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维舟
维舟的观点、评论与文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PPSO  ·  OpenAI 和 Grok 都在卷的 ... ·  11 小时前  
APPSO  ·  杨植麟和梁文锋,论文撞车了 ·  2 天前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50221] ·  3 天前  
APPSO  ·  刚甩掉 OpenAI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维舟

郑州(中)

维舟  · 公众号  ·  · 2020-11-24 11:00

正文

郑州 商都遗址公园 汤始建亳 浮雕墙


3



1950年秋,当时的郑州南学街小学教师韩纬周在城南二里岗一带意外发现部分陶片和磨制石器,经鉴定是商代文化遗存,之后经考古学家安金槐、邹衡等人发掘、研究,推断这一遗址是比安阳殷墟更早的商代城市,其时间不晚于公元前1500年。 郑州这座城市的历史,由此忽然向前推进了数千年之久 ,就像埃及的阿拉伯人惊喜地发现金字塔原来已有数千年历史了。

多数学者认为这处商代遗址是商代早期“汤始居亳”的亳都(现商都遗址公园的浮雕墙便以此为准来展现想像图),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商代中期“仲丁迁隞”的隞都。这一商代都城的城墙平均高10米,宽20米,周长6960米,面积约3.2平方公里,比明清郑县县城(按传统规制“周回九里三十步”)还大1/3,按1万劳动力计算,以当时的工作效率每天劳作10小时,安金槐估计须18年才能夯筑完成——与此相比,安阳殷墟却没有城墙。

郑州商代遗址在1961年被公布确认,1974年郑州也因此被列为历史文化名城,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未受到重视,至少直到1980年代初,在商代城墙遗址上玩耍仍是当地少年常有的事。迟至2003年10月版的《郑州市交通图》上,老城东南角“商城遗址”旁还标着“市第二变压器厂”。但就在这一年11月,郑州发出了“列入中国八大古都的倡议书”,并于第二年被中国古都协会认定为八大古都之一,此后又加入世界历史都市联盟。

现在,在商代亳都都城遗址的汉白玉碑文上, 郑州已自称“可谓当今世界年龄最长之都市”。 一个历史浅短、火车拉来的城市,忽然之间凭空多出许多“文化积淀”来 ,这正如湖南株洲对神农的推崇一样,是一种受焦虑感驱使的需要。所不同的是郑州更迟才捡起这份天降的礼物:“郑州商代遗址”的石碑是2011年1月1日才立的,同年宣布将围绕“中国早期历史文明”这一主题建设25个考古遗址公园及10个国有的博物馆(其中包括投资5.6亿元建设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工程),最终合成一个完整的环状城市中央公园。

作为这一计划一部分的商都遗址公园,已于2014年12月20日开园。那天午后过去,远远便看到黄土夯筑的城墙,门口横着几辆农用车和摩托车,入内一看,粉墙上大致介绍了下商代遗址的规模、形制和宫殿复原图,旁边两棵树之间拉起一根晾衣绳,挂着几件衣服。

除了浮雕墙上的商代场景想像图、玄鸟广场,整个公园和一个普通的城市新公园无甚差别,树木尚未长成,草皮也未植好,而往来的市民跳广场舞、抖空竹、放风筝、聊天、散步,大概也无人会发思古之幽情,他们只是觉得园里那些商代的文字和符号看上去比较费解罢了,和自己并无实际的关联。

河南博物院 大厅铜像 “豫”与“象”有关

在老城另一头,近人民路的商代遗址公园建成早得多,中央一个青铜铸鼎的基座图案上,画满了不少涂鸦。 作为商都和河南省会,郑州对商代文明的符号可说也用得不少 :人行道上大大的甲骨文和玄鸟符号、地铁里每一个站台上的红色饕餮纹、河南博物院大厅里的人与双象铜雕(“豫”与“象”有关,原河南教育出版社也因此1983年更名为“大象出版社”),到后来都让我怀疑,自己入住的那家装饰风格浮华的酒店外部一排的大象石雕,或许也是有此意味。

不过,要让普通人理解远古的商文明毕竟是太难了,大体可以设想,这些文化符号渗入市民生活的程度,还远比不上杜甫诗歌对成都人的影响。在这里, 历史不是仍活着的传统,而是有用的象征符号

4



真正与人们的生活存在有机联系的传统,是那些距离年代近得多、但被遮蔽的传统。把一个广场命名为“玄鸟广场”、立一块商文化的浮雕,并不能就此让人体会到这一距离年代已极为久远的文明,对现代人来说,这差不多就像是陌生的异文化。

就连拍婚纱照,人们也宁可选在文庙的乡贤祠前,而不会在商代城墙遗址之下。文庙和城隍庙是郑州古建筑的孑遗(看老地图,清末民初文庙东还有祖师庙,城隍庙两侧亦有岳公庙等,现皆已不存),只可惜那天去得迟了,时近五点,刚好吃了个闭门羹。

在周围看看,这一带几乎是所谓“传统文化糟粕”的聚集地。在旁边的街巷里过去,多是这样的招牌:观香、慧智堂、妙凤佛香堂、道家武当山命运风水,路口一家店招牌上写着大字:“宗教用品超市——佛教用品一站式批发基地”,而城隍庙西侧则是一家“禅缘山舫佛教用品”。这些店经营的门类十分广泛,其中一家标示着包含“观香预测、开光安神、看治邪病、婚姻爱情、官运财运、阴宅阳宅、求儿求女、指点迷津”等等。

在城隍庙西墙外的“纪公园”(郑州城隍庙供奉代刘邦而死的纪信)是个小小的街心花园,坐满了在那摆摊设点的半仙们,倒也有不少年轻人在请他们指点迷津,其中一位三绺长髯、胸前挂着“中华易经”的半仙向我招手,“我帮你看看”,我本能地躲开——不过事后后悔了,我本该停下来听听他会讲些什么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