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公园微信号:geekpark
登月者
2002 年的一天,在洛杉矶一家酒店的门口,一个 72 岁的老人被一个年轻人围住,不停地质问:「你敢对着《圣经》发誓说你登上了月球吗?」、「你因为你没有真正做过的事收了钱」、「你是个不折不扣的骗子、懦夫!」
老人显然对此非常愤怒,他一边不停地与年轻人辩论,一边想要摆脱他的纠缠。二者在这家酒店的外面展开了一场辩论与追逐的比赛。
终于,令人啧啧称奇的一幕出现了,老人似乎被年轻人出格的语言和不停的骚扰彻底激怒了,他撇开身边人搀扶的手,猛地回身,举起右手对着年轻人的脸就是一拳。
镜头到此戛然而止,但老人愤怒的表情和犀利的身手却传到了全世界。
奥尔德林愤怒回击的视频
这位老人就是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世界上第二个踏上其他星球的人类、登上别的星球后返回地球的第一人、以及那个著名月球脚印的主人。
是的,你没有看错,那个脚印的主人不是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而是奥尔德林。
这位人类的太空英雄今年 86 岁了,但与自己已经去世的同伴阿姆斯特朗不同——这位第一个踏上月球的英雄宇航员在 1969 年之后低调地过完了余下的 43 年人生,奥尔德林仍然在积极地参加着各种社会活动。打开他自己的官方网站,能发现他的活动日程已经排到了明年九月。今年年初,他甚至又出版了一本新书——《No Dream Is Too High: Life Lessons From a Man Who Walked on the Moon》——一本向年轻人传授人生经验的新作。
打开奥尔德林的官网,你能在事件列表的第三个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
四十多年之后,我们会发现,当阿姆斯特朗驾鹤西去、Michael Collins 隐退不问世事之时,这位当年的「第二英雄」还在继续自己的冒险之旅。就像有评论所说,尼尔·阿姆斯特朗替人类迈出了一大步,但奥尔德林还活跃在 Twitter 上,甚至还有了自己在 iOS 平台上的 App。
86 岁还在探索的老人
上网搜寻「奥尔德林」,你会发现最近他又登上了很多媒体的头条,原因是这位今年 86 岁的老人家刚刚去南极进行了一场探索之旅。虽然最终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回到了新西兰修养,但即使躺在病床上,他还在抱怨「没有得到和科学家一样长的时间让他来研究地球上最像火星的自然环境」。
这就是奥尔德林,一个因为代表人类探索未知世界而被载入史册的前空军飞行员、MIT 航空学博士、以及杰出的宇航员。你对他的名字可能不够熟悉,但却绝不会对他一无所知。
有关 1969 年的那次历史性飞行的各种细节都早已被时间翻了个底朝天,不管你想问他「第一次在月球上回看地球是什么感觉?」、「踏上月球表面的触感如何?」亦或想知道「你们当年在太空中如何大小便?」,你都能找到答案。
人们谈起他时,似乎总因为他的「月球」身份而对他施加特殊眼光。比如:「待在月球上是什么感觉?」、「你回来之后有感觉不一样吗?」……人们总希望能从他身上获得「来自月球的特殊智慧」,但事实上,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他也会因为听到普通粉丝给他提的奇怪问题而发笑;他也爱穿着印有自己著名脚印的夹克衫和记者见面;他喜欢的科幻电影也跟我们差不多:《2001:太空漫游》以及《地心引力》;他也会因为被无理地怀疑而愤怒,比如上文中的那一拳。
图片来自 NASA 官网
回顾人生,他也会有遗憾的事。没能第一个登月也许是一件,但最遗憾的事情却是有关「双子星号」任务的,当时他还是麻省理工的博士生。在训练中,他发明了悬浮水下训练(neutrally-buoyant underwater training)的新式训练方式,并成为了第一个采用这个方法的宇航员。作为第一个使用这个方法的人,他对此很有信心,但很不幸,NASA 取消了这个方案。对于还是太空探索领域的新人来说,这当然是一个打击,尽管这个训练方法至今仍然在被使用。
不过没关系,虽然在双子座 9 号任务中,奥尔德林还是替补成员,但五个月之后,他就在双子座 12 号中成为了正式的两位执行成员之一,并在三年后成功登陆月球。
但毫无疑问,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都明白,1969 年的 7 月才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而且会像星辰一样永恒闪耀在人类史册中。
巅峰 1969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 47 年,但阿波罗 11 号的光辉旅程仍然在全世界各个角落被反复重现。
1969 年 7 月 16 日,装载着阿波罗 11 号的土星 5 号火箭从地球起飞;在几天之后的 1969 年 7 月 21 日,呼号为「鹰号」的登月舱成功降落在了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依次走下了登月舱,成为了前两位到达月球的人类。
阿姆斯特朗率先走下登月舱,在查看了基本的状况后,说出了那句彪炳史册的「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两分钟之后,奥尔德林也走了下来,面对着这个人类之前从未近距离观察过的星球,他发出了「壮丽的荒凉(Magnificent Desolation)」的感慨,而这也成了人类对月球最著名的描述。
精心设计过的经典语录和个人最真实的直观体验——这种差异也反映出了奥尔德林直率的性格特征。
来自奥尔德林个人官网
但整个过程中最惊心动魄的时刻却发生在返回地球的路上。
在月球上完成了两个半小时的提取标本、拍摄照片等任务之后,他们要离开月球表面,和在月球轨道上指挥舱中的 Michael Collins 会合。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奥尔德林在两舱连接时做出了与标准作业不同的处理方式,导致平台被锁,无法使用主推进器启动飞船。但幸运的是,宇航员都随身携带着一支毡头笔(图中这把笔是 Michael Collins 的),如果没有这种笔,他们就没法回家了。在刚刚出版的新书中,奥尔德林清晰地回忆了下面的过程:
「因为那是电气设备,我决定不把自己的手指放进去,或者使用任何末端带金属的东西。我的制服的肩膀口袋中有一只毡头笔,为了防止我的尝试失败,我把倒计时程序提早了数小时。我把笔插入断路器开关原来所在的小开口中,我确信这把笔可以充当临时开关,我们将离开月球了。」
最终,阿波罗 11 号成功地回到了地球,而奥尔德林也成为了全世界的英雄。
成为永载史册的「第二个」
然而,「第二个」毕竟还是第二,就像那个著名的「乔格里峰」的段子一样,人们只有在谈起那个「第二」的身份时才会想起他。不过,江湖中对于他流传最广的事迹也与此有关:
在回到地球之后的庆祝登陆月球成功记者会上,一个记者突然问了奥尔德林一个特别的问题:「在当时,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在全场尴尬的注视下,奥尔德林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
当然,除去这种消除尴尬的小机智,人们还是会不断地问起:为什么第一个踏上月球土地的不是奥尔德林,而是阿姆斯特朗?
从历史怀疑论的角度来说,我们永远无法知晓当年的真相。事实上,对这个历史的细节,已经有太多的戏剧化的处理。在当时选择出舱顺序的时候,奥尔德林究竟有没有想要「争夺」这个「第一」的资格?
当老友去世两年之后,来看看奥尔德林自己回忆当年的选择过程:
「首先,我们要知道留在指挥舱内的指挥员要承担巨大的责任和压力,因此,在之前的任务中,都是「新人」出舱活动,而指挥员留在舱内。NASA 最初觉得也应该这样,让新人(也就是我)出舱,但因为登月的巨大历史象征性意义,有更多的人觉得应该要让指挥员来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而阿姆斯特朗正是这次任务的指挥员,并且比奥尔德林更加资深)。最终做出决定的不是我,也不是阿姆斯特朗,而是 NASA 的高层。」
你可能相信,也可能不信,但这些其实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类成功地踏出了这一步。事实上,虽然奥尔德林本人并不喜欢这个「第二个」的称号,但对他来说,47 年过去了,还把目光放在这些陈年旧事上纯粹就是浪费时间,在与记者见面时,他时常会穿着自己设计的那件「Get Your Ass to Mars」的 T 恤。
「现在,是到了该把注意力放到火星上的时候了。」
走出低谷,向火星进发
事实上,从月球回来之后,奥尔德林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潮期。这位登月英雄好像在 30 多岁的时候就完成了自己全部的人生使命,NASA 不会给他在太空中更多的任务了,他的工作似乎变成了公关:在 45 天内接受 24 个国家的媒体采访。
即使在 1971 年从 NASA 退役回到空军部门,人们似乎也不清楚该让这位从月球回来的「special one」做些什么。他成了一个边缘人。于是他开始酗酒,然后和自己三个孩子的母亲离婚;然后再结婚,一年之后再次离婚,之后继续酗酒。从空军退役的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一度他只能去靠推销汽车谋生。
当然,最终,因为遇见了 Lois——这位陪伴了奥尔德林二十余年的女人成为了他的第三任妻子,并与他生了两个孩子,他终于慢慢走出了抑郁症与酒精的阴影,回归社会。
恢复之后的奥尔德林很快展现了自己不同于阿姆斯特朗的性格特征:他热衷于参加社会活动,喜欢与媒体打交道,一共出版了 8 本书籍,还不遗余力地继续推进着太空探索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而如果要我们用一个词来总结奥尔德林这些年在太空探索方面的努力,那就是:火星。仅在他自己出版的 8 本书中,就有《Mission to Mars: My Vision for Space Exploration》、《Welcome to Mars: Making a Home on the Red Planet》这两本专门讨论火星的,同时在其他不同书籍中都有不少篇幅涉及火星。可以说,与马斯克相似,他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火星爱好者。
从他在 MIT 研究轨道力学时,他就将目光对准了火星。在 1985 年,他就曾经向学界提出过一个方程,展示我们如何能够像在高速公路上一样「弹射」到火星。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一直将自己看作是向外界推广火星计划的代言人。
在之前回答网友的提问中,奥尔德林曾经说过:「在我看来,人类的下一个巨大成就将是我们在火星上的第一次登陆。」他预测人类将会在登月成功 50 周年之后的二十年内登上火星,也就是说,他认为我们能在 2039 年之内登上火星。需要注意的是,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给出的时间是在 2020 年代的后半段将人类送上火星。
与马斯克、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将个人的太空探索野心寄托于商业市场不同,出身于军队及 NASA 的奥尔德林一直寄希望于美国政府能完成这项任务。然而经过了这些年的等待,他也开始对政府的「不作为」失去了信心,他开始不断质疑美国政府的太空决策。
尽管在 2010 年,奥巴马提出了要在 2040 年之前让人类登上火星的目标,但几年时间过去了,有关火星的实质性举措仍然如空中楼阁未见踪影。这种缺乏动力与想象力的实际情况让奥尔德林非常急迫,他总在媒体面前直接地表达对美国政府的不满。
「奥巴马总是用一种很『悠闲』的方式来谈这件事。他们不在乎细节,他们在乎的都是『它要多少钱?你的火箭有多大?』。」
这种对美国政府的不满让奥尔德林开始呼吁和支持外部的太空探索力量。而他重点关注的最重要的对象就是商业化的私人力量。
为数不多支持马斯克的宇航员
毫无疑问,即使是我们这些非太空航天领域的「吃瓜群众」也能从今年的各种动态中了解到一个事实:私人化的商业航空正在崛起。其中以几位科技精英最为引人瞩目: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以及尤里•米尔纳 (Yuri Milner) 等等。
而奥尔德林自然也不会忽视这一股力量。在他的很多宇航员同伴都对此表示怀疑和批评的时候,奥尔德林成了其中为数不多的坚定支持者。
「我期待我们能在第一次登月 50 年后的 20 年内登上火星。有人将希望放在 Elon 身上,我也认为他可以利用他成立的 SpaceX 对国际活动做出相当大的贡献,不仅在月球上,而且是在火星上。」
同时,和马斯克一样,奥尔德林也同意人类应该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每 26 个月进行一次地火之间的运送。」
当然,双方在计划的具体细节方面还有不少分歧,比如奥尔德林就对马斯克这样的私人企业能否自己在火星上着陆表示怀疑,他认为如果想要「殖民」火星,我们必须先建立「定居点」,而这种工程需要长时间巨大的投入。
但他始终对马斯克在降低太空探索成本方面做出的努力印象深刻。就在今年年中马斯克的火箭发射爆炸事故之前,奥尔德林还称赞其「火箭比政府的要便宜」。而他也始终认为,商业公司在此方面要领先于政府,而这也是未来人类征服火星的必备条件。
不老的宇航员和永不消逝的探索精神
当然,今年已经 86 岁的奥尔德林觉得自己肯定没办法亲眼见到人类踏上火星的土地了,「除非我能活到 110 岁。」但他一直在为推动火星探索事业尽着自己最后的力量。
就拿很敏感的「中美」问题为例,他也一直主张美国应该和中国进行合作,「我们有很多专有的东西,我们为什么要扔掉这些东西呢?我们可以和其他国家进行交易,比如中国。我们给他们这些东西帮助他们登上月球,他们也给我们需要的东西。如此,你知道十年后会发生什么吗?」
对于这位出生在 1930 年的老人来说,他的人生已经经历过了人类从「上天」到「登月」的两大历史阶段,而他清晰地意识到了,此刻我们正处在人类向火星进发的新阶段。
「让 NASA 的宇航员们重回月球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资源浪费,」奥尔德林如此说道,「因为我们的资源应该被用到超越月球以外的地方,比如去火星表面建立居住地和实验室。」
翻开他最近的采访报道,你会看到这样的意见比比皆是。可以说,对于奥尔德林来说,虽然他人生的「顶峰」定格在了月球表面,但他的探索精神早已超出了太阳系。
2017 年,当商业太空探索领域的东风又起,这位可能是在世最伟大的宇航员将会来到中国,他的落脚点就是极客公园创新大会的舞台。
作为迄今为止飞得最远的人类之一,奥尔德林将会在这个太空探索逐渐走入一个新阶段的节点,来到中国这个正在崛起的太空大国,为我们阐释他心目中太空探索能对社会、对科技带来的新变革。
而极客公园创新大会就能给你这样一个和奥尔德林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在这里,你会看到机器新物种的诞生,看到虚拟与现实的融合,看到「创新」不只是科技圈的专属,「变革」不再只被程序员所引领。
在 2017.1.13-1.15,来到北京 751D·PARK,聆听奥尔德林、李彦宏、雷军、罗永浩等科技领域先锋大佬的演讲,体验最酷、最好玩儿的科技产品,享受这一年最值得期待的科技盛宴。点击「阅读原文」至官网入口 http://gif.geekpark.net/,或下图识别二维码立即锁票,我们和奥尔德林一起期待你的到来!