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远帆斜辉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喜欢旅行和写作,希望能诗意的栖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远帆斜辉

逝去的云朵(32)深夜溯梦

远帆斜辉  · 简书  ·  · 2018-09-04 16:38

正文

”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我们开始描绘长大后的理想蓝图。我们不再相信自己是来自天界的仙子,也不再去编写王子与公主的童话,而是把兴趣转移到了比神话传说和童话故事更实际的小说上。我们开始阅读世界名著,从痴迷于幻想的浪漫主义者变成了激情澎湃的理想主义者,如果说这两种主义曾经在我身上有所体现的话。“

把笔记本的最后一页空白填满后,书情迷迷糊糊的睡着了。梦中的她好像也在本子上写东西,不过不是在现在这种有横线的笔记本上,而是在一个个绿色的小方格内。噢,想起来了,那是小学的作文课。

那一次语文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写一篇主题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的作文,这种题目经常在语文课本中出现,不过之前老师总是担心学生写不好,就在黑板上写篇范文让我们抄,这次还是她第一次把写作的权利交给学生,书情在心底里庆幸了好一阵子,终于可以写点儿自己的东西了。

她想起了两周前爸爸带着她和弟弟回乡村过周末的情景。那天的风,那片金黄的油菜花,草丛中偶尔出现的野菊花和路边的白杨树在书情的脑海里构成了一幅色调清雅的水粉画。于是她开始写那段风景,凭着她的记忆和快乐:

“我们下了车,扑面而来的是四月的微风,路的两边是一排排整齐的小白杨,碧绿的草丛零星地散落着一颗颗白色的野菊花,田地里还有一片片金色的油菜花,阳光温暖的洒在路上,我们在路上一边走一边谈笑风生。”

那篇作文很短,大概只有500字,上面的那一段是书情最满意的一段,写完之后她还特地默读了两遍,每读一次心里就兴奋一次,仿佛那天的快乐就藏在这几句话里。

可惜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剧情出现了180度的大逆转,语文老师把全班同学狠狠地批了一顿:“看看你们昨天交上来的作文都是怎么写的,没有一篇像样的,我简直没法改下去了。我跟你们说过多少遍了,我每次写在黑板上的范文不是让你们抄过就算结束了,你们要学习那些文章的写法啊。这次作文通通不合格,每个人都重写。我在黑板上写一篇,你们跟着抄,然后给我把文章背下来。”

于是教室里陷入了一片压抑的寂静,只听见黑板上的粉笔声和纸页的沙沙声。书情无奈的按老师的要求开始抄作文,可是越抄越觉得郁闷,因为她既没觉得自己的作文写的不好,也没看出老师的作文好在哪里。而且她越抄就觉得自己的作文越好。

事实上语文老师根本就没看书情的作文,或者更确切的说,班上大部分同学的作文语文老师都未批改。因为前几份学生的作文让老师大失所望,所以后面的作文也不愿意再看下去了。

想到这里,书情不禁感到一阵凄凉:十几份作文就可以让人失去阅读下一份的兴趣,况且是在这个信息爆炸、书籍满天飞的时代呢?每个人连自己的朋友圈都看不过来,谁还有时间去看一本新书?只怕写出来之后也只有石沉大海的命运了。怪不得当初父母反对自己当作家呢,想靠写作养活自己,那你得有买彩票中五百万大奖的运气才行。

“写作是我的兴趣,我是为了自己而写的,有没有人看到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一个梦,一个在我心里扎根了很多年的梦,与其让它烂在土里,不如努力耕耘一下让它发芽开花。毕竟我们曾经在很多微不足道的人和事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什么就不能把一点儿时间分给我们的梦想呢?“十岁的小女孩儿不肯因此放弃自己的兴趣,毕竟理想主义的火焰正在她身上热烈的燃烧着。

接下来的时间又回到了那年暑假,因为那篇作文的故事在暑假有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延续。

那天,书情那位当小学老师的表姐来家里做客,妈妈一时兴起,拿出女儿的作文本给她看。

“书情,你作文本里的作文都是你写的吗?”

“基本上都是。”

“怪不得语文成绩一直是班里前几名呢,那篇水上公园的作文写的真不错,那个比喻真好,能把一座石拱桥比成驼背老人。我班上还没有见过作文这么出彩的学生。”

“那篇不是我写的,是老师让我们抄的。”表姐话音刚落,我就立刻澄清了事实。

“我就说呢,”妈妈忍不住插了一句:“我女儿哪有那么聪明,还能在作文里把桥当成辛勤了一辈子的老人,还能写些什么‘水上公园,我爱你,是你点亮了这个城市的美’这种这么有水平的句子。”

“就是啊,老师写的还差不多。”表姐笑着附和道。

”我没觉得那篇有多好。为什么你们不能去看看《周末的乡村》那一篇呢?”书情极力的像她们推荐自己的匠心之作。

“噢,你是说那篇啊,那篇作文一般般啦,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一看就是小学生的水平。”表姐一句话就否定了书情的“大作”。

原来孩子和成人的认知可以相差那么远,要知道书情在早自习时还和前后排的同学讨论过那篇作文,大家一致认为最肉麻最无法忍受的就是那句“水上公园,我爱你”,同桌甚至说她绝对不会去读最后那一句,因为一读出来就会起鸡皮疙瘩。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去过那座公园和那座桥已经好几十次了,从来就没觉得那座桥像“驼背老人”,也从来没发现那座公园能“点亮城市的美”。况且,语文老师根本不喜欢去公园玩,她的那些句子都是些虚假的溢美之词,毫无真情实感。

相比之下,书情的那篇作文要好的多,至少那里记录的是她心中最真实的美景。那天晚上,书情在书桌前看书时又把那篇作文拿出来看了一遍,心中又充满了一种甜蜜的喜悦。这是理想主义者在向着自己的理想的高峰攀登时的喜悦,也许这种喜悦无人能懂,就像大人们读不懂沧海的深情与敬亭山的孤独。

“我爱这片风景,所以我尽可能的客观的描述它的美,而不是用溢美之词大唱虚无的赞歌。我在书上看到有些作家会把家乡的风貌设置为自己小说的背景,便开始模仿他们的做法时不时的记录一下乡村的春夏秋冬,以备将来在自己的小说中使用。虽然那个笔记本早在十几年前就不知所踪,但是故乡的风景还是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因为我的很多假期都是在乡村度过的。它的每一个清晨和傍晚,每一个晴天与雨天,每一片树林与农田,每一条河流与小巷,每一次的叶绿叶黄,每一次的雪落雪融,每一次的春耕秋收,每一次的宁静与风暴……”。我几乎都不用闭上眼睛去回忆,仅凭感觉就能辨认出它的气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