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世纪六十年代就玩音响、自制收音机
八十年代花了五千港币买的机器却被震坏了
九十年代开始在音响杂志开设专栏
而今他更是发烧友心中的“明灯”:
国内很多大型音乐作品都会请他监听“把关”
给发烧友分享的唱机永远是最合适的
他和“发烧”的故事缠绵了半个多世纪
这些故事沉淀了岁月的痕迹,
听起来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发烧李”的那些事
-“发烧李”与他的听音室-
“发烧李”,在发烧友心中鼎鼎大名,他对音响器材、发烧碟的评价可谓是字字珠玑,是发烧友们心中的明灯。近日,小编特别有幸电话采访了“发烧李”——李炳实先生,听他讲讲那些“发烧”的事儿。
“发烧李”的听音室里不仅有他心爱的ALTEC“剧院之声”A5音响系统,更有众多的音响、碟片等着他去试音、测评、写文章。今年七十二岁的老先生谈起音乐更是十分健谈,虽然是电话采访,可他的声音听起来十分年轻。
出生于1945年的“发烧李”正是和新中国成长起来的那一辈人,那时候百废待兴,即使是身处广东这样一个比较开放的省份,收音机也是种奢侈品。
他的第一个“音响”就是一台组装的矿石收音机:在五金店买个矿石点播器、做一个线圈、和电容连起来就组装成了一台收音机了,加个天线就能收听到电台音乐。
-“发烧李”的卡式座-
那时候的矿石收音机电线很长,经常挂在树上,当时还只是个小学生的“发烧李”还不懂那么多:这可是会“引雷”的,非常危险。而这个小小的收音机就是他的全部世界,毕竟经济紧张的五、六十年代,人们吃饭都成问题,拥有一台收音机并且能听音乐,这是多么幸运啊!
而从来之不易的收音机里传出的音乐,是那些黑白岁月里最温柔的声音,有广东人爱的粤曲,还有当年的“流行歌曲”:《东方红》《乌苏里船歌》《敖包相会》《英雄赞歌》《歌唱祖国》等等,都好听的不得了!
“发烧李”这“发烧”的半生,可是听过最“贵”的音乐。和现在喜欢节奏舒缓的音乐不同,年轻的时候,他喜欢听“暴躁”的音乐:动态大的、气氛火爆的、鼓声强烈的。听起来就是“过瘾”!
这些“爆棚”的音乐却让他有了最心疼的一次体验:八十年代听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时,曲中的炮火声竟然把美国产喇叭的纸盘给震坏了!
-“发烧李”的开盘机-
那还是1983年,那个喇叭价值五千港币,还要多付一千元人民币作为“代购费”。这美国产的喇叭只有香港卖,可是“发烧李”还不敢买走私货,只能用一千元买一个指标(香港往返广东的船员每个人只有两个带货指标)。这付出的沟通的时间也就不说了,为这个喇叭的花的钱就让人心疼。
这五千港币和一千人民币在八十年代是什么概念?当时几百人民币就能盖一个水泥房,几千块若是买了小楼,“发烧李”可就赚翻了。而这昂贵的喇叭,没听多少次,就被《1812序曲》里的炮火震坏了。
因为当时用的是气垫喇叭,冲程和摆幅都很短,当连上几百瓦的电之后,它的纸盘就被撕裂了。“发烧李”今天想来心痛不已:“别人工作两年攒钱都买不到的喇叭,让我‘几炮’就打碎了,你说我惨不惨?!”
-“发烧李”听音室的机器-
从1995年开始,“发烧李”就在音响杂志开设专栏写测评了。九十年代的广东,国外的音响已经很容易进入中国市场,国产的唱机、放大器也百花齐放。
那时的“发烧李”从七十年代玩立体声到九十年代,他已玩了十多年的高保真音响了。与那时候“崇洋媚外”的潮流不同,他觉得国内也有很多不错的音响。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人邀请写了一篇介绍音响的文章,反应挺好,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写了下去,一写就是二十多年。
-“发烧李”的专栏文章-
“发烧李”的文章都是真心实意的推荐,乐于分享好音响、好唱片。一次,一个小厂家请他听放大器,对方用摩托车拉机器,从广州跑了七八十公里到他家。“发烧李”说,我给你写文章,写完后你们把机器再拉走。对方特别惊讶:“发烧李,你可真是活雷锋,写文章既不要钱也不要我的机器!”“发烧李”的初衷很简单,他乐于推广好音响,更愿意看到国内生产好音响的厂家能做得更大,下次不再辛苦的用摩托车拉机器过来,他就觉得欣慰了。
这样真诚的推荐文章,被发烧友们称之为“放毒”,因为看了“发烧李”的推荐总会忍不住想买,如果买不到他推荐的唱片,就有种失落的感觉。
-“发烧李”的听音室-
和瑞鸣的结缘,那是2007年的一张《鼓舞心弦》。给“发烧李”听的时候,还是个小样。他一听就感叹:“哇,真好啊!”
后来听到《伶歌》的小样,“发烧李”就说不用写《伶歌》的推荐了,因为只听一分钟就知道这张专辑定会大卖。
-“发烧李”的瑞鸣唱片-
“我觉得《伶歌》实在是太好了,它是中国音乐的精华。传统的京韵唱腔配上了现在的乐器,表现很丰富,录音也很棒。我们的国宝文化在唱片里复活了。”
果然如他所说,《伶歌》这张专辑很受发烧友的欢迎,很多人是因为《伶歌》而认识瑞鸣、喜爱瑞鸣。“发烧李”说,从《伶歌》之后,更多人看到了瑞鸣所走的这条新路,瑞鸣的音乐能让人们感到传统文化的朝气和活力,这是瑞鸣最独特、最吸引人的地方。
他接着又提到《藏·密》专辑一个小插曲。有一次瑞鸣制作人叶云川做客“发烧李”家中,“发烧李”放了瑞鸣的《藏·密》唱片,叶老师的眼睛有些湿润,感慨这张经过无数努力,付出巨大代价创作而成的藏族文化专辑卖得并不好,有种蒙尘的感觉。“发烧李”安慰叶老师:“这张专辑很棒,但别人不懂它,虽然它已经上市了几年,我仍然要为它写一篇文章,因为它是好音乐。我希望瑞鸣一直坚持做黑胶、做音乐。”
-“发烧李”的部分收藏-
瑞鸣按:
李老先生的大半生浸润在发烧音乐中,今天的文章仅仅是他大半个世纪“发烧”生活的管中窥豹。接下来,小编还会分享对李老先生采访的下篇,聊些发烧“干货”:新买的音响要不要煲机?唱机是国外的好还是国内的好?黑胶到底怎么保养?以及“发烧李”的写文章的心路历程以及给众多发烧友的诚意建议。
更多关于“发烧”的那些事,请大家期待下篇哦。
瑞鸣音乐《藏·密》专辑封面
(图片来自瑞鸣)
Q:我们有哪些产品
A:CD、DSD、HQ、蓝光CD、黑胶
Q:我们在哪里?
A:试听独家合作·网易云音乐
Q:如何购买瑞鸣唱片
A:微店、官网、网易严选、网易云音乐、京东
Q:合作、投稿?
A:[email protected]
戳这看:他说:喜欢黑胶的99%是男性 | 黑胶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藏·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