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今天上午的债市情况,包括债市下跌、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势、资金更紧等。同时,作者也解释了固收+专区的两个图,包括不同资产位置、固收部分选取的债券指数、权益部分风格等。此外,文章还涉及央妈今天的操作、银行存单、短债、利率债的情况,以及今天的投资建议。
今天上午债市继续下跌,3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0.95%,本周跌幅接近1.5%。虽然年初以来超长债仍有赚钱效应,但资金利率水平使得跌势未止。
作者解释了固收+专区的两个图,包括行情说明和产品说明。行情说明展示了不同资产的细分品种的位置,固收部分选取了不同的债券指数;产品说明则刻画了产品的波动率、投向和权益部分风格。
央妈今天净回笼400亿左右,资金相对昨天更紧。银行存单大幅上行,受困于资金紧张和同业活期存款自律。
作者建议春节后对于纯纯的债不跟投,组合控制回撤。对于已经跟投表韭量化发车的,今天可以小赚一笔。
1、一段话介绍今天上午的债市?
答:今天,债市继续下跌,昨天我们在文中做个预测,30年国债此轮上行看到1.95%左右的位置,彼时30年国债尚在1.87%,而截止今天中午,已经突破1.91%了。
截止今天中午,3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L2503)跌0.95%,本周跌幅接近1.5%,
从2024年初以来,这已经是仅次于去年9月底10月初、7月、4月的第四大单周跌幅
,但即使如此,超长债仍然是年初以来,唯一仍有赚钱效应的板块,10年国债已经突破1.7%,回到去年圣诞节的位置了。所以,超长债还谈不上惨,按照目前的资金利率水平,也很难笃定说已经跌到位了。
具体上午的行情,我们一早就在星球里解读了,下图,总结来看就是,
央妈没当回事儿,资金更紧了,债券继续跌,而长债也扛不住了
。
而投资上的观点,
我们昨晚在
《
股债到了变盘时刻?
》
其实都谈了
,建议大家可以看看,核心观点一直没变:
1、
债市没到变盘时刻
,依然向上有顶;
2、
但是不建议此时左侧抄底
,等待资金宽松信号到来后,做右侧,明显性价比更高;
3、
破除三大信仰
,分别是“宽松是必然的”、“债券每调买机”、“股票熊市思维”;
4、现阶段,
股债均衡配置
,或者用固收+的配置模式,比抄底债券,更具性价比和实操性。
上面这篇文章,
也被理财通,在首页置顶了,下图。
如果春节之后,跟着我们的跟投节奏和建议,摁住加仓债基的手、尽可能的股债均衡配置,应该现在都比较淡定,欢迎大家多把我们的账号,转发给好友和客户,谢谢啦。
2、解释下固收+专区的两个图。
答:昨天开始,我们更新了固收+专区的两个图,大家问题很多,我大部分没精选也没答复,想着今天统一答复一下,
只说一次哈,想回过头来看的,收藏下这篇。
第一张图,是行情说明,是日度更新的。
目的让大家知道,几个大类资产的细分品种,走到哪个位置了,上图。
第一部分是
“货币基金和一年定存”
的收益率,相当于和无风险利率进行比较;
第二部分,
“固收部分”
,选取了1-3、3-5、7-10这三个主流的债券指数,大家可以看下,今晚,7-10的年初以来收益也要转负了,也就是说纯债基金今年大概率都亏钱了;
第三部分,
“权益部分”
,选取了稳定和成长风格,其中稳定就是偏红利和价值的,然后有大小盘的对比,和两个港股指数,其中可转债指数选的是等权指数,降低银行转债等大盘转债的影响,更加公允普适一点;
第四部分,
“参考基准”,其实就是针对固收+的
,分为一级债、二级债、偏债混,对应着不同的权益比例,可以看到,年初以来,一级债的收益率在0.5%左右,二级债和偏债混都在0.8%左右,远远跑赢纯债基金。
第五部分,
“股债性价比”
,我选取了A500和恒生指数的股息率,做了两个对比,
其中当前值越大、分位点越高,说明股票的性价比越高
,目前都处于高性价比区间。
第二张图,是产品的说明,是周度更新的。
因为不想太让大家关注短期业绩。
前三个标签,分别是:
标签1,刻画产品的波动率
,分为低波、中低波、高波,波动率越高,弹性越大;
标签2,刻画产品的投向
,有些是只投股票的、有些是股票和转债都有;
标签3,刻画权益部分的风格
,有些是大盘均衡,有些是比如包含了港股的。
比如,
今天港股继续领涨,如果大家近期关注港股,就可以看上面近一年业绩最好的产品,
中欧丰利A(014000)
,因为之所以近一年业绩好,一块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中包含了港股的仓位,而这部分仓位,贡献了很大的超额。
基金经理是华李成,很多人估计认识,按四季度末的持仓看,
一共15个点左右的权益仓位,港股占一般多一点。
前十大个股,六个港股,最大的是腾讯和阿里,银行股也买的工行和建行的H股
我们把标签贴一下,还是为了方便大家,
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当然你也可以无脑买,直接买入我们表格中的所有产品。
3、央妈今天干了啥?
答:
上面截图有提到,净回笼400亿左右。
资金,相对昨天更紧。
4、银行存单怎么样?
答:大幅上行,主要是资金紧,银行也实在缺钱,受困于去年底开始的同业活期存款自律。
5、短债(信用债)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