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我市中小学陆续开学,一些市民致电唐山市民公共服务热线,要求解答他们遇到的有关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
市民公共服务热线特邀唐山市教育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对这些疑问予以
解答。
有家长问:中小学“片内片外”的划分有何标准?就近入学户籍方面有何规定?外地务工人员子女如何就近入学?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熊朝阳:
唐山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合法有效的户籍和房产是确定服务片区学校的基本依据。
学生服务片区学校的认定,应坚持学生户籍所在地与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所在地相统一,学生户籍所在地与父母为房产所有人和户主的实际常住地相统一的“两统一”原则。
片内生的认定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适龄儿童、少年户籍符合“两统一”原则。
2.达不到“两统一”原则的,以其父母的户籍及名下合法房产作为确定片内生的依据。
3.新购住房迁入新居的,虽已入住,但因客观原因造成户籍不能迁移的,可以按新居住地确定片内学校(需提供购房合同、交款发票等材料)。
4.因原居住小区拆迁改造而在外租房居住或投亲靠友的,凭拆迁协议和临时居住地(村)委会居住证明,由现实际居住地所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划片方案安排入学。因班额等原因片内学校确实不能接收的,由目前实际居住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安排到相对较近学校就读。
5.其他户籍或房产情况特殊者,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相关材料后为其确定片内学校。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片内学校。
我市2008年提出“外地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无障碍”原则。按照省教育厅有关规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需提供以下基本证明材料:
合法有效的居住证;父母务工单位证明或工商营业执照;户籍证明。
随迁子女父母持上述证明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办理入学手续。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再依据其租住地合理划分片内学校。
目前我市1500多所中小学中,有780多所学校招收外地务工人员子女,共计35000多名。
有家长问:有学校向学生收取“片外费”,是否合理?如果家长有学校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方面的问题,向哪里举报?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熊朝阳:
“片外费”属于乱收费的一种,绝对禁止学校向学生收取“片外费”。我市对其治理力度非常大,每年开学初都要安排检查,明察暗访。
家长如对学校收费标准收费项目方面有疑问,可向市教育局基教处、财务处,市物价局咨询;对出现的学校不合理收取费用的问题,可向市教育局基教处、纪委、办公室举报,
电话:2823885、2801099、2801187、2826165
。
有家长问:我市有哪些民办中小学?民办中小学招生入学方面有哪些规定?民办学校收费标准有哪些具体规定?
市教育局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处处长张相奎:
目前经我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学校有1181所,其中民办中小学34所,如唐山金桥中小学、唐山东方国际学校、唐山英才国际学校等,市区有英华小学、博杰小学、首郡小学等,中小学在校生近3万人。
根据国家《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国家保证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在招生方面明确规定,民办学校自主确定招生范围、标准、方式,但也要遵守国家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通过考试录取新生,高中招生要遵从学生志愿,已经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民办学校不能再录取。
民办学校收费方面,国家有明确规定,现处在转变阶段。按照原《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学历教育实行审批制,学校定价后,需要报物价部门审批并公示;幼儿园、培训类学校等非学历教育类实行备案制。
今年9月1日开始实行了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营利性民办学校或培训类学校等非学历教育类学校的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学校自主定价。
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收费标准实行审批制,凡是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学历教育,收费标准还是实行审批制。
有家长问:中小学关于学生在校午休和就餐有没有相关措施或政策?
市教育局学校后勤管理办公室主任雷清源:
城区学生家长多是双职工,农村学生有的上学离家比较远,有的家长外出打工,没有能力照顾孩子,孩子在校的午餐、午休成为困扰家长的一道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学校食堂、宿舍等学生生活设施。市政府2014年出台了《唐山市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工作两年推进方案》,制定了全市学校食堂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改造计划和推进措施,实施分类管理,推动学校食堂达标升级。
为了解决走读、中午不能回家这部分学生的用餐和午休问题,市教育局要求学校因地制宜、挖掘潜力、创造条件,扩大食堂、宿舍容量。
目前全市已有297所中小学建有食堂,在校就餐中小学生达22.5万人,住宿生17.9万人。由于一些学校没有条件开办食堂,一些学生的午餐托管由社会经营者提供。
2014年,市政府印发《学生“小饭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小饭桌加以引导和规范。
有家长问:各学校针对校园周边交通秩序采取了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