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纵横
每日一案例,天天有新知。创始人王璞携千位咨询师随时恭候,与您零距离答疑解惑各种管理问题、疑惑与纠结,速来互动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能源观察  ·  《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印发 ·  21 小时前  
南方能源观察  ·  eo封面 | 争鸣“十五五”能源规划(上) ·  21 小时前  
航空工业  ·  蓄力奋战“开门红” 跑出新年“加速度” ·  昨天  
航空工业  ·  他们,在“战位”迎新春 ·  2 天前  
能源电力说  ·  全国各地2月峰谷电价 ·  3 天前  
能源电力说  ·  全国各地2月峰谷电价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纵横

2025:放下过去,再出发

北大纵横  · 公众号  ·  · 2025-01-01 21:00

正文

作者 | 雷斯林&猫猫
来源 | 雷叔说事
3363字 阅读时间6 分钟
时间过得真快。

2024年,我们写了不少人间冷暖,也有一些值得记录的故事由于种种原因付之阙如。

正好趁着年终总结,和大家聊聊。

01



今年,每个人都很忙。

有人忙着赚钱养家。

即便在极端天气降临的时刻,他们仍然在为生计奔波。

还记得那个肉身抗台风的货车司机吗?

超强台风“贝碧嘉”横扫江浙沪,这位师傅为了防止自己的车被台风掀翻,独自冒雨拉车。

俨然用一己之力,对抗无情的大自然。

直到后面有大车挡风,他才勉强松了一口气。

那些顶着恶劣天气出门工作的人,一定有他们不得已的苦衷。

台风呼啸的那天,我们躲在家里没有出门,可我家门口依然躺着两个妥投的快递。

除了抱紧饭碗,很多人还在为家庭忙碌。

今年四月,《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在全网刷屏。

主人公胡老师在北大工作,事业有成。

随着年迈的母亲确诊重度阿尔茨海默症,他固有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

为了照顾母亲,他如今只能在学校、医院和家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
一手忙着教学、科研,一手为母亲做饭喂药、擦屎擦尿。

现象级传播的背后,是万千读者对主人公境遇的共情。

有过照护经历的人都明白,家里有个病人意味着什么:


我们每个人注定都会成为照护者,也注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被人照护。

如何让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

在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的当下,这个话题及其背后的现实显得格外严峻。

好像没什么胜利可言,又好像 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北大教授是这样,我们和身边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02


人人都有自己的不易,可人人都在设法“再出发”。

这种“再出发”发生在停运多年的菏泽南站。

99年出生的郭有才靠着翻唱《诺言》爆火全网。


旁观者羡慕他被泼天流量砸中,走向人生巅峰,却不知道他为这一刻拼了多久。
十岁丧母,十三岁辍学,他依然因为热爱,自学唱歌。

生活的苦难没有消磨他对音乐的兴趣,反而让他的歌声更有粗粝的沧桑感。

一边摆烧烤摊谋生,一边直播唱歌,就这样,他慢慢地火了。

“白天唱着梦想,晚上烤着生活。”

郭有才觉得,这样很好,很充实。

而在广州沙园菜市场,39岁被裁的“谭总”重启人生。

原先,他在高大上的珠江新城CBD上班,当着公司中层。

没想到,科技的发展让他被公司“优化”。失业之时,妻子还刚刚被确诊乳腺癌中晚期。

压力之下,他怀疑过自己,羡慕过清洁工的工作,想过送外卖、卖保险,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

但他终究放下了错误的想法,思考着重新开始。很快,他把创业目标锁定在顺德捞鱼皮上。

从摆地摊开始,到慢慢盘下档口,起早贪黑,忙忙碌碌。


15元一份的鱼皮生意被他捞得风生水起。

周边的老板很佩服这位昔日坐办公室的金领,没想他那么能吃苦,“高能做,低也能做”。

为了节约开支支持父亲创业,谭家的儿女不再去补习班。

六年级的女儿不仅学会了安慰父母,还学会了去超市买打折商品。

变故让她成长了不少,学到了好些补习班不会教的生活技能。


面对镜头,“谭总”一直在笑,可创过业的人都明白,白手起家、守住营生是何其艰难。

许多开民宿的朋友告诉我,今年挺难的。顾客们的消费观越来越保守,赚钱明显没有以前利索了。

还有做剧本杀、服装工作室以及在公园里开咖啡馆的友人也有类似的抱怨。

还好,每个人都想办法熬过来了。他们告诉我:“有些困难当时看着像喜马拉雅山,但现在觉得好像不过如此。”

03



不只是这些个人,一些企业也在逆境中寻找存续之道。

比如老牌国货活力28,曾经相当辉煌,这两年却走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一度连工资都发不出。

无奈之下,一群老员工在老旧的厂房里开启直播,希望靠着新的营销方式自救。


他们没想到,这样的举动感动了几十万网友。

大家不仅真金白银地支持着他们,还为品牌复苏提出各种意见建议,期待帮助这家拥有70年历史的企业重返辉煌。

虽然直播间的利润杯水车薪,但集团的掌舵人们每天都在思考着克服困难、“从零起步”。

他们深知,热点随时会变,没有一家公司能永远享受流量的光环。要想在市场上长期生存,终究还得靠产品质量说话。

近期饱受争议的江小白同样悟到这个道理。

十多年前,这款没有市场资源、没有背景的小酒品牌,凭借对年轻人的情绪和差异化的场景洞察,在固化的传统白酒行业里火速出圈,成为80后、90后们青春回忆里不可或缺的味道。

就像郭有才踩中流量趋势,爆火后被人质疑一样。创业路上,江小白虽然也收获了一众粉丝,可偏见与非议却从未缺席。

当然,当年的江小白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急于表现、急于求成的时候。

但还没来得及享受成功的滋味,命运又给江小白开了一个玩笑——2020年开始,一路高歌猛进的白酒行业开始出现下滑拐点,尤其是今年,经销商们纷纷感慨,销售业绩简直“遭遇了寒冬,砍到了脚脖子”。


或许江小白应该感谢那些年外部的争议声,那些唱衰者、唱空者让它提前反思、审视、自我沉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产品研发上。这也是近几年外界很少听到它的动静,以为“江小白不行了、不火了”的原因。

但江小白真的不行了吗?

2024年,在整个行业下行周期里,江小白销售额却保持两位数的逆势增长。

过去几年潜心研发的产品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其中,被00后带火的万能调酒配方——“万物皆可混”的果立方,如今已成长为江小白的第二曲线,今年销售额更是增长超100%。

最近推出的新魂烧酒、粮食花果酒等系列新品,也在不断刷新消费者对江小白的固有认知。



就拿粮食花果酒葡萄香来说,看了不少消费者对它的测评贴,我发现这款只有35度的蒸馏酒,做得相当有诚意。
酿造师在中国传统清香工艺基础上,融入了西方蒸馏酒工艺,只把高粱、水果酿造在一起,可谓是白酒行业的一次创新,做出了中国自己的新一代蒸馏酒。


其实,不管是果立方的热销还是粮食花果酒新品的好评,背后同样是一群群小人物的命运。

比如,干了一辈子农活的村民老周,在江小白高粱基地落地后,把家里的4.5亩地流转了出来,当起了农场“管家”,负责观察高粱的生长情况。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经过无数次的优化改良,他和村民种出了一款名为金皮糯1号的高粱新品种。这个新品种也为江小白的二次创业打好了更稳固的基础。

从只会埋头种地的农民,到参与高粱研发的技术人员,在江小白的粮食农场里,还有很多像老周这样,人到中年重新出发的小人物。

这些年,实体企业经营艰难,活力28、江小白这类实体企业背后还有成千上万的员工,能在下行周期里坚挺着活下来,甚至还能有所增长的企业,已经很不容易了。

0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南方能源观察  ·  《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印发
21 小时前
南方能源观察  ·  eo封面 | 争鸣“十五五”能源规划(上)
21 小时前
航空工业  ·  他们,在“战位”迎新春
2 天前
能源电力说  ·  全国各地2月峰谷电价
3 天前
能源电力说  ·  全国各地2月峰谷电价
3 天前
程序员大咖  ·  高效 MacBook 工作环境配置
8 年前
猎奇漫画部  ·  恐怖漫画丨鬼屋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