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随着疫苗事件的慢慢降温,一时针对范爷的谣言突然兴起,网上旋即出现了一个段子 —— 养“冰”千日,用在“疫”时。
不过,在政事堂看来,娱乐圈的偷税漏税案并没有想遮盖疫苗案的意思,反而这两件事儿中,政府的反应速度与力度,明显比过去快太多了,这才是有意思的地方。
以长春长生的狂犬病疫苗案来说,“疫苗之王”的雄文在网络爆发没多久,国务院调查组就赶赴吉林。随着一号二号首长的接连批示,案情推进速度与惩治措施落地异乎寻常快。
7月27日晚19点,国务院调查组发布,已基本查清违法生产的事实,3个小时之后,22时许,证监会发布《.....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的决定》,对有关重大违法公司,特别是严重危害市场秩序,严重侵害群众利益,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坚决依法实施强制退市。
7月29日,星期日,长春新区公安向检察院申请对长春长生董事长高某等18人逮捕。几个小时后,长春长生所上市的深交所加班表示,将严把退市制度执行关,特别是对于严重危害市场秩序,严重侵害群众利益,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重大违法公司,坚决做到“出现一家、退市一家”, 不姑息,零容忍。(上交所就没说话)
这种政府的超高效率,恐怕大家之前很少见过。
同样,随着崔永元炮轰冰冰,揭露演艺圈阴阳合同,国税总局即责成江苏等地调查影视从业人员签订“阴阳合同”中的涉税问题。
伴随着调查的深入,6月27日晚,中宣部下发通知,重申加强对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治理,控制不合理片酬,推进依法纳税。
十几天后,7月13日,国税总局通知,要求影视企业和影视行业从业人员应当依法如实申报并缴纳税款;强调税务机关对存在税收违法行为的依法进行处理,推动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惩戒。
再加上《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爆料:
很显然,这次涉税调查,执法机构的动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入。
说起来,一家疫苗机构的违法生产,与一个艺人的违法偷税,在过去往往都是轻轻放过,这次却动用了国家力量进行推动,很显然,此事不仅仅是针对一个公司,也不仅仅是针对一个艺人。
这事儿就像前几天我在微博中说的,重点,还是在医改和税改。
记得两周前的7月13日,央行与财政部开启了“隔空骂战”,对此,各路专家都给出了各自的解读。
当时,政事堂的解读另辟蹊径,认为双方“骂战”的根源,在于同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与随后召开落实中央精神的国务院的常务会议之间,双方基于自身利益进行的博弈。
并认为,双方矛盾的重心,则在于是财政降杠杆还是央行降杠杆,并预测央行会取得胜利,财政将被迫降杠杆。
对此,在几乎所有舆论都在讨论“放水”的时候,很多读者被我讨论“降杠杆”,搞的一头雾水。明明央行要搞定向放水,明明财政部积极的财政政策更积极,都在“加杠杆”,为啥政事堂却在说财政降杠杆呢?
其实,这就是政事堂关注点的不同,当大家都关注表面事情的时候,往往进一步思考,研究背后的事情才更有意思。
一方面,政事堂之前说过,在中央划了一条稳杠杆的红线之后,当央行的货币“加杠杆”之后,财政势必要进行“降杠杆”。
另一方面,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未必会加杠杆,因为从财务的角度,降杠杆有两个主要指标,一个是优化现金流量表,一个是优化资产负债表。
只要财政花钱增加的部分,低于财政增收的部分,那么现金流量表就是降杠杆了。而政府负债增加的部分,低于政府资产增加的部分,那么资产负债表就是降杠杆了。
所以,对比央行在收拾影子银行和引爆P2P之后再定向放水,算是一种稳杠杆。其实,不管财政政策有多么的“积极”,只要财政收入和财政资产的增速“更加积极”,那么财政就是在“降杠杆”。
而只有各级政府想办法增加资产和税收,以优化“两表”,才可能真正去实施财政政策“更积极”。
因此,医改之于财政的资产负债表,税改之于财政的现金流量表,重要程度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中央层面,过去屡屡出现问题但却一直被保驾护航的疫苗行业,以及偷税漏税都成了摆在台面上“潜规则”的影视行业,如今处理起来,一个比一个快。
一定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种危机倒逼的改革。
于是,地方层面,过去一年时间里,央行金融系统中,压缩影子银行,挤爆P2P的事情,未来两年的时间里,也会类似的发生在财政系统里面。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财政视角将取代央行视角,又一波新的“钱不好挣”与“遍地地雷”将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甚至,之前阻力极大的房地产税,也一定会在巨大的财政压力之下提速。
毕竟,不逼到这个份儿上,地方政府又怎么会接受改革呢?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