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 “贾国龙” 这三个字,从普通食客的视角看,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叫“贾国龙”的餐厅品牌出现了,先做 “贾国龙酒酿空气馍” ,没多久变成了 “贾国龙中国堡” ,又过一阵子,店铺招牌又换了新名字叫 “贾国龙小锅牛肉” 。
这个品牌貌似是一直在折腾的。
是的, 折腾,就是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关键词。
贾国龙
2023年,被称为餐饮行业的复苏之年。去年,西贝餐饮集团整体营收超 62亿元,创历史新高 。儿童餐、那达慕羊肉美食节做得风声吹起,西贝活得还不错。
在老业务西贝莜面村稳定增长的另一面, 是贾国龙对新业务的渴望,对第二曲线的追求 :过去8年,他做过快餐,做过功夫菜,做过小饭桌,做过中华小吃街……
几乎是把能试的都试了,最终,贾国龙承认: “快餐做了8年,那么多钱,承认做不了,举手投降。我觉得这是实事求是,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但是,贾国龙输了吗?西贝真的输了吗?
资深财经作家李翔
的《详谈》系列最新一册
《折腾不止: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成败与蓝图》
,用真实、鲜活的访谈,记录了贾国龙与西贝的折腾之路。
《折腾不止: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成败与蓝图》
李翔 著
点击书封,一键下单
这一季《详谈》加了一个新的标签“商业现场”, 在充满了“现场感”的文字对谈记录中,我们有机会接近一个真实的贾国龙。
书名定为《折腾不止》,李翔认为,如果没有这种不止不休的折腾劲儿,贾国龙可能还在内蒙古一个小城做小老板。
从卖海鲜到做西北菜
贾国龙 1967 年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父亲是位医生。5 岁时他跟着父母搬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临河县(2003 年时,行政区划改革,变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
此后西贝的产品中,一直不乏他在临河成长中吃到的小吃,比如莜面村最受欢迎的凉菜之一西贝面筋,再比如他一直认为可以成为极好的餐饮零售产品的焖面。
1986 年,贾国龙考上了大连水产学院,但是放松的大学让他并不快乐。
1988 年, 大二下半学期,贾国龙决定退学 ,自己做生意 。8 月份就在老家临河租了一个摊位卖啤酒和饸饹面。紧接着,10月份开了一家咖啡厅,随后改成小吃店,卖鸡肉炒疙瘩和羊肉泡馍。
第二年贾国龙又开了家酒吧,除了卖酒,还卖凉菜和面片。然后,在西贝酒吧出了名之后,开始做海鲜和火锅生意。
贾国龙在西贝莜面村
虽然在临河做出了名堂, 但贾国龙走出内蒙古的第一步以惨败告终。 1996 年年底,他和妻子张丽平一起到深圳接手经营一家 400平方米的海鲜酒楼,结果开业 9 个月亏损 137 万元,不得不从深圳撤店。
1999 年,贾国龙到北京市西翠路承包了 2000 平方米的金翠宫海鲜大酒楼,随后更名为金翠宫莜面美食村, 从海鲜改为西北菜 。
这一次他选对了。2000年年底的时候,贾国龙一共有5家餐厅,总利润是161 万元,其中北京这家西北菜餐厅的利润是 151 万元。
这让贾国龙信心倍增。它至少验证了贾国龙的两个判断:第一,他可以在人口更多、消费能力更强的 一线城市立足 。第二,在大城市里, 一向被认为上不了台面的西北菜其实是受欢迎的 。
随后,2001 年 2 月,西贝莜面村在北京的第一家旗舰店六里桥店开业。
从 2009 年开始,西贝莜面村开始连锁化, 到了 2018 年,西贝全年营收达到 56 亿元,进入中餐企业第一阵营 。
从 2009 年到 2019 年这十年之间,西贝的极速扩张,除了西贝莜面村门店的更新迭代和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西贝对菜品的标准化研发。
“只有定标准的人才有权力改标准”
西贝走进大众食客的视野,留了下了几个印象,干净整洁的中央厨房,统一的红白格桌布,以及口味统一稳定的菜品。
如今全国300多家西门莜面村,每家店的出品都能保证质量稳定 ,这是贾国龙颇为得意的地方,也是餐饮行业内佩服西贝的地方。
中餐很复杂,无论是“火候”还是“锅气”,都很难量化,也不好复制。但贾国龙认为自己找到了 中餐标准化的底层逻辑: 分离和组合,而且是先分离再组合。
比如一道蛋花汤,可以分离为鸡汤、鸡蛋、香油和蔬菜干料。分离之后,每一部分的食材都可以单独加工,确定好分量再组合到一起。
在组织和流程上,菜品的标准化由 西贝内部专门的标准化部门 来完成。整个过程由五个环节构成,最初由研发菜品的导师确定标准,一直到把标准落实到门店,再到根据门店反馈来修改标准。
贾国龙每次出差到不同的地方,都要找一家西贝莜面村吃一顿饭。
20 年前西贝刚开业的时候,那么火,但他每次去吃饭都生气,点完菜都要把厨师长叫来矫正半天,这里不对、那里不对。
有一次,他到包头店里,点了一个酸汤挂面, 其他都对,就是没放荷包蛋 。在标准里,是必须有一个带一点点溏心的荷包蛋的。贾国龙把店长叫来查,发现不是忘了放,而是这个店的标准里就把荷包蛋减了,因为店里认为包头人不爱吃荷包蛋。
贾国龙当时很生气: “胡说,那是标配,而且只有定标准的人才有权力改标准。你可以申请,但是你自己没权力改。”
在这种一次次对标准化的检查、确认、修正下,西贝出餐的味道稳定了下来。现在,到全国任何一家店,每一道菜上来,基本都在预期味道之内。
在很多意想不到的细节上,贾国龙都有自己的坚持。比如 西贝莜面村标志性的红白格台布,就是他强制性要求的。
有一年,贾国龙和夫人张丽平在西雅图吃一家意大利餐厅,他看到餐厅里用的就是红白格台布。那时,西贝没有桌布,只是光面木头桌子。
“我铺排红白格子桌布有几个考虑: 第一,它是视觉符号 ; 第二,铺桌布的餐厅显得比不铺桌布的餐厅高级 ; 第三,收餐快 。”
当时分部负责人没一个同意的,台布成本高,服务也变更复杂了,有人提出铺台布也可以,上面再铺一个一次性塑料台布。贾国龙坚持不能是塑料的,必须是布的,把红白格桌布强制性推行了下去,甚至搞了一个比赛项目,考核这件事。
折腾8年,花了5个亿
贾国龙的中国快餐梦
用八个字来形容贾国龙的最近8年,那就是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贾国龙这个名字,这不是因为他个人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新闻,而是因为他用自己的名字开起了中式快餐店。
做中国快餐,是贾国龙这8年来的梦想,也是他反复折腾的缘由。
2015年,西贝愿景确定了下来,即“全球每一个城市、每一条街,都开有西贝,一顿好饭,随时随地,因为西贝,人生喜悦”。
西贝发展蓝图。图源:《折腾不止》
在这个愿景下,每个城市、每条街开西贝,以牛羊肉为主、做正餐、价格高的西贝莜面村是无法完成的, 而快餐可以做到,就像麦当劳、肯德基 。
于是,从 2015 年开始,贾国龙就围绕快餐做了多次尝试。简单快进一下:
2015 年的西贝莜面工坊卖莜面,然后把西贝莜面工坊改成西贝燕麦工坊,之后再改为西贝燕麦面,还在 2016 年专门开了发布会,宣布要开超过 10 万家店;
2017 年的麦香村,产品从油泼面、汤面、拌面发展到羊肉面;
2018 年,打造“西贝超级肉夹馍”;
2019 年,尝试“西贝酸奶屋”;
2020 年开创“弓长张”快餐品牌,主打 33 道经典中国菜,打造中式现炒快餐。
2022年,又尝试了贾国龙酒酿空气馍,目标是日开一店,用一年时间在北京开出365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