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枣仁网
”
创始人黄少君
文
|
铅笔道
记者
玛依热
►
导语
2013
年,黄少君还在上一家公司
——
奥康担任人力资源总监,负责公司招聘体系。
“
仅是公司邮箱,每天就会收到上千封简历。
”
每次面试,面试者都是排着长队。
一些求职人员甚至直接从外地赶来参加面试,可能一个五分钟的面试可能需要他们等待一天的时间。
而对于企业来说,高昂的招聘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
“
猎头每招一个人,最低也要
5
万元左右的费用。
”
在招聘领域打拼近
10
年的黄少君,萌生了帮助企业帮助求职者解决此类问题的想法。
他想利用人才悬赏招聘模式
,
以人才众包、资源共享的做法,将熟人线上推荐和平台经纪人线下
“
猎头式
”
专业招聘服务相结合,一站式解决企业急招、难招人才的问题。
截至目前,
“
枣仁网
”
注册企业用户数约
2000
家,个人用户约
3000
位,已上传简历约
10
万份,已匹配成功
200余
单。
注
:
黄少军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都说术业有专攻,但黄少军偏偏是个例外。
出身财务专业的他,一直对人力资源有浓厚的兴趣。
2006
年他来到奥康,从最初的招聘主管到最后的人力资源总监。工作
7
年,他着实了解企业招聘的痛苦之处。
通常,招聘人员在各大平台发布一个招聘岗位,就会收到成千上百份简历。
黄少君认为这类招聘方式很不靠谱:
其一,筛选简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二,企业想要的是匹配的人才,而不是冗多的简历,招聘的核心是解决匹配问题,量上来了,但体验大打折扣。
“
企业想要了解的是求职者真正的能力,但往往多数求职者的真实情况与简历大相径庭。
“
传统的招聘网站根本没办法满足企业的招聘需求。
◆
“
枣仁网
”
团队照
其实,猎头也在做这件事儿,
但是黄认为招聘市场上人人都自称猎头,首先其专业性有待考证,其次动辄几万元的猎头费用,有些中小企业根本无力承担。
黄少君决定依靠多年的招聘经验自己动手创业,搭建一个针对企业招聘的人力资源平台。
2013
年年初,黄少君从奥康离职,踏上自己的创业路。
虽然人力资源招聘平台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商业模式,但已到中年,他不愿再冒险。
基于此,黄决定给先寻找一个熟悉的风险性不高的方向创业,有了一定营收之后再去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同年,他与此前共事过的同事成立
“
海德贝格人才咨询机构
”
,主要为企业提供猎头及人力资源咨询服务。
欣喜的是,经过两年多时间发展,该公司获得了约
1000
万元左右的营收。
黄少军觉得时机到了,他开始探寻新的人力资源招聘创业方向。
在对市场上现有的招聘平台分析后,黄少君渐渐明确了方向。
他认为大而全的招聘平台很难被超越,如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
“
他们客户资源多且流量稳定。
”
他觉得选择这个方向必死无疑,只有从垂直行业领域寻求机会。
而在他看来,最有效最靠谱的招聘就是熟人推荐,此举可以借用互联网线上推广快速为企业匹配合适人员。
“
这有可能是未来招聘模式的核心之一。
”
因黄一直在偏向时尚领域行业负责人力资源招聘,且他认为时尚类企业从业人员约
2000
万人,体量够大,故他还是想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为时尚类企业服务,如珠宝、服装、化妆品等。
去年
6
月,黄少君成立
“
枣仁网
”
,
利用人才悬赏招聘模式
,
以人才众包、资源共享的做法,将熟人线上推荐和平台经纪人线下
“
猎头式
”
专业招聘服务相结合,一站式解决企业急招、难招人才的问题。
◆
“
枣仁网
”
页面截图
创立之初,
“
枣仁网
“
便于去年
9
月完成了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天使投资人。
彼时,团队也已组建完毕,进入产品研发阶段。
彼时,黄本打算开发移动端便于用户使用,但考虑到上传下载简历问题,还是选择以
PC
端为基础。
去年10
月,“
枣仁网”
上线,在小范围的内测并修复部分Bug
后,今年4
月正式上线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