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海蓝博士
伴你面对人生各种风雨,回归内心宁静和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余杭发布  ·  每人1000元,余杭这些人可申领! ·  10 小时前  
余杭时报  ·  再攀高峰!余杭,又刷屏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海蓝博士

老师一句话,让14岁的我寻死30多次

海蓝博士  · 公众号  ·  · 2024-08-07 12:00

正文


据光明社教育家分享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厌学率高达73.3%。
2023年10月,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在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上提道:“我们的教育今天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学生厌学,是学生不想上学。”
孩子厌学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预防和破解?
以下,是几个厌学家庭的真实故事。
“一年寻死30多次,我想解脱”
喜砚  18岁 高中女生
第一次休学,是2020年,我14岁。
当时,距离中考只有4个月。我的成绩在班级排名前10,是老师的重点监管对象。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每次考试,我都紧张到头疼、肚子痛。上课无法控制地抖手,还持续失眠,每天只能睡着3个小时左右。
其实,爸妈并没给我太大的压力。压力来自我自己。
性格内向的我,极少主动与人沟通。
我们寝室一共8个人,却分成了三个小团体。我离家近,不常住寝室,与她们互动极少,而且不爱说话,便被孤立了。
与此同时,身体也出现不适。
我起了荨麻疹,又红又痒。找老师请假,却遭到拒绝,“不严重就挺挺吧,马上中考了,别耽误课。”
我默默回了教室。过了一会儿,我去办公室送卷子,听见老师在议论我。
“喜砚真是矫情,马上中考了,就她事儿多。”
“是啊,那天上课还哭了,莫名其妙。”
我顿时脑袋嗡嗡的,抱着卷子跑回教室。回家后,我就跟爸妈说不想上学了。
“不上学你能干啥?”他们的拒绝理所当然。
我也不知道那一刻怎么了,觉得只有死才能解脱。于是,我拿起美工刀,对着胳膊就割下去,他们吓得赶紧给我办了休学。
妈妈带我去看心理医生,确诊了重度抑郁症,接着就是漫长的吃药治疗,药物副作用让我从睡眠不足,慢慢变成睡不醒。
我们去成都散心,白天还开心地闲游,晚上我突然就想死。
我们住的酒店房间是17楼,趁家人不注意,我一脚跨上了窗台,被妈妈猛地拽住。
记得那一年我寻死了30多次,几乎都是割腕,偶尔是跳楼。
在这种状态下,我依然参加了中考,意料之中我没考上原本稳上的重点高中,去了一所私立高中。
高中分班之后,我被安排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根本看不见黑板。可我不敢跟老师提要求,因为觉得自己成绩差,不配。
这所学校的压力,比之前的初中更甚。每天听写单词,错一个罚20遍。
有一次,我情绪崩溃交了白卷,被罚写1000多遍。但我一个单词也没写,老师在办公室严厉地批评了我。
学校没人知道我抑郁了,我也不想让他们知道。熬了两个月,我又休学了。
我的抑郁症也严重了。
那种痛苦的感觉很模糊,好像很多只手撕扯脑子和心脏,心很闷很疼,几只手狠狠摁压你,逼着你把心脏吐出来,但又吐不出来,这种感觉很割裂。
转机发生在休学一年后,这次妈妈帮我选了离家很近的一所普高,学校氛围轻松,同学关系融洽,我的成绩也稳居班级前三名——因为其他同学也不怎么学习。
当然,这所学校升学率不太高,但爸妈已经不在乎这些了。
我的身体情况在慢慢好转。我养了一只小兔子,什么话都可以跟它说。倾诉,是一种很好的疗愈方式。
抛开抑郁情绪,我还算是一个有梦想的人。
我想当老师,还想当宠物医生。因为这份梦想,我并没有放弃自己,只是不再对成绩有执念了。
至于抑郁症,我就当它是个老朋友,如果再犯病,我会对它说:“哈喽,你来啦!”
也许,成功的范本不止一种,平平淡淡和家人在一起,也挺好。
“我无私的爱,却是女儿的毒药”
悦研 46岁 职业女性
“妈妈,我今天想穿格子短裙。”女儿哀求。
“不行,穿长裙防晒。”我断然拒绝,毫无商量余地。
“妈妈,小报我想画叮当猫。”
“还是画白雪公主吧,好看。”
我事无巨细地操控着女儿。怕她浪费时间,红领巾都帮她系。我不让她干家务,她连烧水也不会,吃鸡蛋都是我给她剥皮。
但凡她做错一道题,我就买同类型的练习,让她反反复复地做,从不问她累不累。
在上高中之前,女儿几乎没跟我说过“不”。当然,只要她不听话,我就大发雷霆。
常年在国外出差的老公,缺席了女儿的成长,发表不了意见。
初三那年,女儿的成绩下滑,我找了一个可以零基础学画画的寄宿高中。
女儿和我商量,说她喜欢播音主持。可我认为播音主持专业门槛高,择校、就业前景也没有绘画好,没有同意。
住宿生按学校规定一个月只能回家一次,可她总打电话让我去接她,理由从肚子疼、头疼、不开心,到最后直接威胁我,“妈,你再不来接我,我就跳楼了。”
我慌了,第一次收敛了脾气,给她转到了一所普通高中。她说不想住校,我也答应了。
可转完学,她还是不去。
“要上你上吧,反正我不上。”女儿狠狠甩上门。
这是女儿第一次跟我发脾气。

从那以后,她关闭房门,一个月没跟我说话。不吃饭、不喝水,也没见她出来上厕所。
她有手机,但把同学联系方式全删了,跟谁也不联系。
有一次我急了,拿钥匙强行开门,女儿疯狂地扔东西砸门,还大喊大叫,“走开,不许开门!”
老公在国外出差,怕他干着急,我没敢说。
女儿在屋里躺着,我在隔壁房间竖着耳朵,只要一丁点声音,我都会吓得坐起来。
我想给她找心理医生,可她不出门。电话预约了一个,她也不接。
好在女儿还有进食的欲望。她偶尔趁我不在家,偷偷溜出来,找点零食吃、找水喝。
僵持近一个月,我还是告诉了老公,我和女儿的关系需要外力修缮。
“我以后不出差了,咱俩帮女儿站起来。”老公一句埋怨话也没说,回公司调整了岗位。
我们俩开始四处学习,上网找有关教育的视频,还在线下专门报名一个家庭教育机构,教我们话术去跟女儿沟通。
学习之后我发现,自己从来没尊重过孩子,只是想掌控她。我很懊悔,老公安慰我,也陪着我一点点改变。
我们做好饭就喊,“今天有你爱吃的红烧鱼,快出来吃啊。”
她是不会理我们的,但我们每次吃饭都喊。我试着把饭放在她卧室门口,她依旧不开门。后来,我跟老公出去散步,回来发现菜动过了。
我跟老公玩牌、追剧,不再特意关注她。
有一次,我看见她的房门悄悄打开了一道缝,但很快又关上了。

终于有一天,女儿毫无征兆从房间走出来。
我和老公假装什么也没发生过,一家人一如往常一样吃饭、聊天,实际上我背着他们偷偷哭了好几次。
慢慢地,女儿开始参与家务了。不去上学了,她就学做饭、洗菜、切菜。
四个多月后,走出房间的女儿,还是不肯出家门。直到看青春校园剧的时候,女儿随口说了一句,“学校也挺好,我想去上学”。
我和老公都不敢接话。事后,我们讨论了这件事,决定在女儿回学校前,给女儿正式道歉。
“妈妈错了,对不起。”我对她说。
女儿没哭,但很动情地看着我,“我知道你是为我好。”
休学要一年后才能复学,女儿决定先去辅导班补课,9月份再上学。那天,我们一起骑车送女儿上辅导班。
以前我是绝对不允许她骑车的,怕不安全,现在我学会了放手。
我们三口人慢悠悠地骑着自行车,春风暖暖地轻抚脸上,失去的一切好像又回来了。
“家长比孩子更需要看医生”
阿角 29岁 初三班主任
班里那个学霸男生最终还是办休学了,这是我班里第二个休学的孩子。
早前刷到一个新闻截图,北京市海淀区有两千多名初中生休学,现在连申请休学名额都要排队了。
我十分惊愕,没找到新闻出处,但大概率是真的,因为哪怕是我所在的三线城市,也有不少孩子休学。
第一个休学的也是男孩。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孩子接触到手机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大概是早期家长态度不够强硬,等到要强行介入时,这个男孩已经完全无心学习,手机被收、被砸,让他出去打零工体验生活,不管怎么折腾,学习意愿始终不高。
我尝试找他谈话,在自习课时走到他座位附近。他就像早有预料,把外套往头顶一盖,当着我的面趴在书桌上装睡,抗拒交流。
学生不想交流,老师该做的还得做。
四、五个任课老师都分别找他谈过,孩子站在跟前不吭声,只憋出一句:“不想读了。”
断断续续磨了两个多月,起初时不时缺课,到最后直接不来了。
严格来说他还不算休学,只是请了比较长的假期,但我们心里都清楚,孩子的心思掰不回来,其他人怎么劝说都无用。
第二个要休学的男孩,本来成绩优异、性格开朗,和同学、老师都关系不错,没有任何异常的地方。
可能升入初三以后,成绩略有下滑,而他自己升学压力太大,情绪出现了问题。
家长起初给他请了病假,要休息一个星期,我以为孩子生了大病,赶紧询问家长具体什么情况。
学生妈妈支吾了半天,才告诉我:“孩子确诊了抑郁症,已经开始吃药了。”
我很震惊,他看起来一直生机勃勃,没想到精神状态这么差了。
休完假以后,他正常返校上课,但精神变得萎靡,坐在一堆孩子里,能明显看出他的低落。
他成了我们的重点观察对象。没几天科任老师就在手机上找我,说:“有情况!”
他说,男孩在草稿纸上写了一些不成行的文字,“像要自杀。”
果然第二天早上,学生妈妈再次发消息请假,说男孩半夜睡不着,哭了很久,暂时不能来上课了。
我单独与她谈话,建议她别太心急,“孩子很聪明,学习能力没问题,先好好治病再回来上课。”
可惜他妈妈没听进去,给男孩找了个培训机构,一口气交了30万学费,想让孩子进国际学校,或者尝试高中留学。
培训机构有我的前同事,她告诉我男孩并没有安心养病,还在断断续续上课。
“第四次了,昨天定好的课,今天上午又取消,说孩子失眠没睡好。”她感慨说男孩妈妈太强势,每次是扭送孩子来上课的。
“其实我觉得,家长比这个孩子更需要看医生。”她说。
当一个家庭出现抑郁的孩子,家长才是那个需要“吃药”的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