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全球化中市场是王牌 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是“王中王”
6月20日,在中美贸易摩擦关键议题研讨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表示,越是贸易摩擦发生,对中国来说,越要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上对我们制造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推动“三增一减一补”。
我们应该增加中国产业链的品牌集群,要增强中国供应链的配套体系,要提升中国的价值链跟各国之间多方面的融合。
那么,政府就要在“三链”的营商环境上进行改善,降低“三链”融合发展成本。
对企业来说,特别要对自己产业链、供应链中的薄弱环节“打补丁”。
这是我们这个阶段抵御贸易摩擦的一个“杀手锏”。
在全球化过程中,市场是王牌,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是王牌的王牌,是“王中王”。
谈到香港问题,
黄奇帆表示,「香港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
,
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香港的这一中心地位
,
与上海、北京以及深圳等这些同样为贸易中心或者港口航运中心的城市相比
,
有明显的区别
,
即香港有『一国两制』的政策」。他说
,
「中国再开放
,
也不会搞资本主义制度」
,
因而
,
无论再过
20
年或者是
30
年「北京、深圳或者是青岛等城市的经济总量哪怕是香港的
2
倍或者是
3
倍
,
香港的地位照样是不可取代的。
黄奇帆在谈到香港存在的意乂时还强调,不要用
GDP
来衡量香港。「再过
10
年、
20
年
,
中国国内的经济体量大,所以自然经济规模会超越香港。但是它的主要功能
,
不在于它的
GDP
本身有多大。它就那么
700
多万人
,
怎么能跟你
1
亿人口的一个省或者几千万人口的一个中心城市
,
来做这种比较呢
?
」
黄奇帆又提及,过去
40
年来
,
中国大陆引进外资
,
一半左右都来自香港。虽然内地的经济规模迅猛增长
,
但去年香港在中国引进外资总量的比例仍然达到
54%
。这些资本并非均来自香港本地的企业
,
而是全球资本通过香港这个跳板
,
进入内地。
黄奇帆又谈及贸易,他说香港一个「弹丸之地」
,
香港去年和中国大陆之间的贸易总额达到
7000
亿渼美元
,
几乎等于中美贸易的总和
,
这些贸易往来也不是香港本身那
700
万人的内在需求
,
而是因为香港是世界性转口、离岸贸易的中心。他说
,
几代中国领导人都看到了香港和内地体制不同所带来的优势互补。
认为深圳可取代香港的想法是「小儿科」
黄奇帆最后说:「不要以为中央现在看香港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