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学爱好者俱乐部
我们是一线教师,我们都热爱数学。本公众号旨在传播数学文化,科普数学知识。你可以走近数学名师,追寻牛娃成长之路,还有烧脑趣题,数学教学经典案例分享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为什么有些书宁可不读也不可随便读?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被男朋友偷穿过的袜子,很难看不出来.... ·  3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为啥说KAYANO 30是鞋柜种的稳定派?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学爱好者俱乐部

数学世界里的“郑渊洁”

数学爱好者俱乐部  · 公众号  · 数学  · 2019-05-28 18:00

正文

文章 来源: 埃尔特


如今,青少年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正日益为国人所关注。“从娃娃抓起“早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怎么抓?抓什么?却见仁见智:理论的大树离不开实践的土壤:鲁迅先生曾说过:“单是话不行,要紧的是做。”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李毓佩先生就是一个一直在“做”的人。


李毓佩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


两次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曾获全国少年儿童科普图书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评奖一等奖。


20年来出版科普图书60余本,短篇600余篇。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起,他即开始在 数学领域里打造一个神奇的科普世界 ;廿多年来,他的园地里开满了奇花异草。一阵阵扑鼻的清香传输着科学的养份,令无数青少年心驰神往,笑声中学习。



李教授1958年毕业于北京四中。当年四中一代名师刘景昆先生那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给他后来的创作以极大的启迪,至今仍让他感到回味无穷。

李教授回忆道,一次实验课,刘老将各种试剂倒在一个容器里,但怎么也倒不满。刘老问同学:为什么倒不满 ?有的同学说是化为气体挥发了,有的同学说是变成固体沉淀了。全不对,刘老把容器拿起来,原来容器是漏的!课堂上顿时爆发了一片笑声,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笑得喘不上气来。李教授说,刘老此举是在告诉同学.有时工作方法虽然不错,但使用的工具出了问题,工作还是不能干好。

刘老的每一堂课都能让教室里充满了笑声.而在哈哈大乐中.学生们轻松地学到了知识,还极大地开启了自己的思维空间,了解了许多人生的哲理。“ 我想教学教到这种程度,是水平,更是一种境界! ” 李教授由衷地赞叹道。

李教授后来也登上了讲台。 如何把课讲得生动活泼一直是他追求的一种境界 。在大学讲堂上,他的课以其广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大受学生们的欢迎。他的讲台下曾长期放了一个录音机,那是没有机会听他讲课的学生偷偷放的,为的是弥补缺课的遗憾。

1979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拟出一套《少年百科丛书》。经北京市教育局推荐,以文笔生动、风趣见长的李毓佩教授成了作者之一。李教授的第一本著作名为 奇妙的曲线 。这本小册子仅在中少出版社登记的印数就达140万册。紧接着他又应邀为《我们爱科学》、《少年科学画报》撰写数学科普作品。从此他的科普创作一发而不可收。

创作伊始,李教授就把握了一条原则: 由于自己的作品主要面对的是广大小读者,因此既要普及数学知识.还要讲求可读性、趣味性,小朋友阅读时“最好能乐” 。已自成一派。

一位学生家长在写给李教授的信里说,他给孩子买过不少书,孩子看完就随手送人, 惟有对李教授的科普作品爱不释手,反复阅读从不送人 。而且老师反映,孩子的数学成绩进步了,特别是爱提问题了。


2000年的一天,李教授到三联书店去讲演,讲演结束后,一位中年人走到李教授面前。他手里拿着一本书恭敬地对李教授说:“在报纸上知道您今天来这里讲演.我特意赶来。您的这本书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一本书,我一直保留至今.希望您能给我签个字。”李教授拿起书一看,原来是1979年出版的自己的第一本科普图书(奇妙的曲线)。20年了啊!  李教授顿感心潮起伏!

20年来,李教授出版各类数学科普图书100余本,短篇 800余篇,总计约1000万字。他的作品《奇妙的曲线》、《科学的发现-圆面积之迷》获1993年 中国图书奖一等奖 、《不知道的世界——数学卷》获1999年 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又获第七届精神文明 “五个一工程”奖 。至此,他已 囊括了国家图书界的三个最高奖项 。此外他还获有来庆龄儿童文学铜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全国畅销书奖……等诸多奖项。为此他被业内人士称为“ 获奖专业户 ”。1990年他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授予“ 建国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 ”称号。

李教授的作品为何广受好评?不妨先了解一下他的创作思想。 李教授认为,人的早期培养异常重要,而科普作品是一种很好的启蒙形式。 他的专业是数学。 他说数学的一个特点是表述形式简单、格式化,因此而貌似枯燥令人生畏。 其实那些神秘的符号、公式最初在数学家眼中都是活生生的东西。 数学科普作品就是要还原那些活生生的东西 .让孩子们不再厌烦数学或成为“做题工匠”.要让他们体会到 数学其实是生动有趣的

李教授把自己的读者定位在最广大的青少年而不是少数“尖子” 。因为他觉得将来专门从事数学研究的毕竟是少数人,而更多的人是把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或认知方式。李教授指出, 数学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思维,一种方法、数学能培养人具有了解未知事物的兴趣和愿望,有效地开阔人的思维生间,丰富人的想像力 。而缺乏想像力的人,是难以具备创新能力的。

在写作标准上,李教授对王元院上曾提过的4个字—— 准、新、浅、趣 深以为然。他认为其中的“浅”是指通俗易懂而不肤浅。“浅”还表明作者对问题看得透彻,就像未受污染的水潭——深,然而澄澈见底。“浅”其实是很难的,对作者的能力,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没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固然写不好科普作品,而有些数学家往往也会感到难以下笔。

在写作形式上,李教授选择了用故事作为载体讲数学。他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 不爱学习的孩子哪儿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一个也找不到。 因此他决定用故事的“瓶”来装数学的“酒” 。通过观察,他发觉童话、侦探、探险、斗智这四类故事最受孩子们的欢迎,而围绕着这些题材,他的创作风格逐渐形成。



“爱克斯探长”、“铁蛋博土”、“瘸腿狐狸?、“独眼狼”……一个个活泼灵动的人物,一个个充满人情味儿而又好玩的故事从李教授的笔下喷涌而出。每一个故事均体现了一个数学道理,或解答了若干数学难题。这些故事不仅让孩子们大声叫好,而且在目前不大景气的科普界吸引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眼球”,著名作家叶水烈在读了李教授的作品后叹曰: “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2002年8月,世界数学家大会将在中国召开。中国是第一个举办这一高规格的世界数学家人会的发展中国家。为迎接大会召开,李教授精心创作了一套数学科普丛书.包括 数学侦探故事(爱克斯探长)、数学童话故事(奇妙的数王国)、数学历险故事(荒岛历险), 以此作为向大会的献礼: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将中科院院士张景中先生的科普作品和李教授的这套故事丛书汇集在一起,以 “院士数学讲座专辑” “数学故事专辑” 的形式出版,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学术界、教育界、出版界,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给予这两套书非常高的评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