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公共食谈
食品与营养行业公共话题讨论场
51好读  ›  专栏  ›  公共食谈

伊利去年入账680.58亿,但奶粉业务却输给了它

公共食谈  · 公众号  · 美食  · 2018-04-27 19:5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整理丨 宋潇旸

来源 丨公共食谈(ID:ggst01)

全文共 2214 字丨阅读需 5 分钟


4月26日晚,千呼万唤的伊利2017年年报终于发布。


或许受“董事长潘刚失联”事件影响,今年伊利的年报有些“难产”。好在,负面消息已逐渐落下帷幕,而伊利以总营收680.58亿元,净利润60.03亿元,综合市场占有率20.5%的好成绩,再次捍卫了中国乳业“老大”的地位。



主营业务节节攀升


虽然迟了些,但伊利总算为2017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伊利总营收680.58亿元,同比上升12.29%,净利润60.03亿元,其扣非净利润同比上升17.70%;综合市场占有率20.5%,同比上升1.4%。此外,净资产收益率达25.22%,连续多年保持在20%以上。


△ 伊利2017年年报截图


进入2018年以来,伊利也经历了不少波折,其中不得不提的自然是此前沸沸扬扬的“董事长潘刚失联事件”。


负面消息曝出后,伊利股价一度大跌。尽管如今潘刚仍在美国治疗,但如今谣言基本澄清,写小说《出乌兰记》影射潘刚的自媒体人刘成昆等已被跨省刑拘,股价也趋于稳定,加上这份亮眼的年报,投资者的心终于放下了。


据凯度消费者指数(Kantar Worldpanel)显示,2017年购买过伊利产品的消费者达13.5亿人次,消费者渗透率行业领先。伊利持续稳居乳品市场占有率第一。


主营业务方面,2017年伊利保持了液态奶、奶粉、酸奶、冷饮四大产品线均衡发展的局面。


液态奶一直是伊利营收的重要板块,2017年伊利液态奶依然表现不俗,营业收入达557.66亿元,同比增长12.61%。


奶粉领域中,成人奶粉、婴幼儿配方奶粉2017年收入64.28亿元,同比上升17.83%。


冷饮方面,伊利连续25年产销量雄踞行业第一,巧乐兹、冰工厂等已成为炎炎夏日中人们的必备产品。2017年,冷饮收入46.06亿元,同比上升9.82%,继续呈现勃发态势。


△ 伊利2017年年报截图


最值得一提的是酸奶业务。其王牌产品安慕希常温酸奶在去年10月销售收入就突破了100亿,截止2017年底,销售收入达到了129亿多元,以年均超过200%的增幅占据常温酸奶市场的半壁江山。可以说,安慕希在常温酸奶领域后来者居上,已经坐上了品类的头把交椅。


此外,伊利还连续与博鳌论坛及2022冬奥会、残奥会合作,利用官方大型活动,为品牌和经典产品打Call。



广撒网,全品类发力


2017年,全球上市的食品饮料新品数约为26.4万个,平均每天超过700个;在中国,2017年消费品新品个数比2015年增长15%。伊利执行总裁张剑秋在某活动中表示,品质消费时代,消费市场呈现更加“多极化”和“细分化”的态势。


JoyDay吸果杯上市以来销量超过亿元,张剑秋介绍:“JoyDay吸果杯是一款市场首创产品,添加了欧洲脆巧克力豆和蓝莓果粒。而脆巧克力豆在酸奶当中应该说是泡软了,但是它还能保持有脆的感觉,这是产品的核心技术。”



张剑秋还谈及了褐色炭烧酸奶,他提到去年这款产品的市场份额占同类产品的42%,排名第一。伊利还继续扩展产品线,于2017年年底推出了植选豆乳,进军植物蛋白领域。张剑秋表示,伊利能够连续多年保持全球乳业八强,亚洲乳业第一,正是得益于创新驱动。


最有勇气的还是作为一家乳企,伊利竟然推出了一款能量饮料,直接入局最火爆的功能饮料市场,与领域老大红牛叫板。不过,尽管其他新品的销售情况都相当不错,业内人士却并不十分看好这款名为“焕醒源”的能量饮品。



根据2016年Mintel的报告,红牛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几乎占据了垄断地位——78%的市场份额,接下来是日加满和达利乐虎,第二、三名的市场份额分别是5.8%和5.3%,这样的格局至今变化不大。在如魔爪、爱洛等竞争对手不断涌现的能量饮料领域,虽然增速仍然可观,但实际上已是一片红海,包括汤臣倍健等企业也已纷纷跨界入局,竞争激烈。


今年4月份将在美宜佳、红旗、十足便利等便利店渠道进行新品首发试销,随后再扩张至全国便利店连锁系统。资料显示,在零售价格上和陈列上,焕醒源都要“与红牛保持一致”,定价为6元/罐,货架排面紧挨红牛,且以冰柜陈列优先。未来伊利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仍未可知。


奶粉业务屈居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伊利产业线全面开花,且各新品表现不俗,但在奶粉板块却被飞鹤以75亿元超越,屈居第二。


事实上,伊利的奶粉业务发展进程也并不慢,成人奶粉、婴幼儿配方奶粉2017年收入64.28亿元,17.83%的增速也中规中矩。但是,曾一度濒临破产的飞鹤的发展速度却可以用惊人来形容,2017年仅用11个月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70亿元,整体增长超60%。而高端奶粉超200%的增长,更是助其力压伊利,稳居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第一宝座,荣登亚洲婴幼儿奶粉第一品牌,达到了国产奶粉品牌从未企及的高度。



2018年飞鹤锁定的目标是100亿,而它一季度的业绩已经超过了25亿。2018年伊利计划实现营业总收入770亿元,利润总额75亿元。虽然对于奶粉业务没有单独披露,但以第一季度197.53亿元,同比增长25.1%,净利润达21.06 亿元,同比增长21.3%的数据来看,仍有与飞鹤一较高下之力。


不过,伊利的竞争对手不止飞鹤一家,包括其老对手蒙牛在内的众多乳企,都已跃跃欲试。其中,蒙牛2017年收入601.56亿元,净利润达20.48亿元,成功扭亏,虽然与伊利差距仍在,但发展势头良好。澳优洋奶粉表现突出贡献13亿元,其奶粉总销售额为40亿元,同比增长40%。君乐宝收入突破百亿大关,奶粉业务贡献收入在25亿元上下。


几家欢喜几家愁,光明乳业虽然2017年营收达216.72亿元,收入和利润双增,但2018年一季度营收为50.99亿元,同比下滑4.98%,表现不佳。至于已被ST的贝因美,2018年一季度仍然表现疲软,营收5.44亿元,同比下滑36%;净利润791.55万元,同比下滑28%;扣非后亏损4073.61万元。



注册制正式落实后,市场洗牌已经开始,乳企进入竞争最激烈的关键时期,谁能把握这一关键时机,抢先赢得关键市场份额,谁就能为未来市场争取到更多赢面。伊利如今表现不错,但强敌林立,不可懈怠。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leon


互动话题

你认为伊利今年能否继续捍卫“第一宝座”?


后台回复 “辩” 入群讨论,虚席以待!



点击 关键词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鸿茅药酒丨鸿茅药酒2丨鸿茅药酒3丨 五毛食品 院士实验 国务院定食谣 麦当劳拒开箱 卖“拍黄瓜”被罚 婴配奶粉“抢”注 “三只松鼠”霉菌超标 罗云波评“毒鸡蛋” 白藜芦醇神话 “极草”6年之争落幕 深圳“食安监督条例” 泸州老窖香水 “药食同源”拟扩容 不能选的保健品 阿胶无用 食品界人大代表 川贝枇杷膏 走红丨 食药监改革 星巴克“致癌” 总局挂牌 院士挺转


文章转载联系

公共食谈编辑 微信丨fcc18810747802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