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之路——新时代中国画新典范”大型系列活动由艺术类核心期刊《艺术市场》杂志社主办,《艺术市场》惠风书画院、《艺术市场》美术馆承办,李回源策划。此次活动是在成功举办“高峰之路——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系列活动基础上的进一步延续和提升。目的是通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大型艺术类核心期刊《艺术市场》杂志与中国画领域理论家代表尚辉、王平、于洋的对话,诚邀盖茂森、张复兴、老圃、孔维克、马海方、林容生、王辅民、喻慧、马刚、马顺先、王平11位艺术家,共同探讨“高峰之路——新时代中国画新典范”这一主题,为新时代中国画发展确立新标杆、树立新榜样,为新时代中国画发展的“高峰之路”起到真正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也希望借此契机“抛砖引玉”让广大艺术家主动“去伪存真”、树立“高峰意识”,探索通往“高峰之路”的思想和方法,主动承担起复兴文化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文/尚辉
《美术》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对于中国画的现代性探索可以说是当今美术界主题,如何走,从何处去,从什么角度去实践可以说王辅民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他正是用传统文化的元素,去构建现代中国画的当代性实践,使中国画的当代性探索具有一定前瞻性意义。可以说他的实践是为传统的中国画当代性和现代性探索提供了一种可行性。
王辅民《社火系列》45×48cm 2017年
在现代性绘画的探索中,如何汲取传统因素非常重要。如毕加索的现代性观念是从非洲雕刻中转化而来,这种创作方法能否给中国画家以启发,是新世纪以来思考最多的问题。王辅民即是以这种创作思路来探索和挖掘中国画的现代性,因此,他选择取材于西北甘肃一代的民俗风情。
王辅民《社火系列》45×48cm 2017年
社火是在传统节庆时节,带上面具、穿上戏服、上街游走的一种狂欢行为,也是一种祭天、祭地、祭神,为了祛邪辟恶保佑一年五谷丰登的祭祀活动。毫无疑问,社火活动带有一定的神秘诡异色彩。而王辅民作品的现代性就体现在神秘性上,并与原始社会聚会扮兽庆贺中所体现的人的意识紧密相联。所以,他的作品内涵并非是通过画面的平面构成和形式语言来表达现代人的视觉经验,而是在追求的神秘意识中把关于人的表现以及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有机结合。因此,王辅民的创作和探索方向即是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也是他在艺术追求上的基本立意与思考。
王辅民《陇东社火》124×124cm 2017年
当然,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如何表现社火活动中穿着戏服的人物形象,我认为王辅民画得十分巧妙。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感,有效地改变了我们的视觉经验,图像内容表面上看是带着夸张或放大面具的人像,而实际上则是把现实中的人物画成了戏剧中的人物,或是把现实中的人物和戏剧中的鬼神结合起来,以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形态,都与他在社火中表现的人、鬼、神之间构成了一种特有的对应关系,使得王辅民的画面中蕴含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意味。
王辅民《国泰民安》124×124cm 2018年
王辅民的笔墨既追求传统文人绘画的潇洒逸度,又追求毕加索描绘非洲雕刻时出于偶然的荒诞与变形,致使他的画面中形成了一种离奇与精致、粗放与细微的浓烈对比,有效地传递了现实与非现实、人与鬼神之间的意识变换,实现了现代性绘画的释放与突破。
王辅民《吉祥喜庆》124×124cm 2017年
1961年生于甘肃庆阳。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大美术系、获学士学位,曾任兰州画院院长,兰州市文联副主席,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王辅民《舞狮》124×124cm 2017年
王辅民《迎亲》124×124cm 2018年
王辅民《钟馗抓鬼》124×124cm 2017年
王辅民《北方跑马社火》95×46cm 2018年
王辅民《春韵》95×46cm 2018年
王辅民《大花轿》95×46cm 2016年
王辅民《大年》95×46cm 2018年
王辅民《大摊》95×46cm 2018年
| 微信编辑:庞边 |
AM 新媒体矩阵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