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读书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方式。好书/故事/美文/电台/美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英国社会学家麦克·布洛维逝世,享年78岁 ·  2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往前走,欲望有着了不起的作用 ·  2 天前  
十点读书会  ·  千万别小瞧一个面相好的女人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读书

孩子聪不聪明,过年吃顿饭就知道

十点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25-02-05 18:30

正文


一到过年,家里有孩子的,一定都感受到孩子那份欣喜若狂。


收红包拿压岁钱,穿漂亮衣服买心爱的玩具,还有,尽情享用一大桌子的美味佳肴。


我老家过年就这样,饭点还没到,一大群孩子就在厨房门口喊“好香,好饿啊,啥时候开饭”。


终于上菜了,好多孩子迫不及待开吃,抢着盘里肉多多的鸡腿,吃得一脸满足的幸福样。


然而,一顿饭的功夫,却看到不同孩子在饭桌上的表现。


有的只顾着自己,直接把喜欢的菜端到自己面前,不给别人夹菜的机会;


有的拿筷子在菜里搅来搅去,找不到喜欢吃的还一脸嫌弃;


有的一边吃,一边跑来跑去,甚至拿餐具当玩具,大声喧哗;


有的则完全不一样,不跟别人抢吃,有什么吃什么,一举一动像个小大人似的。


看到这么一句话:


从一个人拿筷子的样子就能看出他的出身,一个人在吃饭时不经意流露出来的举止最能看出他的修养与内涵。


正所谓饭桌见人品,孩子吃饭这件小事,恰恰暴露他的个人素养和未来人生走向。


孩子有这3种表现,正是典型的“聪明相”。




去年过年刷到一个视频。


宝妈@萍萍 家里来了两大桌客人,大人忙不过来,结果她两个孩子,直接抡起两个大锅铲在厨房忙了一中午。


炸糖醋鱼、白灼鲜虾、炒鱿鱼荷兰豆和面条……



娴熟的颠勺、放料,一看就是在家没少做饭的;就连斩白切鸡的技术,都让无数大人自愧不如。



过年聚餐,最忙就是厨房做饭的人。


大部分孩子似乎很习惯等着饭菜上桌,自己坐享其成,明明看到父母忙得焦头烂额,却还心安理得啃着瓜子,吃着零食,看着电视,眼里一点活都没有。


但勤快的孩子,却主动走进厨房,时刻关注着父母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


剥个蒜,切个葱,调点酱料,总之会想办法积极参与和表现。


就算厨房没有他的用武之地,他也不会就此闲下来。


而是提前收拾好吃饭的桌椅,摆好碗筷,招呼家里的客人,看看要不要加点水或者饮料。


堂姐10岁的女儿,就是这样一个“闲不住”的孩子。


从小学做饭的她,不仅跟妈妈一样,是家里的大厨,还特别会照顾人。


有次带儿子去他们家,她一看到小弟弟,赶忙端来一盘葡萄,说很甜,谁都喜欢吃。


不但如此,吃饭时她忙着介绍:“弟弟爱吃什么,有鸭肉、肥牛汤、花甲,看看哪样最喜欢。”


饭后主动让我们别动去客厅吃零食水果,她和妈妈收拾就好。


就这样,去过一次后,儿子天天惦记小姐姐的好,老说下次还去。


谁不喜欢和这样的孩子亲近?


同龄孩子还处在玩闹捣蛋的阶段,她已经是家里“一把手”,承担各种厨房活、家务活。


不用父母督促和提醒,看到谁有需要,就果断上场,尽自己所能,发挥自己小主人的作用。


这些落落大方,小小年纪就有责任和担当的孩子们,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一样会用爱去反哺父母,经营自己的家。


孩子眼里有活,终被热气腾腾的生活所包围,所充满。




说到过年吃饭最令大人尴尬、头疼的事,莫过于自家孩子没规矩,行为失礼。


有次家庭聚餐,一亲戚小孩不等大人上桌,就径直跑到主位,拿起大鸡腿开口就啃。


父母看到后赶紧阻止,叫他下来,他压根不理会。


多说几句,干脆摆起臭脸,把鸡腿扔在桌面上气呼呼跑开了。


这一幕,真让人目瞪口呆,心里不停摇头,质疑父母平时的管教。


吃饭这件事,尤其是过年聚餐,礼不可废。


哪怕孩子再小,饭桌规矩必不可少,因为他的行为举止,都藏着自己和父母的教养。


主持人撒贝宁小时候,家里长辈对他吃饭规矩要求很高。


如果碗里有菜没吃完,不准再去夹同样的菜,否则长辈二话不说一筷子打过来,让他长记性。



吃饭更不能唱歌、说话,不然也会被打。



正因为长辈严厉的餐桌教育,让撒贝宁从一个喜欢胡来捣蛋的熊孩子,慢慢长成懂规矩、有礼貌的好学生。


饭桌无小事,趁早立下餐规,教导孩子正确的用餐礼仪,是每位父母的自觉。


以下这些规矩,平时一定要让孩子知道:


1、长辈优先。


等长辈落座后才上座,等长辈夹完第一道菜再轮到自己。


2、坐姿端正。


挺腰端坐,不翘二郎腿,不窝着身体,用餐时最好端起碗,把饭菜送到嘴里。


3、夹菜不搅盘。


不要为了挑喜欢吃的菜就用勺子或筷子在盘里翻来翻去,看清楚要夹哪一块,夹好放碗里。


4、尽量不出声。


不吧唧嘴,也不要随意说话、大声吵闹,或者用筷子敲打碗碟,打喷嚏要懂得回避。


吃饭过程中,细嚼慢咽,喝汤时等汤凉了再慢慢喝。


5、不妨碍别人用餐。


不抢食,等别人夹完菜再夹或者转动转盘,勺子或筷子不碰撞别人的。



6、不低头玩手机。


还没吃完饭,就专心好好吃,想玩手机等吃饱了,跟长辈说一声“我吃好了”再离席。


要知道,孩子饭桌上的表现,就是家庭教育的验收单。


当他学会尊重别人、守礼仪懂规矩,不管去到哪,都会受大家欢迎,更容易赢得尊重和认可。




前几天女儿学校开家长会,班主任说到一个很小的生活细节问题:


班上一半以上的孩子,每天在教室里吃午饭,桌子地上总有掉下来的米粒,餐盘里全都是剩饭剩菜。


仅有八九个孩子,能保持桌面整洁干净,不掉米粒。


就算吃不下,也会把剩余的饭菜、汤水分开倒进相应的垃圾桶里。


而且据观察,这些孩子平日不仅表现优异,还很关心同学,总跟老师说“谢谢”,一看就很懂事,会体恤别人。


为此班主任特地提醒大家:


不要只关心孩子是不是吃得好、吃得饱、吃得有营养,还要引导孩子珍惜粮食,学会感恩。



的确很有道理。


如今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吃饭更不是什么令人发愁的事情。


所以,他们把每日的吃喝用度视为理所应当,就算不想吃、吃不下倒掉,也不觉得有问题。


特别是过年,面对满桌子的大鱼大肉、美味佳肴,他们习惯吃两口就不吃,或者随意糟蹋。


英国教育家尼尔曾对这类孩子作出评价:


他们对待食物的态度,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以自我为中心。


因为只顾着自己,看不到食物背后是父母辛勤的工作、农民伯伯的付出、大自然的馈赠,所以很难怀有感恩的心,珍惜眼前的盘中餐。


而那些从小懂得食物来之不易,感恩父母做饭辛苦,不挑食浪费的孩子,能设身处地理解别人,顾及别人的感受,更容易收获爱和幸福。



美食家蔡澜先生,尝遍无数美食,得出这样的生活智慧: 碗净,福至。


对于孩子而言,亦是如此。


当他用心对待碗里的一粥一饭,明白一切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


他对食物心怀感恩,某种程度上,也会对生活心怀敬畏。


等日后他离开家庭,奔赴属于他的远方,才能凭借心里的良善、真诚,从容而优雅应对一切挑战和困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