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小时爸爸
我们致力于让你做更好的爸爸;让你的老公成为更好的爸爸;让你分享做好爸爸的经验和欣喜。 我们的理念是:把爸爸拉入小家伙的成长轨迹,有些事情妈妈做不到!(本公众号为北京英赛网络有限公司所有,内容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个妈妈六个娃  ·  还有两周放寒假,这些事现在不安排就晚了 ·  4 天前  
常青藤爸爸  ·  口袋里没钱,能学好语文吗? ·  4 天前  
三个妈妈六个娃  ·  从出身农村的服务员到火遍全网的女性博主,她的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小时爸爸

可以二胎了,但只要一个也很好啊

一小时爸爸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6-23 22:36

正文

 

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身边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生育二胎,也有些喜欢孩子的家长跑去国外生育三胎宝宝。不过有些并不太想要二胎或者还在犹豫的家长发现,“赶快要二胎吧”,成为了“赶快谈恋爱吧”、“赶快结婚吧”、“赶快生孩子”的《“赶快”系列人生三部曲》的又一部新续集。

 

不仅仅是三姑六婆的压力,前几天和一个朋友撸串聊天,说起他正准备要二胎,不过他的原因,并不是被催促,但也不是夫妻俩很想多一个孩子。而是不想自己的儿子太过孤单,或者变成自己从小被念叨的“独生子女病”,于是希望能再生一个,这样两个孩子互相有个伴。虽然夫妻俩都觉得重头再来一次的育儿生活,可能很辛苦有点怕,但还是决定要个二胎。


这种想法无可厚非,毕竟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人,我们的成长充斥着独生子女娇气、自私、孤独、无法沟通等等的说法。于是像我们的这位朋友一样,“给孩子生个弟弟/妹妹” 成为了很多二胎故事的主旋律,而不是“我还想要个宝宝”。

 

不过,有兄弟姐们,就真的比独生子女更好么

 

 

独生子女被称为“Only Child”,在人类的历史上,因为婴儿夭折率高,缺乏避孕手段等等原因,多个子女是最常见的家庭情况。但进入工业化社会,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因为教育、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变化,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独生子女家庭开始增多。关于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国外也是热点话题。

 

早在19世纪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G. Stanley Hall就曾经宣称“独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疾病”,之后,也不断有心理学从业人士们讲述关于“独生子女”的各种问题。

 

不过目前,独生子女的家庭已经成为社会中的主要形式之一 —— 即便在欧美,独生子女家庭也占到了约1/4的比例。关于独生子女的社会学研究也越来越多,这些研究的结论推翻了之前心理学家们对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武断批判。

 

和早期心理学家的个人观点不同,在大量关于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社会学对比研究中,并没有发现独生子女在社交能力、性格、适应性、自我控制这些方面会比有兄弟姐妹的同辈人更差。独生子女的家长只要注重子女和其他孩子的互动以及社交活动,孩子和有兄弟姐们的同龄人相比,在沟通、合作、处理矛盾和冲突方面的能力并不差。甚至在一些研究的结果中,独生子女在智力和目标性上的得分还要高于后者。

 

还有一件往往被父母忽略的差异,从一些调查研究中发现,独生子女的家长,往往比有多个孩子的家长的生活“快乐感”更多一些。这不难理解,虽然多一个孩子多一份欢乐,但同样也多一份责任和多一份开销,如果家长没有对此做好经济、物质和心理的准备,那突如其来的额外压力一定会让他们不好受。

 

所以不要再将中国进入“独生子女时代”之后出现的各种心理学问题,简单粗暴的归咎于独生子女的身份,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受到了翻天覆地的经济、社会变化的综合影响。同样的,想让自己的孩子避免成为娇生惯养、无法沟通的问题青少年,解决方法也不是给他生一个弟弟妹妹来陪他,而是充分了解孩子在成长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充分沟通,实现亲子之间的亲密陪伴。

 

错误的育儿模式、家长忽视孩子、脱离家庭,这些才是会导致孩子心理、性格出现问题的原因。这些问题如果存在,多要一个孩子也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因为更大的经济、抚养压力、更少的单独亲子陪伴时间而加剧。

 

无论是独生子女家庭,还是多个孩子的家庭,都可能是快乐的,孩子的成长也可能是健康和充实的。这取决于家长,而不是取决于他是否有兄弟姐妹。如果决定想生一个弟弟妹妹,这当然是好事,但这不是用来解决现有养育问题的“窍门”。

 

 

独生子女政策出台的年代和环境与我们现在完全不同,几十年后,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评估这个政策对中国社会的整体影响,但却不能让“独生子女”为这几十年中社会教育、养育、家庭文化变化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买单。独生子女政策最大的缺憾莫过于用行政法律的方式剥夺了民众的选择权,用强加的意愿去影响家长无法理性的去面对和选择自己的生育想法。

 

在独生子女政策的一代人之前,影响中国的一直是鼓励生育、批判人口控制的思路。而如今面对老龄化的问题,鼓励生育可能又会成为新的政策方针。但无论国家政策如何变迁,我们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生育的权利和责任,都只在于父母。

 

生一个挺好的,生两个也挺好的。生几个并不是出现养育问题的理由。养育孩子,成为一个好的家长,组织一个温馨的家庭,并不取决于孩子的人数,而在于家长是否能用心完成自己的职责。所以要不要二胎,最核心的问题只有两个:


1,你想不想要? 2,你的伴侣想不想要。

 




与教育相关的文章,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里输入“教育”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幼儿园门口的“分离焦虑”

  • 孩子受欺负怎么办?听听这位爸爸的经验

  • 不买就哭?让孩子买到手抽筋会不会就不想买了?

  • 诀别轻松教育时代?!日本教育模式的再次反转

  • 你是哪种育儿风格的父母

  • 清明,如何和孩子谈死亡

  • 别用弟子规来绑架国学教育

  • 如何让爸爸更爱和孩子玩?给妈妈们的建议

  • “我要给你这样一个世界”,扎克伯

  • 格给女儿的信

  • 为人父母,你为什么不敢管教孩子?

  • 看看日本幼儿园的"神奇"秋游春游

  • 关于育儿和手机的真相

  • 我们的孩子还需要高考么?

  • 英语早教班不会和你说的事情

  • 如何让孩子爱上科学

  • 为人父母,你为什么不敢管教孩子?

  • 欧美家庭最流行的熊孩子管教法: Time Out

  • 爸爸应该教给孩子的15件事情

  • 当爸爸也很累,于是要多看看这条Youtube1.5亿次播放的视频


参考资料:

Mayo Clinic Guide to Your baby’s first year:“one is enough”

Time:The OnlyChild: Debunking the Myths

http://content.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2002530,00.html

NY Times: Only Children: Lonely andSelfish?

http://www.nytimes.com/2013/06/09/opinion/sunday/only-children-lonely-and-selfish.html

Psychology Today: The Case for the OnlyChild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one-true-thing/201106/susan-newman-the-case-the-only-ch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