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马斐九频道
专注品牌定位、营销管理、营销培训、客户开发、销售客户心理学、经销商管理、渠道建设、员工潜能等培训。【品牌故事】【营销思维】【煮三国 知管理】精彩不断!我们只做能学、能会、能落地的营销培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销售与市场  ·  胖东来2024年利润超过8亿元;B站首次拿下 ... ·  4 天前  
黑马营销  ·  2024年品牌营销,内容平台互动量TOP榜 ·  5 天前  
廣告狂人  ·  林黛玉直播带货?吊打90%网红主播!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马斐九频道

浓香争霸(上) | 香型演绎③

马斐九频道  · 公众号  · 营销  · 2024-09-02 18:00

正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浓香势不可挡,迅速占据中国白酒的半壁江山。而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正是在一次次创新与变革中成长起来的。

策划 | 马斐九频道
撰文 | 李如婷

时代需要印记,酒业需要回忆,为了不被忘却。

从白酒有了香型的区分,香型之间有时卿卿我我、眉目传情;有时相互攻击、尔虞我诈。好一部江湖恩仇录、爱恨情仇史。

马斐九频道策划的白酒风云录“香型演绎”系列今日关注:浓香(上)。

1963年,八大名酒,浓香型白酒占四席。

1979年,新八大名酒,浓香又占四席。

作为中国酒业的半壁江山,浓香型白酒又曾有过哪些人、事?

浓香源起 老窖的老窖

“城以酒兴,酒以城名”,自元代郭怀玉酿制泸州老窖大曲酒开始,经明代舒承宗传承定型到新中国发展壮大,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传承至今已有24代,泸州老窖成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

抗战时期,泸州未受到战火摧残,泸州酒业的生产发展迎来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春和荣”作坊的李华伯联合全泸州的酒坊扩大生产,36家作坊昼夜生产,填补了战时对酒精的需求,其时产量居全中国之首。

泸州解放后,李华伯心潮澎湃,积极奔走劝说同行们响应国家号召,加入国营改造。

1950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李华伯以“春和荣”为首,牵头组建了“泸州曲酒联营工业酿造社”,迈出了恢复发展泸酒生产的第一步。

此后,不断有作坊聚集发展,从酿造社到私营联营社,再到公私合营,终于在1961年,合并成立了“泸州市曲酒厂”,1964年更名为“四川省泸州曲酒厂”。这正是泸州老窖的前身。

| 这一过程,用了14年。

1952年,泸州老窖在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中国“四大名酒”,并成为蝉联历届“中国名酒”的浓香型白酒。

1957年,陈茂椿作为四川糖酒工业科学研究室的副主任,带领团队对泸州老窖大曲酒的传统酿造工艺进行了系统的查定和总结。

这项工作集结了众多技术专家,最终在1959年出版了《泸州老窖大曲酒》一书,成为我国浓香型白酒生产的指导书籍,对整个白酒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茂椿还系统性地总结出泸州老窖大曲酒操作法,经过对比验证,确认了“低温发酵”的科学性,找到了提高出酒率和成酒品质的方法,使泸州老窖大曲的工艺水平、产品质量均得到明显提高。

80年代初,泸州老窖成为中国白酒的热门“景点”——各种培训班层出不穷,来学习取经的各厂技术人员一批又一批。80年代中期,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了浓香型白酒酒厂。

那时,泸州老窖集“美丽与才华”于一身,技术领先、业绩领先,创新不断、荣誉不断,泸州曲酒厂是行业龙头,也是名副其实的白酒界“黄埔军校”。

1989年,泸州老窖也与汾酒一样制定的降价策略,由此,削弱了高端品牌形象。在这一年,汾酒超过泸州老窖,成为了行业第一。

1994年,泸州老窖改制完成,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二支白酒股。尽管有了质的飞跃,但提量不提价的措施、内部管理缺陷,叠加行业困境、市场疲软等不利因素,泸州老窖还是掉队了。

袁秀平将目光投向了1996年就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造于明朝万历年间(即公元1573年)的“国宝窖池”。

| 活,怎么才能让它活起来?

他提出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总体思路,强化公司内部资产经营责任制,实行目标考核,提高规模效益。他对老工程进行的技术整改,使公司基础酒生产能力翻了一番,基础酒库存能力增长3倍,包装生产能力提高了2.5倍,为公司节约了数亿元的开支。

1999年9月9日,四川省第二届名酒文化节上,泸州老窖“国宝窖池”举行了盛大的“出酒大典”。这是国窖1573“酒生”中的第一个高光时刻。袁秀平将“老窖人”改称为“国窖人”,泸州老窖总部也改称“国窖广场”。

2001年,国窖1573正式发布,并在上市后两年左右迎来了白酒“黄金十年”,国窖1573成为了泸州老窖五大单品的高端代表,跨进了高端三强阵营。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泸州老窖的传统酿制工艺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双国宝”成为泸州老窖的最强法宝。

2004年,张良任泸州老窖股份公司总经理。他是首届中国酿酒大师、泸州老窖非遗酿酒技艺第22代传承人。张良积极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带领泸州老窖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创立泸州老窖酒业集中发展区,为中国白酒企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循环经济方向发展提供了崭新思路;开行业先河,建立泸州品创科技有限公司,形成生产、销售、科研三大体系;组织研发和转化的“国窖酒生产工艺”项目。

2010年,泸州老窖开始推行“柒泉模式”。即以区域为单位,在泸州老窖销售公司下设立一家区域柒泉公司。其中的股东,为泸州老窖的片区销售团队以及区域核心经销商。柒泉公司相当于就是区域内的一批商,直接从泸州老窖拿货,再把货分销给其他经销商。

| 2015年,刘淼、林锋成为泸州老窖新一届的掌舵者“淼锋”组合正式亮相

改革的第一刀,先砍产品品牌。他们大刀阔斧地砍掉了近2000个产品条码,重点打造国窖1573、窖龄酒、特曲、头曲、二曲等五大超级单品。这一举措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淼锋”组合却以坚定的决心和魄力,推动了泸州老窖的品牌聚焦和产品结构优化。

行业调整期,市场价格下行,为解决甩货、价格倒挂等情况,“淼锋”组合推动了从“柒泉模式”到品牌专营模式的转型,将经销商重新分配至国窖、窖龄、博大、头曲等事业部,对各品牌实施差异化运营。

此外,他们还实施了量价调控策略,通过配额制、双轨制、年份定价等手段,实现了量价齐升,进一步提升了泸州老窖的市场竞争力。

2024年上半年,泸州老窖实现营收 169.05 亿元,同比增长 15.84%;归母净利润 80.28 亿元,同比增长 13.22%。浓香700年,这便是答卷。

广告一响 黄金万两

山东作为白酒大省,酒厂林立,几乎每个城市都能拿出几款引以为傲的美酒,它们或醇厚绵长,或清冽回甘,各具特色。然而,尽管山东酒业繁花似锦,但真正能够跨越地域、名扬四海的品牌却是寥若晨星。

命运的转折点来得迅猛而突然。

1993年,借着《北京人在纽约》的火爆,名叫王姬的女星在央视屏幕上温柔地说出“孔府家酒,叫人想家”,这瓶源自孔子故里的白酒,便如同一阵温暖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

孔府家的厂长曾奇栋,是个有远见的企业家。在一次会议上,他挥舞着手臂说:“我们不仅要做山东的孔府家,更要做全国的孔府家!”

1993年,孔府家酒在央视投放广告,成为了白酒行业的先行者。那一年,它的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9.6亿,成为了行业的领头羊。

正当孔府家酒在全国范围内声名鹊起时,孔府宴酒也在悄悄地积蓄力量。

孔府宴酒在成名之前,一直采取“跟随策略”,它的目光始终紧盯着那颗已经璀璨夺目的星辰——孔府家酒。孔府宴酒的当家人江廷华说过这么一句话:“你走到哪里,俺就跟到哪里”。

1994年,江廷华以一种几近疯狂的方式,将孔府宴酒推上了央视广告的黄金时段,成为了首届央视“标王”。夺标后的江廷华满面笑容:“大快人心事,打败老大哥!”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孔府宴酒的销售额翻了三倍,达到了9.18亿元,它的光芒甚至盖过了茅台和五粮液。

秦池酒厂,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厂,坐落在山东的一隅,酒香也只在小范围内飘荡。酒厂奄奄一息之时,一切在姬长孔——一个有着非凡营销才能的退伍军人到来后发生了改变。

“我们不能只守着这一片天,我们要走出去,去更广阔的天地。”姬长孔站在厂区的空地上,对着工人们说。

但如何走出去?这是摆在姬长孔面前的难题。他的办法是大胆而冒险的——广告。在那个电视刚刚普及的年代,广告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宣传手段。

于是,他带着秦池最后的50万资产,转战东三省。在沈阳,他不惜血本,买下了电视台的广告位,让秦池的名字响彻每一个角落。他还用飞艇派发传单,让秦池的名字飞入千家万户。

他的策略成功了。秦池酒的销量节节攀升,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一跃成为东北市场的热门货。那一年,50万变成了3000万,秦池酒厂焕发了新生。

1995年,姬长孔带着秦池酒厂的全部家当,走进了央视的竞标大厅。他以6666万元的价格,拿下了第二届“标王”,震惊了整个行业。

1996年,姬长孔再次以3.2亿元的天价,蝉联“标王”。秦池酒的销售额达到了9.8亿,成为了白酒行业的新贵。

然而,好景不长,1997年的“勾兑风波”给了鲁酒致命一击。

秦池酒厂被爆出使用外来原酒进行勾兑,一时间,舆论哗然,消费者的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孔府家酒和孔府宴酒等鲁酒也受到了波及,销售额急剧下滑,往日的辉煌不再。

孔府宴酒最终在2019年走向了破产拍卖的命运,而孔府家酒则在经历了几次易主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它们曾经的辉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对市场经济的敏锐把握,也是对品牌营销的大胆尝试。然而,市场的残酷,也让它们经历了从巅峰到低谷的跌宕起伏。

“我们要重拾鲁酒的荣耀,我们要让世界再次品尝到齐鲁大地的佳酿。”新一代的鲁酒企业家们,带着对传统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憧憬,开始了新的征程……

五粮液称霸 三个快枪手

从盛唐时期的重碧酒,到宋代的姚子雪曲、明初的杂粮酒,到1909年正式得名,再到1959年“宜宾五粮液酒厂”正式命名,五粮液已传承逾千载。

1985年,王国春刚刚接任五粮液酒厂厂长。

一个不懂酒的外行人,他的办公室里,常备着一大堆酿酒科学、生物学的书,每当夜幕降临,他便埋首于书页之间,钻研着那些让他既熟悉又陌生的酿酒术语。他的口头禅是:“要做就做最好,不然就放弃。”

从外行到内行,王国春没有超过一年时间。他以一种近乎苛刻的态度要求自己,不穿西装,不打领带,出差只住宾馆,有时甚至只坐公共汽车。他的低调,与他对五粮液的高标准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王国春执掌五粮液期间,他坚信,只有规模上去了,品牌才能站稳脚跟。于是,他勒紧裤带,积累资金,不断扩大产能。到了2005年,五粮液的商品酒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45万吨,而这一过程中,至少有22万吨的产能是在他的领导下建成的。

1989年,当其他酒厂纷纷降价以求生存时,王国春却坚持不降价,甚至限量提价,他要用价格来维护五粮液的品牌价值。这一决策在当时看似冒险,却为五粮液日后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走在市场的前面,而不是被市场推着走。”王国春在战略会议上强调。

前瞻性的价格策略,带来了品牌与业绩的全面提升。1994年,五粮液在全国利税十大白酒企业中排名第一,取代汾酒,开启了“中国酒王”之路。

辉煌之际,王国春居安思危,认为一味保价,就有可能错失下沉市场。

于是,五粮液与各地的经销商合作,让他们成为五粮液的区域总代,负责当地的销售和推广。同时,提出“买断”模式,将“五粮醇”品牌交由福建邵武糖副食品总公司全国性买断经营,撕开了五粮液迅速繁殖的口子,五粮春、金六福、浏阳河、京酒等强势品牌相继出现。

通过“大商制+OEM”的渠道模式,五粮液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实现了全国化。

与此同时,假冒伪劣酒猖獗,扰乱市场,五粮液品牌形象亦频频受损。时任五粮液酒厂副厂长的徐可强提议建立五粮液直销专卖店——从酒厂到消费者,一根链条贯穿始终,还能成为传播窗口。

1995年,五粮液第一家,也是全国第一家酒类直销专卖店在湖南长沙诞生。

巅峰时期,五粮液的细分市场形成了千余个子孙品牌。凡事过犹不及,对大商的过度依赖导致公司对渠道掌控力下降,以及大量贴牌产品稀释了五粮液的品牌价值。

2002年,王国春果断调整营销策略,调整产品结构,调整系列酒品牌开发思路,将“品牌开发”改革为“名牌开发”,实施“1+9+8”名牌战略,即集中力量打造五粮液这一顶级品牌,同时发展9个全国性品牌和8个区域性品牌。

但事不遂人愿,在提出“原则上不再开发新品牌”之后,这些子品牌不但没减少,反而还增加了很多。

2007年,这一难题交给了唐桥。

唐桥秉承了“1+9+8”品牌战略,重点打造高中价位产品,不断提高优质品率,做强做大主品牌。同时,唐桥对五粮液最受关注的关联交易问题,先后进行了三次解决关联交易的大手术,剪断了集团和上市公司资产上的纽带关系。

2012年,五粮液机构改革全面推进,全国七大营销中心部署完成,以此为平台,深度分销不断推进。同时五粮液在公司总部成立市场部、营销督察管理部、销售服务中心、销售部等部门,确保强化市场策略研究与市场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和终端。

然而,市场的风云变幻莫测。2013年,白酒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五粮液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销量下滑,库存积压,价格倒挂,经销商的信心动摇。也是在这一年,五粮液被茅台反超。

“必须要坚持主动作为,增强内生动力来适应行业调整和市场变化。”

唐桥推出了绵柔尖庄、五粮特曲、五粮头曲等战略新品,希望通过全价位的产品线布局,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收购河北邯郸永不分梨酒业,在当地投资建设白酒灌装工业园,深挖区域市场及大众化市场;与长虹集团、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等跨界合作……

2014年,响应国家取消一般公务车的规定,五粮液发起杜绝“车轮上的浪费”的公车改革行动,公开拍卖340多辆公务用车,引发社会热议并得到好评。

随着营销系统持续调整,外部环境好转,五粮液终于止住下滑,并呈现复苏势头。

系列改革得到高度认可和回报,王国春、徐可强、唐桥被业界称为“快枪手”,并传遍江湖。

2017年,五粮液进入李曙光时代,同年,五粮液的二次创业开始,目标直指千亿营收。李曙光指出,“五粮液需要大改革,而不是小改革”;“方向比效率更重要,思想比方法更关键。”

继续解决遗留问题——品牌瘦身。即减少系列酒的数量,集中资源打造大单品,强化核心品牌的高端定位,并在此期间推出第八代五粮液产品和超高端501五粮液,保障高端战力。

曾经粗放式的大商制管理,也使得厂商关系一直是五粮液的短板。

对此,李曙光通过有效掌握量价节奏、调整经销商体系、大力实施“百城千县万店”工程、引入经销商持股等,逐步与经销商建立起良性互动。

在这一过程中,李曙光创造性地引入了“数字化转型”。

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渠道控盘分利系统,同时,通过产品外包装上的“证码”扫码,五粮液建立了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的完整数据链。

此外,李曙光还提出了“国际化的五粮液”的构想,他说:“要用世界听得懂的方式来讲好中国白酒的文化故事。”要将五粮液打造成为“世界名酒”,让五粮液不仅仅是中国的五粮液,更是世界的五粮液。

2019年,五粮液实现营收1080亿元,历史性跨越千亿台阶,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

2022年,李曙光“功成身退”集团董事长职务由曾从钦接任。

在曾从钦的领导下,五粮液开始了新一轮的“和美”文化建设。曾从钦提出了“大国浓香、和美五粮、中国酒王”的品牌新内涵,强调五粮液不仅要做中国白酒的代表,更要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曾从钦深知,白酒产业是充分市场化的长周期产业,五粮液要在这个长周期中持续繁荣,就必须不断创新。五粮液要实现“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这不仅是五粮液的目标,也是他作为董事长的承诺。

经过几代五粮液人的努力,五粮液作为浓香老大,仍然走在追求卓越的路上。

贴牌疯狂时代

1994年,尚处于白酒市场化的垦荒期。五粮液在高低端分别布局了“五粮液”和“尖庄”,中间却留下了巨大的空档,五粮液产能优势无处释放,也让王国春心生危机感。

在福建邵武经营着一家糖酒副食品公司的黄家明,也在市场调研中,瞄准了五粮液。

在五粮液的厂长办公室,黄家明开门见山:想让五粮液与他的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一款背靠五粮液的中档新产品,他拥有新产品的品牌运营权。同时,黄家明将出资100万元,勇于承担风险。

这真是刚想瞌睡就有人送上枕头双方一拍即合,新品被命名为“五粮醇”——不仅是五粮液首个授权买断的产品,也是中国白酒史上首个实行授权买断的产品。

1995年,35度五粮醇投入市场后一炮而红,当年,五粮醇销售量高达1670吨,为五粮液贡献新增利税1000多万元。次年,再创新高,销售量高达8580吨。

五粮醇顺利消化五粮液过剩产能,形成了品牌效应,开创了白酒运营子品牌先河。更重要的是,为五粮液以及中国白酒贡献了一个可复制的、能广撒网的商业模式——OEM授权贴牌模式。

五粮液正式走上品牌开发的道路。

1996年,吴向东在长沙成立了海达酒类食品批发有限公司,成为五粮液旗下川酒王的湖南省代理商。他的商业天赋在这一年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将川酒王的销量做到了湖南第一。

川酒王的成功,让吴向东意识到了品牌的力量。但市场上的仿冒品如洪水猛兽,让他决心要有自己的白酒品牌。1998年,他与五粮液签订了OEM代工协议,金六福品牌就此诞生。

这一创新之举,使得金六福能够借助五粮液的品牌效应和上乘酒质,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同时,在那个电视广告为王的时代,吴向东不惜重金将金六福的广告投放至全国各大电视台,甚至请来了带领中国男足冲进世界杯的“神奇教练”米卢作为形象代言人。那个穿着唐装的外国人米卢,用他那不太标准的中文说出了那句经典的广告词:“中国人的福酒,金六福。”

在吴向东的操盘下,金六福迅速成为国民白酒,高峰期一天能发出57个车皮,2008年底,金六福营业额已超60亿元,仅次于茅台、五粮液。

吴向东的事业并未止步于金六福。2005年,他创立了华致酒行,开创了以“保真”为核心的新型酒类连锁模式。华致酒行不仅成为五粮液和茅台的经销商,还与多家全球知名酒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19年,华致酒行登陆创业板,成为A股酒类流通第一股。

在吴向东的领导下,金东集团形成了“生产商+经销商+品牌商+零售商”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总资产逾300亿元。他的事业版图不断扩张,通过并购珍酒等10余家地方酒厂,打造了一个庞大的白酒帝国。

2021年,吴向东将酱香型品牌“珍酒”、兼香型品牌“李渡”以及湖南两个地区品牌“湘窖”和“开口笑”合并,珍酒李渡由此诞生。2023年4月27日,珍酒李渡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吴教主,显然还不满足,2023年新组建金六福控股,将收购的其它酒厂装入其中,谋划第三家上市公司。

川酒甲天下

浓香看四川,自古以来,四川都是以生产浓香酒为主的白酒大省。

1985年,在第五届国家级名酒评选中,四川省的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酒、郎酒及沱牌曲酒被评为名酒,演变至今,便是川酒“六朵金花”。

在唐朝,剑南春作为宫廷御酒而载于《旧唐书·德宗本纪》。

1985年6月,在对“天益老号”酿酒作坊进行维护施工时,从其地下窖池中发掘出的纪年砖上有“永明五年”四字铭文,解开了绵竹盛唐生产宫廷贡酒之谜:正是由于从南北朝到盛唐130年的时间里,绵竹酿酒技术经过飞跃发展,“剑南烧春”才最终流誉华夏。

1969年,徐占成从一名普通的酿酒工做起,他的身影穿梭在每一个车间,每一个窖池。他用心感受每一滴酒的生命力,用双手去触摸那些古老而神秘的酿造技艺。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不仅掌握了剑南春酒质量动态变化的规律,更是提出了“一长二高三适当”的技术精髓,科学地建立了种类齐全的调味酒库,使剑南春品质提高、风格稳定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他的领导下,剑南春酒厂建立了种类齐全的调味酒库,这就像是为剑南春酒的风味变化搭建了一个科学的“五指山”,使其品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在1979年的全国评酒会上,徐占成全权负责剑南春酒样的制作和产品参选,剑南春以浓香型酒总分第一的成绩,首次摘取中国名酒的桂冠。1984年,他再次带领剑南春蝉联国家名酒称号。

而徐占成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在酒体设计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酒体设计理论,更创立了酒体风味设计学,将传统的勾兑尝评技术提升为系统科学。

1984年,田德举被推选为剑南春酒厂的厂长。田德举是个实干家,“保名牌、创新优、增效益”,这是他定下的策略。

他首先对内部管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了生产的规范性和效率。接着,他推动技术改造,将传统的土灶烧煤改为蒸气烤酒,这一改变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大幅提升了产量。

此外,田德举亲自带领员工们进行酒厂扩建,形成规模生产。

1992年名酒价格放开,剑南春酒厂陷入低谷。田德举提出又“巩固腹地、南下北上、联络老客户、开辟新市场”的经营战略方针,以强化剑南春在传统市场的竞争力,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市场空间,以此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

2001年,乔天明任剑南春董事长,他是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该技艺传承谱系第十代传人。

在他的领导下,剑南春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与茅台、五粮液并称“茅五剑”。

2003年,乔天明主导策划了“克林顿剑南春之旅”,这一品牌活动不仅在白酒行业引起了震动,也让剑南春的名字传遍了世界。

2004年,剑南春改制,乔天明等管理层团队组成四川同盛投资有限公司,融资购买公司69.54%股份,这一举措标志着剑南春从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的转变。

改制后成效显著,企业决策效率更高,运营机制更活剑南春业绩更是节节攀升。

本应是改制共赢的范例,2012年却突生变故,“退股门”事件爆发。在当年的职工代表大会上,剑南春以“信托收益权”取代员工“股权”,变相取消员工的股东身份,尽管后来通过“溢价回购”解决,但剑南春还是受到了巨大影响。

2015年,乔天明因涉嫌行贿罪、私分国有资产罪被带走调查,此后长期失联。2023年3月,乔天明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4亿元,并向四川省绵竹市人民政府返还私分的国有资产及其相应收益。

2022年,乔天明之子乔愚接过了剑南春的领导权,剑南春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面临愈发严重的水晶剑“单品依赖症”和结构性高端产品缺失,剑南春又该如何追回这八年呢?

全兴大曲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367年的“锦江春”,全兴烧坊始建于清代乾隆51年,即1786年。锦江春到薛涛酒,再到全兴酒,已过去460个春秋。

1950年,川西专卖局赎买了“全兴老号”等酒坊,继续沿用传统技术酿酒,称其酒为“全兴大曲”。次年,人民政府赎买接纳“福升全”烧坊和邻近的花果酒厂,在水井街成立国营成都酒厂。

彼时,国营成都酒厂在全市仅存的三个“全兴成”老窖池的基础上,依靠请回流散各地的老酒师和技工们的技艺,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逐渐迎来了成都酒业的复兴。

1963年,全兴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获得“中国名酒”金奖,并成为中国老八大名酒之一。此后的数次评酒会上,全兴大曲又屡获金奖,蝉联“中国名酒”荣誉。

1989年,依托已成名品牌全兴大曲中的“全兴”为核心,成都酒厂更名为“四川成都全兴酒厂”,也迎来了它的光辉岁月。

90年代,白酒行业风云变幻,而全兴乘着90年代甲A联赛的东风,家喻户晓。

1995年,四川全兴足球队在成都体育中心上演了一幕史诗般的“成都保卫战”,那一天,设计容纳四万人的体育场内,奇迹般地涌入了六万名热情的球迷。在这场激动人心的比赛中,四川全兴不仅成功保级,也让“品全兴,万事兴”的口号响彻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随后,全兴酒厂经过一番精心重组,华丽转身为四川成都全兴集团有限公司。紧接着,以“四川全兴股份有限公司”的身份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开启了新的征程。

1998年,全兴酒厂的全年营收已经跃居行业前三甲,无论是销量还是行业地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也是在这一年,全兴公司在酿酒车间进行改造时,意外挖掘出一个距今600余年的保存完好的古酿酒作坊,这个古酿酒作坊被誉为“中国白酒第一坊”。

2001年,全兴大曲就以水井街的名字,创立了全兴大曲的中高档白酒品牌——水井坊,正式打开了高端白酒的大门,并将上交所上市的“全兴股份”改名为“水井坊”。

接下来,全兴却因改制、收购等一系列事件,错失了中国白酒的“黄金十年”发展期。

待尘埃落定,已是2010年,外资帝亚吉欧控股水井坊,与全兴大曲正式分家。水井坊也成为中国第一家被外资控股的白酒上市企业。

2011年,全兴集团启动股份制改制,光明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糖业烟酒集团(现上海糖酒集团)收购了67%的四川全兴酒业股权,拿下了中国老八大名酒“全兴大曲”品牌的控股权。

一枝生两花,全兴与水井坊迈上了各自的发展道路。品牌复兴,则将成为全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核心战略。

川酒六朵金花之一的郎酒,历史上便生产浓、酱、浓酱兼香三种香型的酒,但最终成名、崛起,还是源于酱香酒。

“上游是茅台,下游望泸州。船到二郎滩,又该喝郎酒。”

郎酒虽是四川酒企,但郎酒所在的二郎镇,恰在赤水河畔,是酱香酒的核心产区,更与茅台镇毗邻,受到自然生态、文化熏陶等种种影响,可以说,郎酒天然具备多香型的优势。

1959年郎酒试制生产出了浓香型白酒“郎泉大曲”,兼香型白酒“蔺泉酒”也同时期面世。1962年,郎泉大曲由于粮食减产而停产;三年后恢复生产并更名为古蔺大曲。

早年间,古蔺大曲、天宝洞蔵酒是四川省优质奖,在川南地区极度畅销。

2011年,郎酒推出浓香型战略品牌“郎牌特曲”,并表示,“以做超级大单品为己任”。当时,浓香型白酒市场氛围正浓郁,作为恢复郎酒在浓香阵营位置的产品,郎牌特曲也成为了填补品牌结构空缺、塑造郎酒又一增长极的作用。

投入市场以来,郎牌特曲深受好评。然而,随着酱香热兴起,2021年,郎牌特曲上市十周年发布“郎特上市10周年纪念酒”,选用的是浓酱兼香型酒体。与此同时,郎酒战略亦有所调整,在2023年正式发布酱香高端、兼香大众的“两香两优”战略。

而郎酒作为具备业内更具跨香型发展优势的酒企,正锚定兼香品类领军品牌。

沱牌曲酒的前身“射洪春酒”,早在唐代便以“寒绿”之特色而名驰剑南,诗圣杜甫盛赞之“射洪春酒寒仍绿”。

清光绪年间,李吉安在射洪城南柳树镇开设“金泰祥”酒肆,因酒质优良,深得饮者喜爱,遂以“沱牌曲酒”之名流传。民国初年,马天衢举人品尝此酒后,赞其甘美,并预言此酒必成大器,因而正式定名为“沱牌曲酒”。

而这“金泰祥”酒肆便是后来的泰安作坊,也是舍得酒业前身

1951年,射洪县政府对泰安作坊进行公有制改造,建立射洪县实验曲酒厂;1964年,沱牌商标由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正式注册;1976年,更名为射洪县柳树沱牌曲酒厂。

也是在1976年,年仅26岁的李家顺成为沱牌曲酒厂厂长。那时的酒厂,设备简陋,场地狭小,还有几百万亏损,李家顺日夜钻研,将吊床搭在窖池之上,只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酿酒的细节。

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李家顺建立了沱牌曲酒厂独立法人机制;随后,又开始技改扩建。

1989年,沱牌曲酒荣获“中国名酒”的称号,那一刻,李家顺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举着奖牌,仿佛托起了整个沱牌的未来。

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李家顺常常警醒:人才是根本,科技是动力,管理是手段,质量是生命,要让沱牌永远成为消费者心中的“金牌”,这样沱牌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改革浪潮中稳步前行。

他率先提出“生态化经营”的理念,创建了全国第一个酿酒工业生态园。他坚信,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酿出真正的好酒,同时,这也是沱牌传递给消费者的一种全新的白酒消费价值。 

上世纪90年代初,李家顺便已经开始进行沱牌股份制改造的构想。1996年,“沱牌实业”在上交所上市,次年更名“沱牌曲酒”。李家顺成为白酒行业中最早布局资本市场的企业家之一。

2001年,沱牌曲酒开发出高端产品舍得系列,领行业之先,成为拥有“沱牌”、“舍得”双品牌的名酒企业,并经2011年和2017年两度更名,成为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沱牌”逐渐被弱化。

2015年,沱牌舍得集团进行混改,原本由射洪市(2019年撤县设市)政府实际控制的沱牌舍得集团变更为天洋控股。李家顺告别掌舵40年的酒企,“李家顺时代”落幕。

2019年舍得酒业调整品牌战略,实施“沱牌+舍得”双品牌战略,沱牌以中低档酒进行结构补充,迎来恢复性增长。舍得则正式实施“老酒战略”,打造差异化核心竞争力,拉动企业稳健增长。

2020年12月31日,“复星系”通过上海豫园旅游商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45.3亿元拍下四川沱牌舍得集团有限公司70%股权。舍得酒业迎来跨越式增长。

川酒在六朵金花的领导下跑马圈地,席卷全国。川酒甲天下美誉不胫而走。



浓香更多精彩,请看白酒风云录“香型演绎”浓香争霸(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