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一键
预约理财师
来 源 | 诺亚财富(
ID:Noahgroup)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靠着运气。
但是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着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这是投资做交易的时候,需要每日三省吾身的一句箴言。
投资经常会遇到赚钱了,甚至是达到了预期收益目标,但是市场还在涨,此时是否应该卖出止盈的问题。现实中,90%的人都会继续持有,因为这时候往往市场表现良好,导致心里预期产生了变化,觉得还会继续上涨,想要赚到更多。
我有一位朋友,他每次买股票盈利达到预期然后卖出,之后所卖出的那只股票第二天、第三天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往往都会有不小的涨幅、甚至是涨停。长此以往,每次他卖出都会提醒我们买进,感叹自己是反向指标。
后来有一次,他卖出之后实在忍不住看着股票不断上涨,再度追进去了,试图抓住期待中的一波上涨行情。然后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故事:行情短期上攻之后迅速下跌,被套牢在高位,股价再也没有涨回去过。追涨杀跌,这是犯了投资的大忌。
结果是残酷的,最终收益大幅亏损,同时投资体验、心理感受也变差,从一开始赚钱的欣喜,转为没有赚到更多的沮丧、最后是赚的反而少了的难过。
“试图跟随市场节奏,你会发现自己总是在市场即将反转时退出市场,而在市场升到顶部时介入市场。”——彼得·林奇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经这样说过,来形容投资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为什么说我们试图追逐市场行情的走势是错误的?买到了好股票、达到了收益目标,不断卖出买入一通骚操作,最后却亏钱了?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在于,投资之初没有设定好清晰的预期收益目标,没有形成自己的投资理念和逻辑体系
,容易“这山望着那山高”,随波逐流、陷入市场行情的走势中,导致被动操作。
见到行情上涨就开心,行情跌了就失望,这是人性。投资赚钱了,往往心里膨胀、过度自信,想要赚的更多,觉得行情还能继续上涨,而且觉得自己能把握住,这也是人性。
投资却是反人性的,要和自己的生活习性、交易习惯对抗,经过长期训练和思维转变,才能形成自己的系统和投资理念。
第二个原因在于散户心态比较重。
散户的特征是资金比较少,希望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大收益、期望“一夜暴富”,这就导致容易短线操作。在“目标收益达到了——想赚的更多、继续持有——行情跌了、赶紧卖出——收益减少、甚至亏损——行情恢复上涨了、重新买入——达到目标收益”的过程中不断循环。如此这般,投资行为容易受羊群效应以及盲目心理的影响,投资过程不省心、体验比较差。
第三个原因是很多人并非金融投资出身,没有专业知识、从业背景,投资技术、投资经验不足。
多数人本职和金融投资关联度不高,平时也没有太多时间对此进行钻研,容易跟着市场消息走、跟着情绪走。很多时候,我们挑选一只股票并买入时,花的时间还不如决定下午茶喝什么的时间长,但我们不会承认自己是投机者,不愿意听从专业人士的意见,或者把钱给他人打理。
投资亏损之后,我们往往会选择补仓、摊低成本,或是死扛到底,不去仔细分析市场环境和个股背后的变化,往往是一错再错,最后越套越牢。
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当自己对投资的认识不足时,要勇于承认,善于学习,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时刻戒骄戒躁。不因短期的涨跌自乱阵脚,也不要妄图赚最后一个铜板。
那么,我们到底该设定什么样的预期收益,秉持什么样的心态呢?
关于目标收益,在银行理财产品普遍净值化转型、很多产品过往业绩比较基准年化4%左右的当下,意图年赚20%、甚至50%的心态是有风险的。目标收益应该是在考量了市场环境、金融产品预期收益情况,结合自身的资金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预期波动范围等因素之后才确定的,而且是可控的、能实现的。
在这种时候,目标收益已经达成,完全可以止盈。这不仅有利于保持充盈的流动性,更重要的是落袋为安,获得持续收益。
投资就应该是果断地止盈止损,浮盈加仓、浮亏止损,而不是亏损后一次次补仓。
2019年1月初到4月中旬,A股经历了一波拉升,上证指数在短短三四个月内从2440点上涨到3288点,涨幅超过30%。当时消息称,有私募机构在达到收益预期之后,全部清仓卖出,分红、给员工发薪,开启放假模式。
虽然这也是目标收益达成之后可以学习的做法。但当然,我们并不鼓励离场。
目标策略的止盈,只是对盈利部分的兑现,将收益返还给投资人,落袋为安,提升投资体验,真正获得可见的持续收益,而非清空所有股票仓位。
清仓式离场是一种择时,要求投资具有深厚的经验和趋势判断能力。离场就意味着,可以随时不再关注,失去对市场的感知。市场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再次崛起,往往会涨的更高,超出离场的卖出时点,这时候投资会陷入另一种焦虑:踏空的危险,在市场飞涨的时候手中没有持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