显然太不爱惜自己的公信力了。
怎么办?
惟有让法律的阳光照进这片“礼多人不怪”的幽暗地带,不能再把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简单视为职业道德问题。
借助法律这支笔,我们才能为下一代划清人生的道德起跑线,让他们从阳光地带公平起跑。
来源:《半月谈》第5期,本文摘编自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
作者: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江苏省委主委 洪慧民
主编:孙爱东
编辑:魏春宇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