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部微信公共账号。秉承党报评论的厚土,我们向新媒体平台伸出小小一枝,期待与您一起见证复杂而深刻的转型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评论

【权威发布】陈刚:雄安绝不搞土地财政和形象工程

人民日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9-08 23:1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虽然新区规划方案尚未出台,但有三条原则是定了的,请大家放心:一是新区绝对不搞土地财政;二是一定要考虑百姓的长远利益;三是绝不搞形象工程。” 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表示。



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 刘向阳摄


雄媒中心记者报道: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从4月1日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公布,到现在已经5个多月了。这小半年的时间,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都在做什么,备受社会关注,雄安本地的百姓更是在热切期待。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雄安新区承担着特殊使命,定位很高,各界的期待也很高。


“虽然新区规划方案尚未出台,但有三条原则是定了的,请大家放心: 一是新区绝对不搞土地财政;二是一定要考虑百姓的长远利益;三是绝不搞形象工程。 ” 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表示。


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在雄安新区调研。 刘向阳摄


陈刚说,完成好建设雄安新区这个历史重任,必须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绝不能搞土地财政,不走房地产主导的城市发展老路。


建设雄安新区是国家大事,必须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百姓应得的补偿要给,但更要考虑他们的长远利益,让大家真正成为新区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使每个人在新区成长发展中实现全面发展。


要把雄安新区建设成绿色生态宜居新城,面临许多现实考验。 “华北明珠”白洋淀,会使新城平添灵动与魅力;相比之下,森林覆盖率则远远不够,更鲜见成片的树林。植树造林城市绿化,是新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白洋淀风光。 贺友顺摄


“雄安要增加森林覆盖率,对树木的需求量很大。但有一个原则,就是非苗圃的树不要。新区栽的树,绝不能是那种剪掉树冠从别处移过来的大树,更不允许把太行山上的树挖过来栽到雄安!这种祸害周边、损人不利己的事,我们坚决不做!”陈刚强调,新区植树绝不能急功近利,绝不搞形象工程。


按照这条原则,雄安新区新种的树可能没有那么壮观漂亮,但是“有苗不愁长”,只要踏踏实实地种,再过些年小苗也终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雄安新区美丽的风景。


稳扎稳打,为雄安新区未来建设发展加油点zan!



主办:中共河北雄安新区工作委员会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

运营: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监制:李长斗

编辑: 卢国玲、贾东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