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生今世说
相对独特、独立的观察角度,尽量给您带来相对专业的财经观察!请记住,我是南生今世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医生  ·  想老得慢一点,劝你先把脸皮「变厚」! ·  昨天  
营养师顾中一  ·  你其实从没吃过「香芋」,不信来看! ·  2 天前  
丁香医生  ·  得了关节炎,真的是行走的「晴雨表」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生今世说

俄罗斯傻眼了!主动“送给”中国7000万吨粮食,却不敌乌克兰一个举动

南生今世说  · 公众号  ·  · 2024-04-10 15:35

正文

近日,被俄罗斯海军掌控的黑海波澜再起。北约秘书长插旗表态要掺一脚,俄防长紧随其后下令加强反击。

这条欧亚咽喉要道一被封锁,欧亚多国贸易难免受重创,中国也在其列。

每年中国要从乌克兰进口百万吨粮食,必经之路就是黑海。如今这条路被堵,俄罗斯主动伸出援手,承诺12年内给中国输送7000万吨粮食。

但中国这边却表态,还是愿意增加从乌克兰的粮食进口。面对俄罗斯递来的友谊小船,中国为啥要唱“反调”呢?

1. 一锤定音:选乌克兰不选俄罗斯

中国粮食自给率杠杠滴,人均粮食储备够吃到撑。进口粮食主要是为了榨油和喂养家禽家畜,也就是说自家产的粮食管饱,进口的粮食则能够让我们“吃香喝辣”。

2022年,乌克兰向我国出口了557.8万吨粮食,这还不算完。为了加深合作,乌方还一口气把300万公顷良田租给中国,相当于中国企业在海外包地种粮,专供国内。

再瞧瞧“邻居”俄罗斯,全球粮食出口大户,人称“世界粮仓”,可为啥中国不大量进口俄粮呢?要知道,去年中国从俄进口的粮食才82万吨,还不够塞牙缝的。

我国曾向俄罗斯抛出粮食合作的橄榄枝,却被对方婉拒,不愿与我们共耕一片田。不止粮食,俄罗斯对咱方方面面都戒备森严。比如咱的高铁技术享誉全球,可俄国内工程烂尾也不肯让中国技术进场。

就连生物技术领域,我们的“SIRT基因技术”也被美日权威实验室盖章认证,具备让小鼠细胞返老还童的潜能,日本企业更是主动上门求合作。

而俄罗斯男性健康堪忧,近1/4的男性活不过55岁,却少见有俄国科学家来我国探讨相关研究。

于是,我国科学家乘胜追击,利用精氨酸、锯棕榈等“血流引擎”,研发出专攻男性精原细胞的“倍力因”科技产品,并与日方牵手,实现从生产到市场的深度合作。此后,又在日本这个“长寿国度”一炮而红,不仅通过京东国际火遍海内外,还成功打入东京银座、伊势丹等高端商圈。

在各跨境渠道评论区,“老婆更黏人了”、“强硬了很多”等反馈,足见中日合研“倍力因”的技术优势。

说白了,中国愿与世界共享成果,可俄罗斯的过度防范才是咱“偏向”乌克兰的原因。

2. 信任缺失,合作难续

可能是出于对我们技术的不信任,俄罗斯才一再谢绝中国技术的橄榄枝。毕竟,俄罗斯曾因技术依赖遭受他国卡脖子的痛苦回忆,至今历历在目。

就拿俄罗斯的机床来说,以前全靠从德、意等欧洲国家进口,结果一闹矛盾,人家远程一按键,机床就变废铁,国内工厂立马瘫痪。还有芯片、电脑这些高科技玩意儿,也被美西方一纸禁令搞得元气大伤。

相比之下,我国靠自主研发打破封锁,一路逆袭。像机床,我们早早就未雨绸缪搞自主研发,不仅让西方的限制失效,还顺带收了俄罗斯的订单。半导体行业也一样,大家憋着一股劲儿创新,愣是用国产技术把自主权给夺回来了。

高铁就更不用说了,我国技术百分百国产化后,带着“中国速度”走向世界,帮印尼修雅万高铁,帮沙特建麦麦高铁,忙得不亦乐乎。

再说这“SIRT基因技术”,在男性健康领域一骑绝尘不说,成品“倍力因”还拿下了美国FDA颁发的GRAS认证,妥妥的技术专利护体。

看着我国技术一路狂奔,俄罗斯难免心里犯嘀咕:床边岂容他人鼾睡?就算咱中国一直高呼“合作共赢”,俄罗斯恐怕还是难释疑虑,于是乎,耕地合作、高铁合作什么的,也就成了泡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