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特色小镇研究院
特色小镇案例分享 免费发布项目信息 承接特色小镇申报 策划 概规 创建方案 政府汇报 产业导入 资本导入...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特色小镇研究院

园区产业定位的方法和问题

特色小镇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19-09-17 11:44

正文

操盘一个产业园区项目要做好五大定位,其分别是:产业定位、客户定位、产品定位、财务定位和招商运营定位。

产业定位,位于五大定位之首,是整个定位体系的核心所在。在这里,我们主要一起探讨一下产业定位常见的方法和问题。



产业定位的四大逻辑


产业定位的方法众多,在这里,我们不单纯从理论模型的角度去分析方法,更多是站在战略的高度去探讨产业定位的逻辑,分别是数据和理论推导、访谈和调研推导、行政力量引导和适当的产业留白。


数据和理论推导


这个方法就是通过基础性的数据把目前的产业现状讲清楚,哪里是比较强的环节,哪里是产业链的空白,或者说是需要加强的地方。做好理论和数据是基本功。通过对产业链条的解剖,结合基地现状的数据,找出产业链条的空白环节进行填补。 在产业链打开的过程中,做到尽可能的详细。


访谈和调研推导


访谈就是和地方政府部门,相关的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等多聊一聊,聊着聊着,思路就出来了。 访谈工作另一个重点在于获取相对比较封闭的产业数据,比如非上市公司的产值、利润、产品等敏感信息,这些会对产业定位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行政力量引导


在国内,行政力量的引导是不可以忽略的。一方面,行政力量较为强大,可以通过行政力量将相应的资源进行导入;另一方面,行政上的政治精英,都有一定的胆识和眼光,对区域的发展也相应了解的更多。


适当的产业留白


也就是说,产业不要定的太死了,有适当的留白,为今后的发展留下一定的空间和余地。就像做规划也要留白,是一个道理。


常见的问题



在产业定位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第一个是不接地气,太过于空中楼阁;第二个是太过现实没有高度;第三个就是不够精准。


不接地气


在前面我们讲产业定位的时候,提到过这个问题。产业定位有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空中楼阁的现象,在当地没有相应的产业基础,导致项目的落地性不强。


产业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通过空降解决问题,但是不可能所有的项目和所有的去化都通过空降来完成。如果没有相应的产业基础,产业定位 过高 ,会存在较大的问题。对于这种问题,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判断,不能太不接地气。


没有高度


如果完全基于现实,没有对地方产业进行相应的拔高,地方政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意见和想法。除了把现在的事情理清楚,还要把未来的十年的事情也想清楚。 以未来的眼光去看现在。因为产业进化是有时序性的,对于太过现实和不现实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近中远期来梳理解决这个问题。


不够精准


也就是定位无法引导招商,把定位给到了招商之后,招商不知道干什么,不知道要招什么。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缩小定位的范围,更精准的定位来解决。


产业定位作为五大定位中的灵魂核心,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做好产业定位,是前期工作的首要目标,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项目的发展。

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三种模式

特色小镇的生命力在于产业。在人口规模不足、产业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即使再好的规划,也没有办法实现。地方政府可考虑龙头带动、平台驱动或功能联动这三种模式,真正打造出特色小镇的产业之魂。

龙头带动模式: 在选择特色小镇的开发合作伙伴时,很重要的标准是能否带来龙头企业,或者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以产业资源形成集群效应。从而形成主题产业生态体系。这个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杭州云栖小镇。在这个模式中,如何给予龙头企业充分的激励,使其成为小镇发展的主角而非被招商的对象,如何让整个生态体系中的利益相关方 —— 龙头企业、产业生态体系相关企业、开发商、当地政府等等,发挥各自的价值并获得合理的回报是两个根本性问题。

平台驱动模式: 如果一时难有龙头企业,那么打造培训未来龙头的各类平台就尤为重要,如研发、商贸物流、金融、 IT 服务类等平台,以使形成产业集聚。服务类平台属于第三产业,对建设用地的需求相对较低,污染小,且能带来同类型企业的集聚,对特色小镇的产业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功能联动模式: 如果当地有很好的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等,那么可以将多种功能有机组合、充分挖掘。比如通过 旅游 + 农业 旅游 + 文化 旅游 + 康养 等做足、做强、做出特色产业链,覆盖 居、职、娱、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