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永澄老师
永澄老师,全名易仁永澄。他是一个负责任到唠叨的老妈子,一个专注帮助他人实现目标的创业者。学习目标管理,就找易仁永澄,想要实现目标,就找易仁永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混沌学园  ·  招募|和高手一起,击穿用户需求! ·  昨天  
学习曾国藩  ·  曾国藩:天道三忌,有一忌就可能影响终身!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永澄老师

永澄:别再瞎搞了,提升写作能力的方法根本就不是每天写文章!

永澄老师  · 公众号  · 学习  · 2017-06-10 23:12

正文



你知道的,我是做目标管理的,但是,可能你并不知道,任何一个做目标管理的人都是全能选手,因为,你的客户总是会设定各种各样的目标。所以,慢慢地我也练就成为一个全能选手,总能找到各种Bug。

比如说“写作能力提升”,但凡在成长这个圈子里,都知道写作的重要性,所以,目标达成术的课上,总是会见到各种伙伴的期待都是:每天写800字、每天写简书一篇、每天写公众号……

当我问他们:“为什么这么设置目标呢?”他们会说:“我要提升我的写作能力啊,因为写作能力很重要啊!”我总是会不厚道地问一句:“你设定的目标有助于实现你的目的么?每天800字,写作能力一定能提升么?

我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答案是:一定能提升,但是,这只是微不足道的提升,可以忽略不急的提升罢了。

我完全认同每个成长者期待提升“写作能力”的这个心情,但是我完全不认同这种粗糙成长的方式!精细化的提升方式必须要知道3个要点:

•  能力圈逐步扩张的逻辑

•  写作输出的层次

•  具体的实践策略

这3点都做到了,写作能力才有可能高概率提升,乃至突破。


写作能力的重要性,确实不需要再阐述,清晰思考、打通知识阻塞、精准表达、调动他人动机、抒发情感、形成模因等等。做为“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中,最难形成、训练周期最长的技能,写作同时也是高复利、高边际效应的技能,非常值得训练。

上面提到了,“写是训练周期最长的技能”,长要长到多久呢?我来举我自己的例子:我开始写博客是2002年,从博客中国、MSNSpace、Sohu博客、点点、自建博客、新浪博客到现在的自建博客和微信公众号,我每天都会持续书写,中断的天数可以用一只手数过来

也就是说,我已经写了整整15年了。

让我们来对比一下,2012年我刚开始书写成长类文章,与直到今天我依然在写的成长类文章之间的水平差距。下文是我在2012年5月写的文章,距今恰好是五年之遥。

字比较小,点击图片放大可以看清楚。以我今天的能力来看,这篇究竟写了什么啊?组织文字表达自己目的的能力非常差,想要表达的东西都说不清楚,要知道,那我已经持续书写10年之久了。

当然了,从资质的角度来说,我算是笨的,但是,你即便比我厉害一倍,写作技能的形成,大约也要5年之久,才能让自己能够清晰地表达吧?

从能力圈的构建角度来看,能力圈扩张的逻辑必然是:循序渐进、小步快跑那么,每天写800字、每天写简书一篇,有助于能力循序渐进、小步快跑地扩张么?如果不能,“每天做”是不是就是典型的低水平的勤奋呢?


再来看关于输出的层次问题,这个问题我在如何学习系列中《学习者必杀技,4层次价值输出体系》中已经谈到过了,我们要输出:作品、文章、库和卡片四个不同层次的内容。

通常来说,在微信公众号、简书每天写作,其实输出的是文章层次的内容。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凭什么可以持续输出文章呢?那让我们这种苦苦写作的人,心里怎么过意得去呢?

一个很少积累的写作新手,确实应该每天书写,但是你是每天写本书、还是每天写篇文章呢?都不能吧!能写点基本素材(卡片)就好了。

所谓的卡片,就是一张名片纸大小的内容,每一张卡片上记录一个要点。假如说,你是一个搞社群运营的,你每天都思考一个关于“更好”的问题,比如说:“学员报名如何才能更便捷?通知发布如何才能让更多人看到?”等等,既可以训练结构性思维能力,还可以再多问一句“这些套路背后的本质规律是什么?”来获得底层规律

每个人都应该培养一些内部的秩序感(见文章:《普通人通常不会在意内心秩序感的培养》),每天书写卡片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不断积累卡片,某一天就可以针对一个话题,比如说:“如何做好学员报名登记工作?”然后写一篇文章。等文章积累多了,你就可以写书了,比如说:《如何做好在线课程运营服务》等。

这里,我一定要敲黑板,很多人会说:“这么做的话,那要积累多久啊?”我就想回复你:“你不这么积累,不管多久都攒不出什么来!

我再多说一句,很多人训练写作能力,写了几篇文章之后,就发布到自己的朋友圈、各种群里,接着就开始考虑“为什么传播不远、为什么没有人看?”,然后就忘记自己的初衷了。想想看,是不是这样,传播这种事,明明是先写出有货的内容,然后才会有传播,而很多人又不积累,怎么可能写出有货的内容呢?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实践策略。如果你训练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将自己的思维理清、更好地使用结构化表达、把自己的体系更好地打通到一起,而不是要成为一个情感作家的话,那就可以直接采用我的策略:每日反思形成卡片

一个期待提升自己写作能力的人,通常都会有积极行动,但凡是行动,必然会有亮点和不足,如果能够对每天的亮点和不足进行反思的话(在公众号中输入:搜索,在搜索器中输入:反思或者复盘,可以找到系列文章),然后把反思过程写出来,每一个要点积累一个卡片,就够了。

想想看这个策略的优势吧。先看个反例,我遇到了一个小白,他每天要听“得到”,并且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每天写800字,说这样可以训练写作能力,还能学到东西。但是很快就发现,写完的东西过段时间再看,就仿佛第一次见一样。

站在元认知的角度来看,因为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认知无法有效对接,信息未被写入长时记忆系统,那么,在未来提取的时候,必然会遇到类似“忘记了”的问题。还是站在同样的角度,那就应该从已经做过的事情中获得全新的认知,这才是最高效的。那么,这个方法就是“做后学”,也就是在完成一件事之后对事情本身进行反思。

由于在做事的时候,自己是亲身经历,调用全身的感知系统参与实践过程,很多信息组块之间在调取的时候会存在关联性,调用也非常方便。在实践之后,对亮点和不足进行反思,本身就是把事情从长时记忆系统中调用出来(强化了调用,未来就更容易记住),然后对事情进行反思,相当于再加工过程。如果能够像上文提到的结构化加工、底层规律加工,那这个信息组块的价值就会大幅度提升。

反思并书写形成卡片,通过积累卡片来完成文章的书写,最后建立对某一个领域的整体认识,形成作品,构建该领域的话语权,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圈、影响力和个人品牌。只要抓住一件事,写作、结构化思考能力、抓住本质的能力、能力圈、影响力、个人品牌构建就全有了。


查理芒格说,没有必然赚钱的公式,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记住那些浅显的。反思,本身就是价值积累四大要素之一(见文章:《如何让自己做的少,但却得的多?》),这就是最浅显的,记住、持续做,很多结果就会出现,甚至你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所做的,只是把背后的逻辑分析给你而已。

这篇文章虽然是挂在告诉你如何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实现无数收益,但是,我更希望你能够看到背后的逻辑,为什么要这样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推导的原因。其实,我是用了决策原则和知识储备来分析的。

比如说“每天写800字”这种任务,就完全不符合我的决策逻辑的任何一条:增加认知深度、做能力圈里的事、边际成本递减、正向黑天鹅高发等等,所以,它极高概率是错的。所以,就需要不断去找本质规律,找到那些底层知识,比如说认知原理、关键原因分析等等,才可以真正想清楚这个策略。

看似,想清楚策略很麻烦,但是,用3个月找到策略,然后在高概率正确的事情上努力,和“每天写800”字写3个月,后者更显得低水平勤奋。而前者,更容易产生厚积薄发的效应,稍作积累瞬间超越后者。

希望,我的伙伴能够分清楚木盒和珍珠,到底哪个更有价值


说实话,我越来越喜欢搞目标管理了,首先,这套方法可以帮助别人把那种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落地;其次,可以让自己面对无数闻所未闻的目标,扩展视野范围;第三,可以不断检验我的解释体系,构建我的文化模因;第四,市场有巨大的需求,我可以持续提供服务,并且没有竞争者。慢慢打磨我的产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