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输给了叙利亚,接过了国家男篮的棒。似乎不批评国足,就是不懂球,立场不正确。
无论批评不批评,我都不懂足球。我只是很好奇:国足是有必胜叙利亚的把握吗?实力是比叙利亚高了一大截,自己浪呀浪的,把机会给浪费了?如果实力在仲伯之间,输球不是很正常吗?足球的偶然性本来就大,就那个乌龙,你让我们的国足回去练三年用来进攻,都未必能复制,国足的失误你学不到。
很多拿叙利亚国内战乱说事,这个就更不靠谱了。人家国内战乱,跟他们足球运动员的水平有什么关系?这就好比说穷人家的孩子比富人家的孩子学习好,富人家孩子就应该被批评。什么时候开始,穷了就一定要学习不好?穷人家孩子就不能比富人家孩子更聪明吗?
我们的国足球员,是从我们的联赛选出来的优秀球员,我们的联赛,汇聚了目前我们最好的足球运动员。如果说我们有四五十个民间高手,上场就可以分分钟灭了日本韩国叙利亚,那我们可以使劲批评,赶紧换人。那问题是,有人换吗?你们心里想象的我们真实地实力,到底在哪里,难道像星球大战里的原战力
?每次国足出征,我们都要给个祝福,“别太放肆,没什么用(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这个事情,因为里皮的辞职,而更有戏剧性。把责任归结在里皮身上这个观点,也是很有市场的。在今年篮球世界杯之后,同样发生在了男篮身上。当时我的观点就是,要承认实力差距,出了问题就换帅,那是我们足球玩剩下的。没成想,篮球和足球接连都换帅了。谁玩剩下的不重要,好玩就行。
承认实力差距,这个是很难做到的。我当时在男篮那篇文章里举例,很多人总觉得自己孩子考不好,是老师教的不好,但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孩子实力不济。老师教得好别的学生,未必能教的了所有学生,里皮作为世界级教头,并不是浪得虚名。
当然,最有市场的一种说法,就是说国足拿那么多钱,还不好好踢球。国足拿那么多钱,不是因为长得好看,也不是考试考出来的,是市场供需的结果。球队拿着钱找人,就只能找到这样的,你要是觉得不公平,你有本事你也去拿呀。如果让每个国家挣钱最多的演员,每五个人组成一个队,搞一个演技大赛,你觉得我国实力如何?小鲜肉挣得那么多,总有人愤愤不平,说真正的演员没有戏演。小鲜肉没有偷,没有抢,如果我国吃瓜群众都不好这一口,他们又到哪里去挣这个钱?
这个类比有点误导了,我只想表达一个意思,国足球员拿那么多钱,是市场原因,不是说国家给了他们那么多钱,他们还辜负了国家的希望。真正需要国家给钱,需要提高国家足球水平的地方,其实并没有那么多钱。
我以前听得很多的一句话,
“我们有11亿人,难道找不出11个会踢球的吗?” 言下之意,是足协的人不作为,没有发现的眼光。现在11亿都变成更多亿了,但是换到原来的句子里,仍然适用。足协在选才的时候,十几亿这个数字,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你会踢球吗?你身边有人踢球吗?有谁踢过正式的比赛,有谁踢过联赛,有谁是注册球员?这么算下来,我们的球员池子,未必就比人家叙利亚多。
就会有人好奇,现在我们有钱了,使劲砸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这么多钱,还担心找不到人愿意来踢球吗?
这个就要从多方面分析一下,要看是谁的钱,谁来负责花。国家每年给体育部门的钱,那肯定是固定的,不会是无底洞。如果你是国家体育部门的领导,你来花这个钱,你会怎么花?那肯定是花在容易出成绩的地方,那什么地方最能体现成绩呢?
奥运金牌呀。
如果你是地方的领导,你来花这个钱,你会怎么花在哪里?那肯定是容易体现成绩的地方。
全运会金牌呀。
足球这项运动,其他国家也很普及,你要想找高水平球员和其他国家抗衡,没那么简单。其他国家不怎么普及的运动,相对容易出成绩。如果建造
100个小学足球场,培养100个小学教练的费用,和培养一个全国皮划艇冠军的费用差不多,那肯定是要把钱花在后面。100个小学,还未必能出什么球员,就算出了球员,那也是很多年以后了,又跟你有什么关系?
我们很多获得奥运金牌的项目,并没有什么群众基础,但是这并不妨碍大家为了金牌而欢心鼓舞。
2016年某知名门户网站发了一篇文章,说我们一枚金牌的平均成本,大约是6到7亿人民币。今年4月份新华社有一个新闻,说体育总局2019年压缩所有非刚性支出,力保奥运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