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饭爷的江湖
这是个小号,主要说投资故事,讲人生道理。大号:炒股拌饭 通过历史经济大视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t0mbkeeper  ·  这个屏蔽线直径只有4mm,比iPhone原装 ... ·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上汽“牵手”华为,定了!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全国首个!重要突破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饭爷的江湖

一个残酷的现实。。

饭爷的江湖  · 公众号  ·  · 2024-12-26 20:50

正文

昨天和朋友聊天,他提到个挺有意思的问题,说把时间拉长到未来10-20年的话,到底通胀还是通缩的影响会更大。

这里我们先说结论,市面上你能看到的所以标准品和工业品都会通缩,而那些非标品大概率会通胀。

其实标品和工业品通缩这个事情,我们之前在《 通缩魅影 》和《 是泡沫也是机会 》里面,都曾经尝试探讨过。

当时说除了我们国家这个世界工厂已经有的产能,现在各国都在建设自己的在岸产能。

而且未来伴随着人工智能叠加机器人技术的成熟,还有全球老龄化带来的需求减少,未来全球的标准品和工业品大概率是总供给远大于总需求

这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标准品和工业品,其实标准品这东西的定义也简单。

比如说手机、电脑、汽车、甚至你生活里用到的那些床单被褥锅碗瓢盆小家电。

这些工厂流水线上能生产出来的东西,其实说起来都算是标准品和工业品。

这类没有什么特殊意义的标准品和工业品,会随着生产力的持续提升和需求的收缩。

因为从供求关系的角度看,这些东西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价格会持续下行,会不断向它们的生产成本靠拢。

底层逻辑是这些东西生产成本,组成是原材料成本加上人的成本,还有一点点附加的利润。

这些标准品和工业品的生产,未来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加持下,有很大可能会全产业链逐步去人化。

这些东西本来的价格构成,就是基础的原材料成本+那么一点点利润。

不过这一点点利润也会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会持续不断的被供求关系压缩。

单纯从经济周期的角度,而不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升和全球总需求收缩的角度看问题,可能会刻舟求剑。

但是如果你结合全球老龄化和生育率下滑带来的总需求变化,还有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迭代以后总供给变化,就非常清楚了。

不过虽然标品和工业品的你会看到通缩,但非标品的价格拉长时间看大概率却是通胀的。

什么又是非标产品呢?比如说某些特色文化产品,小众赛道的兴趣爱好产品,这些赋予了特殊属性和意义的东西都是非标产品。

比如说潮牌服装和潮牌玩具,对于不玩这些东西的人来说,在他们眼里这些东西和批发市场几十块的没啥区别。

但是玩潮牌的那些人,却愿意花几百上千买个潮牌工作室的定制T恤,或者是几千上万买个潮牌的玩具熊。

要知道这些东西看起来买的是实物,但实际上消费者买的是一种情绪价值和身份认同。

你可以理解为,大家因为有共识或者有认同感,给这个东西赋予了额外的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小圈子互相认同产生的宗教税。

只要小圈子文化里面认可这个东西,就会有人愿意为这个东西本身和情绪价值去付费。

同样的情况还可以衍生到人和服务的身上,未来这个趋势也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你这个人本身或者是你提供的服务,如果和别人没什么不同,你也没啥知名度,那么拉下长时间看你的单位时间价值也会持续下行。

因为你能提供的东西,和市面上其他人提供的没啥区分度,也就不可能产生相应的溢价。

你干的事情人工智能+机器人都能干,甚至技术迭代以后可能比你干得还要好。

那么伴随着市面上的供给越来越多,你的劳动价值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会越来越低

相反如果你通过某种方式出名了,大家很认可你这个人,或者说你身上的某些特质,那么你身上就会有溢价出现。

举个例子以前很多人嘲笑马保国老师,但是现在马保国老师因为短视频出名了以后,商业价值也比同样搞武术的老师高了很多。

再比如之前很多人觉得躺平很负面,杀马特很非主流,但是只要你出名了就会有溢价

比如你看现在主打躺平的网吧大神唐百万还有杀马特教主,在网络上也很火。

杀马特教主每个月工作两三天,也能赚到四五万块钱,现在生活的也非常不错了。

这就是因为他们身上有某些特质,是在他们自身所处的小圈子里是被认可的。

这份认同导致大家也愿意在他们身上花钱,他们也就能从认同溢价里赚到相应的收益。

可以看出他们身上这些特质,是符合我们前文说的非标特性的,所以他们有价值也能获得收益的就不奇怪了。

再比如现在的流量明星,其实也具备这个特质。现在很多流量明星,你可能甚至根本都没听过。

但是在他们所处的那个小圈子里,他们确实也是被喜欢他们的一帮人认同的。

而他们所处的圈子多的几百万人,少的可能也就十来万人,出了这个圈子基本上没人关注也没人知道。

但是就靠这几百万甚至十几万小圈子里认同的人,这些流量明星就可以过得很好。

不管是这些流量明星出周边还是卖很多其他东西,靠这几百万甚至十几万小圈子的人支持,就可以获得不错的利润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这个时代只要你有能让一个群体认同的特点,都能找到一批认可你的人。

有了这批人的认可和信任,不管你是做什么行业的人,其实都是能获得利润和溢价的。

这也是为啥几年前到现在,我们一直在说每个人其实都应该借助互联网的杠杆放大作用,尝试做下个人品牌或者说个人IP。

只要你有自己的特点,能吸引一批认同你的人,你未来的生活就会过得不错了。

其实现在投身这个领域的人已经不少了,以前是很多普通人在这个赛道折腾。

现在很多知名企业家现在也都在做自己的个人IP了,其实也是因为认识到了这种非标光环,能给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带来的竞争优势和溢价。

其实虽然普通人可能做个人IP或者个人品牌,相比那些知名企业家相对不会那么容易

但只要你这个人有吸引人的点,你的特质能吸引某个领域里面一小撮人的喜欢,那你就不愁生活过得不错了。

这些特质可以是生活里的方方面面,只要是有自己相对独特的东西,能吸引人兴趣和眼球的都可以。

你可以和商业相关,比如说经济房产汽车,也可以和兴趣爱好相关,比如说钓鱼手办台球,甚至可以是展现自己会吃会玩会旅行都行。

不管在哪个领域你能吸引一圈人对你有兴趣,建立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小圈子之后,你都会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和竞争力。

当然如果说你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个人IP,而是从事那种标准化的劳动的化,可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时代也会越来越艰难。

原因也很简单,你能做的大概率人工智能+机器人也能做,甚至可能比你做得快做得好。

在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大背景下,自然你能做的事情产生的价值就变得越来越低,只能是持续和别人去卷。

最后做个总结,未来二十年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落地,还有各国持续兴建在岸产能+全球老龄化。

因为总供给远大于总需求是大概率事件,这也是我们当时写这篇《 通缩魅影 》的基础逻辑。

但是在个人消费和小圈子文化这个领域,未来依然是处于增量市场和涨价的状态。

底层逻辑是,技术进步以后物质生产效率提高了很多,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越来越便宜。

这时候对多数人来说,吃饱饭这件事会越来越简单,人们花在吃饭穿衣这块的钱少了。

花在吃饭穿衣这块的钱少了,结余部分大概率会拿去追求一些自己认同喜欢,或者是精神需求的东西。

所以未来大概率你会发现那些有自己特点或者特质,在小圈子里被认可的东西,还有你为自己的爱好付费,会变得越来越贵。

市面上的标品因为供给过剩越来越便宜通缩,但是非标品却因为认同带来的溢价变得更贵走向通胀,也是大概率事件。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你如果有什么自己能够差异化竞争的东西,就要考虑在这方面做文章。

在未来标品供给过剩的情况下,在里面持续卷是没什么意思的,还是要在非标有溢价的地方找机会。

防杠声明:本篇只是个人的一点片面的、静态的、相对不成体系的一些看法。

个人水平有限,不排除观点存在偏见和错误,大家很多东西没必要争论,求同存异就好了。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获取最有用信息和投资趣闻,每篇文章都有彩蛋或者惊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