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授1958年毕业于北京四中。当年四中一代名师刘景昆先生那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给他后来的创作以极大的启迪,至今仍让他感到回味无穷。
李教授回忆道,一次实验课,刘老将各种试剂倒在一个容器里,但怎么也倒不满。刘老问同学:为什么倒不满
?有的同学说是化为气体挥发了,有的同学说是变成固体沉淀了。全不对,刘老把容器拿起来,原来容器是漏的!课堂上顿时爆发了一片笑声,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笑得喘不上气来。李教授说,刘老此举是在告诉同学.有时工作方法虽然不错,但使用的工具出了问题,工作还是不能干好。
刘老的每一堂课都能让教室里充满了笑声.而在哈哈大乐中.学生们轻松地学到了知识,还极大地开启了自己的思维空间,了解了许多人生的哲理。“
我想教学教到这种程度,是水平,更是一种境界!
” 李教授由衷地赞叹道。
李教授后来也登上了讲台。
如何把课讲得生动活泼一直是他追求的一种境界
。在大学讲堂上,他的课以其广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大受学生们的欢迎。他的讲台下曾长期放了一个录音机,那是没有机会听他讲课的学生偷偷放的,为的是弥补缺课的遗憾。
1979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拟出一套《少年百科丛书》。经北京市教育局推荐,以文笔生动、风趣见长的李毓佩教授成了作者之一。李教授的第一本著作名为
《
奇妙的曲线
》
。这本小册子仅在中少出版社登记的印数就达140万册。紧接着他又应邀为《我们爱科学》、《少年科学画报》撰写数学科普作品。从此他的科普创作一发而不可收。
创作伊始,李教授就把握了一条原则:
由于自己的作品主要面对的是广大小读者,因此既要普及数学知识.还要讲求可读性、趣味性,小朋友阅读时“最好能乐”
。已自成一派。
一位学生家长在写给李教授的信里说,他给孩子买过不少书,孩子看完就随手送人,
惟有对李教授的科普作品爱不释手,反复阅读从不送人
。而且老师反映,孩子的数学成绩进步了,特别是爱提问题了。
2000年的一天,李教授到三联书店去讲演,讲演结束后,一位中年人走到李教授面前。他手里拿着一本书恭敬地对李教授说:“在报纸上知道您今天来这里讲演.我特意赶来。您的这本书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一本书,我一直保留至今.希望您能给我签个字。”李教授拿起书一看,原来是1979年出版的自己的第一本科普图书(奇妙的曲线)。20年了啊! 李教授顿感心潮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